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有关文献,从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理论探讨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外周微循环与中国辨证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在跟师临症的实践中,为了探讨微循环变化特点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我们自1991年7月起选择了105例肝病患者进行甲皱和眼球结膜微循环的检测、观察。作了分析对比,力图寻求其规律,现报告于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共检测10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 相似文献
3.
对癌症患者的微循环容积波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其多项与时间或相位相关的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对这些有显著性差异指标的分析与中医外证有密切的相似之处。由此可见,微循环容积波在中医对癌症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癌症患者的微循环容积波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其多项与时间或相位相关的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对这些有显著性差异指标的分析与中知辨证有密切的相似之处。由此可见,微循环容积波在中医对癌症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5.
老年前期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与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高脂血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多出现在中老年阶段。本文通过临床中医辨证与微循环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年前期高脂血症进行探讨,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04例不同中医辨证(阴虚、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湿热)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进行了舌尖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各组患者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舌尖微循环障碍,各项观察指标异常变化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尤以气滞血瘀组舌尖擞循环障碍表现最甚,其次为阳虚组、阴虚组、气血两虚组、湿热组。并对各组患者舌尖微循环与舌象变化的关系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四川中医》2014,(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点,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观察55例糖尿病足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甲襞微循环,同时根据奚九一教授糖尿病足中医分型方法,将55例糖尿病足患者辨证分型为湿热下注证型、气阴两虚证型,对两个证型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湿热下注证型与气阴两虚证型甲襞微循环各积分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糖尿病足存在严重微循环障碍,但不同的中医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甲襞微循环检查对糖尿病足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活血化瘀治疗法是糖尿病足的基本治疗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11.
糖尿病的甲皱微循环变化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海南570011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四科武玮,林明足主题词糖尿病/病理学,糖尿病/中医病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论述很多,但对其甲皱微循环的研究较少,自1990~-1993年来,我...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中医》2017,(11)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证施治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0级~Ⅲ级)78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分期辨证施治。共治疗3个周期(1周期为3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82.05%,西医组总有效率为51.28%,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及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流变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分期辨证施治,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微循环,利于糖尿病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皱微循环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5年以来,对36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测,并就检测结果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关系作了分析对比,兹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共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1~17年,平均3年。按中医辨证,属痹证湿热蕴结型10例,肝肾阴虚型6例,寒湿阻结型15例,肾阳不足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在治疗上尚缺乏满意的方法。近年来我们应用甲皱微循环检查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以探讨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选择1990~1997年的患儿10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治疗组中男31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小于5岁3例,5~10岁36例,10~14岁11例,平均年龄8.8岁。对照… 相似文献
15.
“再障”的中医辨证与甲皱微循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再障”患者中医分型与甲皱微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对50例“再障”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检测,发现“再障”病人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再障”患者有血瘀病机存在,同时,还发现“再障”病人因分型不同,异常程度也不同,由重至轻依次为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阳虚型。并且肾阴虚型以拌周出血、渗出改变明显,肾阴阳两虚以管袢畸形、交叉等改变为特点,而肾阳虚型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和微循环关系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0例中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辨证和甲皱、舌尖微循环的观察,并与20例健康中老年人及17例健康青年人进行对照,结果表明:缓慢性心律失常大多数属阳气虚,快速性心律失常则阴虚、气虚、阳虚并见,且有三分之一的病例挟有血瘀或痰湿。中老年心律失常者,多数伴有微循环障碍,其特点是异形管襻增多,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血色多呈暗红或暗紫色,可见管襻出血现象,甲皱乳头变浅或平坦。以上改变尤以阳(气)虚者表现更著。临床治疗应分清阴阳之虚分别朴益之,并适当合用活血祛瘀的方药。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细胞化学方法及显微分光光度技术对24例慢性肾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α-醋酸萘酯酶(ANAE)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正常人淋巴细胞阳性率为65.5±6.8%,其中点状颗粒型占53.6±6.7%,弥散颗粒型占11.9±3.4%,其单核细胞 ANAE 平均相对含量为54.78±3.34;肾阳虚组依次为39.7±7.4%、31.2±5.8%、8.5±2.7%及41.84±2.66;肾阴虚组依次为47.8±7.6%、42.4±6.3%、5.4±2.2%和51.26±2.59。经统计学处理,肾炎组与正常人、肾阴虚与肾阳虚之间差异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意义,经中医辨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就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与 T 细胞亚群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辨证论治,包括审辨症状、提炼证候以及对证治疗三部分内容。而常见的七大辨证方法,实际上应该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范畴:辨证方法和辨证体系。辨证方法是辨证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辨证体系是对辨证方法和中医辨证思维的具体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下肢血管功能与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型(29例)、气阴两虚型(41例)、阴阳两虚型(30例)、血瘀脉络型(37例)和湿热困脾型(31例)5种证型,另选2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外周血管诊断系统,检查入组者足趾末端光电容积描记(PPG)和外周血管指数(ABI),以观察肢体末端的血流灌注情况及下肢动脉的功能状态。并对下肢血管功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均与足趾末端动脉血供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影响末端血供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其中血瘀脉络型是影响足趾末端动脉血供的第一高危因素,其次为湿热困脾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健康对照组与5种证型的糖尿病患者间AB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瘀血、湿浊等有形之邪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虚证是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脾虚证外周微循环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44例脾虚证患者进行了健脾方药治疗前后的甲襞与舌微循环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脾虚证存在明显的甲襞与舌微循环障碍,脾阳虚与脾阴虚组的加权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健脾方药治疗后,随着脾虚临床症状的消失与减轻,其外周微循环障碍亦得到明显改善。初步认为,外周微循环障碍与脾虚证具有相关性,其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脾虚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