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免疫因子及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表评分变化,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白蛋白(CRP)、D-二聚体(D-D)含量变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简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SFMPQ)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SF-MPQ及I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SF-MPQ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RP、D-D及Hcy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RP、D-D及Hcy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血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cy、CRP、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疗效确切,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血脂、降低炎性水平达到提高脑神经功能水平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18例,观察组19例,分析采用常规治疗和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患者抑郁评分并未出现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患者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卒中组)和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将卒中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治疗后再次检测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且降低Hcy效果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分析。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脑病康复科治疗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各项血清因子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GF-β1、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头晕目眩、疲乏无力、饮水呛咳、共济失调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显著,能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机体炎症水平,改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缓解中医证候,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21-124
目的 观察《古今录验》续命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 例,其中43 例给予《古今录验》续命汤作为治疗组,另43 例给予常规西药作为对照组,疗程14 d,随访90 d,治疗前检查头颅TCD,治疗后14 d 及28 d 检测两组患者的Hcy、hs-CRP,并进行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90 d 后复查TCD,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14 d、28 d 治疗组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 治疗组改良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28 d 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hs-CRP、Hcy 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14 d、28 d 治疗组Hc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 治疗组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28 d 两组hs-CRP 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责任血管的血流速度改善率(82.9%)显著比对照组(60.0%)高(P<0.05)。结论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对高Hcy血症成因作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查1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Hcy,并分别与同龄健康组比较,同时将不同年龄缺血性卒中组高Hcy血症构成因素列表分析.结果 老年及非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组中高Hcy血症比例分别为50.8%和4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高Hcy血症者分别有62.9%和68.0%伴叶酸及或VitB12浓度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叶酸及VitB12浓度均下降者非老年组占44.0%,明显高于老年组(16.1%)(P<0.01);老年组VitB12浓度下降者达38.7%,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6.0%)(P<0.01).结论 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和VitB12缺乏是导致高Hcy血症的重要原因,其中VitB12缺乏可能是老年高Hcy血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 汤加减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和ADL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表明补阳还五汤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中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9、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MMP-9水平和CRP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胰岛素干预治疗对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7例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胰岛素干预治疗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4d和治疗后28d,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14d和28d),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9%.结论 胰岛素对于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的缺血性脑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实验组)和西医组(对照组),每组各90例,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药、针灸等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早期康复锻炼。两组均为14d一疗程。取两个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7d以及治疗后14d三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7d和14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卒中量表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改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芪龙活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芪龙活络方对中风后残疾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和脑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内科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芪龙活络方。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 3个时间点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巴氏指数评分(Bathel Index)及NIHSS评分变化。结果:芪龙活络方治疗后14 d、28 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8.3%,均优于对照组(P0.05);14 d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8 d后2组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芪龙活络方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口服。于治疗前、治疗后3d、7d和14d检测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浓度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d、7d和14d,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MESSS和BI评分在治疗7d和14d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S-100β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溶栓、抗血小板、吸氧、对症支持等治疗,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BNP、CRP、Hcy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1/50),高于对照组的82.0%(48/50)(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BNP、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BNP、CRP、Hcy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是共济失调常见的病因之一,主要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而引起非肌肉无力的自主运动笨拙和不协调~([1])。共济失调患者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以及协调发生紊乱,不能准确灵活地完成各项动作,自理能力降低,生活受到显著影响~([2])。因此给予患者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然而情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家医院295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6 h)病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规范化的基础治疗与康复锻炼;综合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刺、推拿等为一体的传统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两组疗程均为21 d。评价治疗后第21、90、180天时改良Rankin(MRS)量表评分,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及第7、14、21天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 综合治疗组在随访第180天时MRS评分≤2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在干预后第21天的BI评分≥85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0天、第180天的BI评分≥85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综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实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许玲  顾卫 《四川医学》2012,33(7):1319-1321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康复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再配合心理护理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HAMD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神经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能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U)静脉滴注,连续7d。观察组18例,行全脑血管DSA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超选择插至病变血管,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h,3d,14d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测定分析,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2.0+9.0)分和(8.0±8.0)分,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0±10.0)分和(15.0±9.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进步)为88.9%(16/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静脉溶栓更为确切,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CRP水平变化,并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判断是否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7例(33.75%)于7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发病后第1、3、7、14天外周血IL-6、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P〈0.05),第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当天IL-6、CRP水平与入院时体温、血白细胞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0.66、0.51,P均〈0.01),IL-6、CRP是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CRP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血清IL-6、CRP水平对于监测疾病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power-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lipoprotein metabolism and homodynamic dur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fifteen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55 cases of them were treated by exposure to power-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60 cases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 Barthel index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were used to evaluate rehabilitation outcome. The lipoprotein and its subclasses, ho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at pre- and post-rehabilitation.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ter prognosi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 score of Barthel index also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P<0.001). Total cholesterol(Tc), triglycerides(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levels dropped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Tc/HDL-c, LDL-c/HDL-c ratio along with the blood and plasma viscos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P<0.01). The ratio of stroke recurrenc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power-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can improve lipoprotein metabolism and homodynamic parameters. It can improve the ADL and FIM of stroke patients, which may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