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耳道式助听器 (completely -in -thecanal,CIC) ,特别是数码可编程乃至全数字深耳道式助听器以其小而隐蔽的外形和高科技的特点 ,越来越受到聋人的关注和欢迎 ,特别是年轻耳聋患者的青睐。自 1996年 8月以来先后为 43名聋人5 1耳选配定制了 17个普通型助听器、34个数码编程CIC助听器。现将临床验配与应用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以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3例 (5 1耳 )耳聋患者 ,其中男性 33人 ,女性 10人 ,年龄 15~ 6 4岁 ,平均 31.6岁 (表 1)。耳聋的平均听阈 40~ 90dBHL(表 2 )。 35人单耳 …  相似文献   

2.
65耳全耳道式助听器(CIC)验配及其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耳道式助听器(Complete in Canal,CIC)具有对感音神经性耳聋高频听力损失补偿佳、听觉分辨效果好等特点,其体积与隐蔽性更是其它助听器所不能相比拟的,故越来越受到耳聋患者的欢迎.自1996年9月~1997年3月我所耳模与耳道式助听器实验室先后对61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65耳验配、装置了CIC.现将验配、装置方法与装置前后听力改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广东地区聋儿助听器验配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广东省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聋儿助听器验配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地区常住居民家庭中首次配戴助听器的聋儿,按其家庭常居住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广东其他地区两大组,分别比较其第1次助听器验配时的年龄及性别比例、耳聋程度和助听器种类(数码/模拟)的选择.结果:①广东地区第1次配戴助听器聋儿的平均年龄为3.82岁,男、女比例为1.47:1,地区间差异不明显;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第1次配机时残余听力听性脑干诱发电位Ⅴ波阈值超过90dBnHL的聋儿比例为86.36%,广东其他地区为93.85%,远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高;③珠江三角洲地区第1次配戴助听器时选择数码助听器的聋儿为75.57%,广东其他地区为65.38%.结论:聋儿助听器验配特点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广东地区配戴助听器聋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存在巨大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1岁,主因20 d前配助听器取耳印模后左耳疼痛于2009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 d选配助听器取左耳印模过程中,出现左耳剧烈疼痛,给予抗炎药物滴耳治疗10余天后无好转,遂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否认中耳炎病史.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1岁,主因20 d前配助听器取耳印模后左耳疼痛于2009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 d选配助听器取左耳印模过程中,出现左耳剧烈疼痛,给予抗炎药物滴耳治疗10余天后无好转,遂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否认中耳炎病史.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1岁,主因20 d前配助听器取耳印模后左耳疼痛于2009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 d选配助听器取左耳印模过程中,出现左耳剧烈疼痛,给予抗炎药物滴耳治疗10余天后无好转,遂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否认中耳炎病史.  相似文献   

7.
在未作出诊断的听力障碍的病人中,只有20%可作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的只有10%。90%的病人靠配助听器解决问题。一般说,85%宜配耳级助听器,只15%需配佩戴式助听器。从1943~1944以来,小儿用双耳助听器者较多,在欧洲成人仅30%用双耳助听器,这和经济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病人不乐于接受双耳助听器。病人和医生忘了用两个助听器时可降低每个助听器的声放大率,且可建立定向听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具备助听器适应证的患者未成功验配助听器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2 635例患者验配助听器的资料,对其中助听器验配未验成功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 635例患者中,1 700例成功验配了助听器,验配总成功率为64.52%,验配成功率总体变化趋势为逐年上升。对935例助听器验配失败患者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助听器成功验配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所占比例最大(23.64%),其次是患者不接受助听器(18.61%),对专业机构的认可度及满意度(10.27%),此外患者对助听器效果不满意占8.13%。听力专科门诊的验配成功率要高于普通耳鼻咽喉科门诊(P<0.05)。935例助听器验配失败的患者中年龄≥50岁者有568例;<50岁者助听器验配成功率(61.29%)低于≥50岁者(6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经济因素、患者对助听器的接受程度、验配机构专业性等诸多影响助听器成功验配的重要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助听器验配人员需要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包括加大听力康复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进患者对助听器验配人员和助听器本身的信任,有效提高助听器验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者对助听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已验配助听器的患者助听器常戴率不高,助听器使用者对助听器综合效果的满意率也不高。老年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者助听器效果差异化非常明显。本文重点讨论如何依据听力障碍的类型、听力曲线特征以及临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老年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助听器验配,力求使助听器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助听器的验配是听觉障碍者康复的重要一环,只有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助听器,以达到最佳的听力补偿效果,才能有助于听觉言语的康复.迄今为止,国际上出现了许多助听器的验配方法和程序,而验配公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公式很多,大多数公式是基于听阈级(HL)的,一部分是基于最适响度级(MCL)的,它们都是在Lybarger公式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其公式是针对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认为对舒适听觉所需的增益应是听阈值的一半,即所谓的半增益法.下面介绍几种国际上常用的助听器验配公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特殊助听装置,移频助听器的原理与传统助听器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其验配技术对很多业内人士来讲也是一个难题。随着移频助听器验配人数的快速增长,这一挑战日渐突出。本人通过近3年为200多例极重度听力障碍患者验配移频助听器得到了一些验配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1、病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当病人低频有一定的残余听力,而高频残余听力大于65dB或配戴非移频助听器后4000~7000Hz范围内的听力补偿达不到45dB时应考虑配戴移频助听器。2、听阈的输入:如果患者2000Hz(包括2000Hz)以上频率的听阈大于100dB时,此频率听阈应记为NR。3、真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成年听力减退患者常规验配与自主验配助听器后的短期效果差别,探讨非处方自主验配助听器在我国中老年弱听人群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招募20例中度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的55~75岁中老年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0例,参与两款助听器验配效果的前瞻性二阶段随机对照研究;一款为由听力师优化调配的常规助听器,另一款为由使用者操控的自主验配助听器。在实验不同阶段交替佩戴常规助听器与自主验配助听器各4周。入组时及第一、二阶段结束时均采用纯音听阈、安静条件下的语句识别率等指标及助听器收益缩略简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 APHAB)、筛查版老年听力障碍量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screening version, HHIE-S)等主观指标,比较在未助听、常规验配、自主验配助听三种状态下的结果,评价两类助听器的配戴效果。结果 最终14例患者完成试验。在常规验配与自主验配两类助听器后,受试者的纯音听阈(37.9±12.8、42.6±6.3 dB HL)相较未助听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具有助听器佩戴适应症的老年性耳聋患者未选配助听器的原因,为助听器精准验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老年性耳聋患者198例,均具有助听器佩戴适应症,其中未选配助听器组即试验组137例,已选配助听器组即对照组6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听力学检...  相似文献   

