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拮抗剂TrkB/Fc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期脊髓背角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2只,行鞘内置管,建立L5神经根结扎(SNL)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仅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L5神经根者为假手术.根据手术类型及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7组,每组6只:I组,对照基础值组,鞘内置管成功大鼠,不用任何药物;Ⅱ组,鞘内注射1 g/L TrkB/Fc 10μL+SNL组,观察TrkB/Fc对SNL大鼠的作用;Ⅲ组,鞘内注射l g/L TrkB/Fc 10μL+假手术组,观察TrkB/Fc对假手术大鼠的作用;Ⅳ组,鞘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SNL组,使用溶剂PBS作为对照组,观察溶剂对SNL大鼠的作用;V组,鞘内注射PBS 10 rμL+假手术组,观察溶剂对假手术大鼠的作用;Ⅵ组,鞘内注射8 g/L米诺环素10μL+SNL组,观察米诺环素对SNL大鼠的作用;Ⅶ组,鞘内注射8 g/L米诺环素10 pL+假手术组,观察米诺环素对假手术大鼠的作用.分别于术前1 h、末次给药前1 h用von Frey纤维丝以up-down法测大鼠的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末次给药后3 h取手术侧腰膨大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BDNF.结果 末次给药前1 h,Ⅳ组的50%PWT较术前1 h明显降低(P<0.01),其余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给药后3 h,Ⅳ组术侧脊髓背角BDNF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值均<0.01),而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BDNF拮抗剂TrkB/Fc均能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发生,疼痛发生期脊髓背角BDNF的表达增高可能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mGluR4)激活后抑制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方法首先取24只SD大鼠,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和脊神经根结扎(SNL)组(n=12)。空白对照组只行鞘内置管术,其余大鼠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6日测量50%机械缩足阈值(50%PWT);其次,将SNL组大鼠于术后第7日起,随机分为SNL+生理盐水组(n=6)和SNL+VU0155041组(n=6),分别予以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VU0155041(500nm01)10μL,2次/d×7d,注药前和注药后30min测量其50%PWT。最后,末次给药后1h取空白对照组、SNL+生理盐水组和SNL+VU0155041组大鼠左侧脊髓腰膨大处送检基因芯片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GluR4及Rab5各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SNL大鼠术后1~6d其手术同侧后肢50%PwT较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SNL+VU0155041组大鼠手术同侧后肢50%PwT与SNL+生理盐水组相比自给药第4日起逐渐升高(P〈0.01);Agilent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显示:SNL+生理盐水组的Rab5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而空白对照组和SNL+VU0t55041组相比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NL+生理盐水组的mGluR4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SNL+VU0155041组(P〈0.05),而Rab5A和Rab5C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NL+VU0155041组(P〈0.05),Rab5B在3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luR4激活后可能是通过Rab5A和Rab5C调控突触囊泡递质释放从而影响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清除剂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Fc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的脊髓背角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中的作用.方法:取36只成功鞘内置管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Ⅰ组为对照组,未行神经根结扎(SNL)术,未给药;Ⅱ组为SNL组;Ⅲ组为SNL+磷酸盐缓冲液组;Ⅳ组为SNL+米诺环素组,Ⅴ组为SNL+氟代柠檬酸组;Ⅵ组为SNL+TrkB/ Fc组.各组均于SNL术后7d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5d.分别于SNL术前1h、首次给药前1h及末次给药前1h测定大鼠的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并于末次给药后3h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手术同侧脊髓背角的BDNF表达水平.结果:除Ⅰ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在SNL术后第7天的50%PWT均较术前1h显著降低(P值均<0.01).连续用药5d后,Ⅴ、Ⅵ组的50%PWT均较术后第7天显著升高(P值均<0.01),Ⅱ、Ⅲ、Ⅳ组维持期给药后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值均<0.01),Ⅴ、Ⅵ组显著低于Ⅱ组(P值均<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能显著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期大鼠脊髓背角BDNF的过表达,进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而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维持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作用甚小.B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觉过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p38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580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受体1[GABAB(1)]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2只,全部行鞘内置管,建立L5神经根结扎模型或假手术,按模型和给药方式分为4组,每组各8只.Ⅰ组:神经根结扎+鞘内注射0.1%SB203580[溶于2%二甲亚砜(DMSO)]10μL;Ⅱ组:神经根结扎+鞘内注射溶剂(2%DMSO)10μL;Ⅲ组:假手术+鞘内注射0.1%SB203580(溶于2%DMSO)10μL;Ⅳ组:假手术+鞘内注射溶剂(2%DMSO)10μL.每组于术前1 h及术后连续6 d经鞘内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术前1 h和术后1、3、7 d给药前1 h测定大鼠的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术后第7天完成50%PWT测定后各组取6只大鼠,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GABAB(1)的表达.结果 与Ⅱ组相比,Ⅰ组在术后1、3、7 d的50%PWT显著升高(P值均<0.01),脊髓背角GABAB(1a)表达显著上调(P值均<0.01);与Ⅳ组相比,Ⅱ组在术后1、3、7 d术后50%PWT显著降低(P值均<0.01),脊髓背角GABAB(1a)表达显著下调(P值均<0.01).各组间GABAB(1b)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抑制突触前GABAB(1a)表达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小胶质细胞抑制剂与GABAB激动剂的联合用药可能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髓小胶质细胞CX3CR1/ERK5信号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脊神经结扎(SNL)疼痛模型,检测大鼠脊髓p-ERK5表达的改变及其表达的细胞类型.鞘内注射ERK5反义寡核苷酸,观察抑制脊髓ERK5表达对SNL大鼠PWT与TWL的影响,以确定ERK5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SNL大鼠鞘内注射CX3CR1中和抗体,观察阻断该受体对ERK5活化的影响;鞘内注射CX3CR1的配体CX3CL1,观察CX3CL1能否激活脊髓小胶质细胞和ERK5,以及预先抑制ERK5表达能否逆转CX3CL1的作用,以判定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CX3CR1对ERK5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NL大鼠术后脊髓p-ERK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增加(61.75±11.52比2.2±0.12; 58.01 ±10.45比1.1 ±0.11)(P<0.05),荧光双标结果表明p-ERK5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抑制脊髓ERK5表达有效缓解SNL所致的热(13.48±2.0)s比(18.0±3.7)s;(11.6 ±2.3)s比(17.7 ±1.4)s(P<0.05)与机械(15.42 ±3.46)g比(22.7±3.2)g;(13.6±2.9)g比(21.4±4.1)g痛敏(P<0.05).与对照组相比,阻断CX3CR1可有效减少SNL大鼠脊髓ERK5的活化(30±9)比(58±12);(50±12)比(36±4)(P<0.05).抑制脊髓ERK5的表达缓解鞘内注射CX3CL1所致痛觉过敏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结论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CX3CL1/CX3CR1通过激活脊髓小胶质细胞ERK5,调节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该通路参与了脊髓疼痛信号的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6.
肖纯  卢波  姚娟  孙建良 《上海医学》2013,36(2):150-153
目的探讨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信号通路在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两组,脊神经结扎(SNL)组大鼠行L5SNL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Sham)组大鼠仅暴露脊神经不结扎,观察两组大鼠脊髓磷酸化ERK5(p-ERK5)的表达情况。另取大鼠随机分别鞘内注射ERK5反义寡核苷酸(AS组)、ERK5错义寡核苷酸(MM组)和0.9%氯化钠溶液(NS组),观察对SNL术后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结果术后1、3d,SNL组的p-ERK5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术前(P值均<0.05),Sham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AS组、MM组、NS组间大鼠脊髓NF-κB含量、PWTL、PW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NL术后1dAS组大鼠脊髓NF-κB含量显著低于NS组、MM组(P值均<0.05),但3组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SNL术后1、3d3组的PWTL和PWMT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AS组均显著高于MM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脊髓小胶质细胞ERK5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号转导过程,其部分作用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κB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痛阈变化及脊髓NR2B 亚基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80g,共40只,随机分为4组:COI假手术组、COI模型对照组、COI电针组、COI假电针组.各组大鼠于术前和术后7,13d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 CCI模型对照组、CCI电针组和CO假电针组大鼠痛阈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电针刺激显著减轻COI大鼠痛敏状态(P<0.05),明显抑制CCI大鼠脊髓NR2B的表达(P<0.05).假电针组大鼠痛敏状态、脊髓NR2B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观察到电针治疗能够提高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其机制与干预大鼠脊髓背角NR2B亚基表达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脊神经根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记蛋白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以及BDNF清除剂TrkB/Fc对GFAP表达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NL组(n=6)。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6天测定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末次测定后取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和BDNF的表达。另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NL+安慰剂组和SNL+TrkB/Fc组(n=6),其中对照组仅行鞘内置管术;SNL+安慰剂组和SNL+TrkB/Fc组分别在行SNL术前,予鞘内注入PBS或TrkB/Fc 10μL,术后1次/d×6 d,每次注药前1 h测定50%PWT,末次给药后1 h取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的表达。