14.
助听器有助于改善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1999年我们开发研制了耳道式助听器(ITC)及隐蔽型深耳道式助听器(CIC),已通过鉴定,现将技术路线报告如下. 1 原理和性能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外界的声音通过麦克风(MIC)转换成电信号,放大后再由受话器或喇叭还原成比原输入声音强度大若干分贝且同频率的声音.但声音信号放大后不能失真,能去掉噪声,有足够大的增益,且能根据需要对不同的频段进行放大的功能.高性能助听器不仅要频响宽、增益大、功率大、失真小、噪声小,而且应具有功率、增益、音调调节功能,以满足不同听力损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86例60岁以上听功能障碍患者助听器验配情况,探讨老年听功能障碍者听力及助听器选配特点,为助听器验配寻找新思路。方法 统计186例250~8 000 Hz的纯音听阈,根据听力情况,进行常规助听器验配和调试100例, 利用网络远程助听器验配86例, 跟踪最终验配情况。结果 远程验配及常规验配两组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听力提高和言语分辨率提高结果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和远程验配均可以给听功能障碍患者选配正确的助听器, 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耳聋症状,提高老年患者听力。远程验配可以减少患者验配成本, 更好地保障验配服务。  相似文献   

16.
【摘要】助听器配戴者的舒适度和清晰度最大化是助听器验配的两大目标。助听器验配师在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验配助听器时,应进行准确的听力学评估,对证选择助听器,对证调试助听器,科学评估助听器的效果。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并具备良好的亲和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重振的听力障碍者助听器验配方法。方法对于伴有重振的听力障碍者在选配助听器时尽可能选择压缩线路的数字助听器,或者是具备自动增益功能的助听器;在助听器的调节时应注重最大声输出的限制,并适当降低听觉动态范围较窄的个别频率的增益;此外助听器的适应性训练和随诊调节助听器也是验配成功的重要环节。结果92%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配戴效果。结论伴有重振的听力障碍者验配助听器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助听器效果评估简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障患者验配助听器后,究竟如何准确评估其助听效果一直是参与助听器验配的临床听力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尽管可以用声场测试的方法了解听障患者的助听听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判断助听器的效果,但是用于声场测试的纯音(pure tone)远不能代替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各种让听障患者自己参与的助听器主观效果评估工具——自测问卷(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判断助听器是否选配成功的主要依据之一[1~6].  相似文献   

19.
骨锚式助听器(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 BAHA)作为骨导式助听器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唯一直接经过骨导方式工作的植入式助听装置.1977年,Tjellstrom首次将"钛骨整合"的原理应用于骨导式助听器,BAHA应运而生.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与改进,1996年,BAHA正式通过了美国FDA的认证,开始应用于传导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人群.随着BAHA安全性和高效性的日趋显著,2002年,FDA将BAHA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人群.  相似文献   

20.
为能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助听器验配指南,现将几位在助听器验配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家拟定的助听器验配方案刊登如下,供大家参考.适当的时候《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助听器验配专业学组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综合各方意见,完善助听器验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