结果术后第1~6天,SNL组手术同侧后肢50%PWT均较术前基础值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6天,SNL组手术同侧脊髓背角BDNF和GFAP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NL+TrkB/Fc组大鼠手术同侧50%PWT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同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活化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对SNL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坐骨神经、不结扎,治疗组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其他三组鞘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于术前1 d和术后3、7 d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阈、热刺痛仪测定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脊髓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  结果  治疗组术后3、7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 0.05),但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 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治疗组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脊髓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治疗组脊髓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  结论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可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敏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GFAP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组织中5-HT,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结扎(慢性压迫性损伤)制备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坐骨神经结扎造模后7天,采用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阀值(MWT)2种行为学方法检测大鼠痛觉闽值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5-HT,受体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5-HT,受体蛋白水平。结果造模7天后:模型组大鼠的TWL和MWT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5-HT,受体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5-HT,受体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背角组织中5-HT,受体表达增加;脊髓背角组织中5-HT,受体可能参与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觉信息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N-甲基-M-天冬氨酸受体(NMDA)NR2A亚基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n=6),C组和吗啡耐受组(M组,n=6),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每日给药2次,连续7d.给药前和给药后30min通过测定甩尾潜伏期(TFL)观察大鼠热痛阈的变化.最后一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动物,取L4~5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R2A在各组大鼠脊髓的表达.结果 随着用药天数增加,M组TFL逐渐下降,到第7天M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25±0.93)s,(2.66±0.27)s,P>0.05],成功建立吗啡耐受模型.NR2A在脊髓的分布贯穿全层.M组脊髓背角浅层NR2A表达(OD值:9617±1233)较C组(OD值:2.66±0.93)升高(t=3.133,P<0.05).结论 鞘内重复注射吗啡后大鼠脊髓背角NMDA受体NR2A亚基表达上调,可能是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慢性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CCI+生理盐水组、CCI+RU38486治疗组。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CCI组于术后7、14 d处死大鼠,取L4~L6脊髓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R表达变化;大鼠蛛网膜下腔埋管,于CCI术后1~14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GR拮抗剂RU38486,测定其对TWL的影响。结果 CCI大鼠术后1 d损伤侧下肢TWL即显著降低,到第14天热疼敏仍持续存在;术后7、14 d损伤侧L4~L6节段脊髓背角GR表达显著增加(P<0.05);术后1~14 d鞘内给予GR拮抗剂RU38486可明显减轻CCI所致的热疼敏。结论脊髓背角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激活可促进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所致的神经痛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4.
孔敏  周芳  党秀静  武静茹 《重庆医学》2013,42(9):961-963
目的研究脊髓Toll样受体4(TLR4)在重复使用噁唑酮引起的慢性瘙痒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昆明小鼠152只,先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丙酮溶媒组和噁唑酮组,每组40只,每组再分为首次刺激前、激发0、4、9、11d5个亚组,按模型制作方法在相应时间点涂抹相应试剂,记录激发后30min行为学后处死小鼠,取脊髓颈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表达水平。在确定噁唑酮致慢性瘙痒后9d小鼠脊髓TLR4表达水平接近高峰的基础上,为研究腹腔注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作用,小鼠随机分为4组(n=8),丙酮溶媒组(A组)、丙酮溶媒+EGCG组(A+E组),噁唑酮组(O组)和噁唑酮+EGCG组(O+E组)。各组在第9天激发后8h开始腹腔注射EGCG(40mg/kg)或生理盐水,每8小时1次直到第11天激发前,共计6次,最后一次给药后立即激发,观察激发后30min内行为学改变,之后处死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颈段脊髓TLR4表达。结果噁唑酮组在激发后各时间点搔抓行为明显多于对照组和丙酮溶媒组(P<0.05),且脊髓TLR4表达水平与搔抓行为呈正相关(r=0.947)。结论腹腔注射EGCG可以减少脊髓TLR4表达水平与搔抓行为。脊髓TLR4参与重复使用噁唑酮引起的慢性瘙痒过程。  相似文献   

15.
Kang XN  Sun CK  Fan M  Ding AS  Zhao J  Wang JQ  Han DY  Shi G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603-1606
目的 研究人N一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NR)主亚基(NRl)单克隆抗体mAbN1是否对兴奋毒性脑损害有防护作用。方法 取10只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建立了谷氨酸对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毒性神经损伤模型,观察抗体保护后神经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存活率(锥虫蓝拒染法)和细胞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每组2个平行皿,实验重复4次。结果经0、3μmoL/LmAbNl预处理后,神经元具有明显抗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能力,存活率提高35%;抗体表位合成肽可以阻断这种保护,提示该抗体的保护功能是特异性的。结论 NRl单克隆抗体mAbNl具有体外抗兴奋毒作用,该研究为兴奋毒性脑损害抗体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惊厥后大脑皮质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亚基NR1蛋白表达及其功能改变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P77PMC大鼠按惊厥后不同时间随机分为 6组 ,免疫组化每组 6个样本 ,配基结合实验每组 5个样本 ,制备大脑冰冻切片和大脑皮质突触膜。利用免疫组化技术 ,观察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惊厥后不同时间NR1亚基蛋白的表达 ,应用配基结合实验观察听源性惊厥大鼠P77PMC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3H MK80 1的结合改变 ,以及NMDA受体激动剂对其结合的影响。结果 :大脑皮质在惊厥后 4hNR1蛋白表达即开始增加 ,2 4~48h达高峰。反应体系中无任何NMDA受体激动剂时 ,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 3H MK80 1的结合有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当反应液中加入NMDA受体激动剂时 ,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 3H MK80 1的结合明显增加 ,除惊厥后 4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他惊厥后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听源性惊厥大鼠P77PMC惊厥后 ,大脑皮质NMDA受体NR1亚基蛋白表达增加 ,NMDA受体对其激动剂的敏感性增加 ,提示NR1亚基参与了P77PMC大鼠惊厥的发生与发展 ;受体兴奋性的改变可能与神经网络兴奋性增高及癫痫易感性的保持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语  李明  杨笑  白玉树  蔡斌  侯铁胜 《上海医学》2005,28(11):949-951,F0002
目的 探明强啡肽(Dyn)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观察鞘内注射DynA(1-13)或联合注射Kappa阿片受体拮抗剂卡匹帕明(nor-BNI)或兴奋性氨基酸(EAA)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后运动功能和脊髓前角神经元酶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注射30nmol DynA(1-13)3d时,Rivlin斜板临界角变化增大,前角神经元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增强;14d时,Rivlin斜板临界角变化未恢复,ACP活性轻度增强。鞘内联合注射100n mol nor-BNI、100n mol MK-801后3d,Rivlin斜板临界角增大和ACP活性增强,但在14d时Rivlin斜板临界角变化明显恢复、ACP活性接近正常,与Dyn组的差异有显著性;nor-BNI组与MK-801组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Dyn鞘内注射可损害大鼠运动功能和脊髓组织,而nor-BNI或MK-801能对抗其损害作用。Dyn的病理作用是通过Kappa阿片受体和NMDA受体两种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海人藻酸受体亚基GluR6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GluR6的cDNA序列(Z11548),分3段分别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从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该3段cDNA片段依次与pcDNA3.1(+)载体定向连接。将鉴定正确的重组体以脂质体法转染至COS-7细胞中,免疫印迹法检测GluR6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克隆了GluR6的cDNA,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GluR6-pcDNA3.1,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了其序列的正确性;免疫印迹分析显示,GluR6在COS-7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结论成功构建GluR6-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COS-7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海人藻酸受体亚基GluR6的sh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进一步研究GIuR6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GluR6的cDNA序列设计靶序列,化学合成两条互补的DNA寡核苷酸链,连接质粒后转染大肠杆菌,使其在大肠杆菌内大量复制;提取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了序列的正确性,与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完全相符,且以正确的方向插入.结论 成功构建了GluR6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fenprodil pretreatment on the expression of NR2B subunit protein of NMDA receptor in the dorsal horn of spinal cord in a rat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 Methods Fifty male SD rats weighing 180-200 g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Neuropathic pain was produced by chronic constrietive injury (CCI). The left sciatic nerve was exposed and 4 loose ligatures were placed on the sciatic nerve at 1-2 mm intervals with 4-0 chromic catgut under pentobarbital anesthe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