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  陈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43-143
目的探讨介绍如何进行危重患者安全院内转运。方法652例患者均进行转运前评估及准备,严密途中监护及转运后交接。结果652例患者转运途中无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结论充分转运前的准备与途中监测是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送护理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内转送急危重患者共666例,优化危重患者转运流程,设立转运合格率目标值。质控组成员对转运全程动态评估并记录于监测表格中,对监测数据每月统计分析,制成趋势图,以PDCA循环促进转运质量提高,对转运过程出现各种意外事件在全科质量控制会中分析改进。结果:转运合格率由监测初期的88.5%提高至96.7%。结论:我科开始实施对急症危重患者转运加强护理监测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转运途中的并发症及其他各种意外,不断提高安全转运系数,减少纠纷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 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按照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转运和护理;安全管理组给予安全转运和护理.评价(:1)家属满意率、抢救成功率(;2)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3)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 (1)安全管理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抢救成功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高(P<0.05)(;2)安全管理组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显著比常规管理组短(P<0.05)(;3)安全管理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低(P<0.05).结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护理效果确切,可缩短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为更好诊断病情和进行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可有效规避护理纠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体制不断的改革,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成为医院当前工作的重点,同时也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尽职尽责,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家属的心理压力大,心理承受力差,情绪容易失控,在急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如何加强急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急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凤英 《当代医学》2014,(20):124-12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80例ICU危重患者为基础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96例ICU危重患者为改进组,改进组在转运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危重患者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病情恶化情况。结果基础组转运时间为(28.73±3.35)min,改进组为(26.4±2.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5);基础组各种不良事件坠床(11.25%)、静脉通路中断(11.25%)、管道阻塞或脱管(15.00%)、供氧中断(10.00%)、心率改变(15.00%)、呕吐或气管堵塞(12.50%)和医疗纠纷(7.50%)发生率均高于改进组,分别为2.08%、3.13%、5.21%、2.08%、4.17%、3.13%和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血氧饱和度降低(18.75%)、血压升高或降低21(26.25%)、心律失常19(23.75%)、休克4(5.00%)和其他类别14(17.50%)病情恶化比例均高于改进组,分别为4.17%、8.33%、5.21%、0%和3.13%。结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转运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分析从急诊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科室危重患者280例,将2012年1-6月采取常规方式转运的1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7-12月采取预见性护理转运的1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及平均转运时间。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2例中,痰液堵塞引起呼吸困难1例,胃管脱出1例。对照组意外事件15例中,痰液堵塞引起呼吸困难2例,供氧中断3例,胃管及输液管脱出4例,气管插管移位2例,血管活性药滴速不匀导致血压波动3例,送错科室1例。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82.14%,观察组平均转运时间(19.7±1.8)分钟短于对照组(27.4±2.8)分钟。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洋洋 《吉林医学》2013,34(11):2148-2149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安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335例急诊危重患者均能安全到达相关科室。结论:妥善准备好转运前的各项具体工作,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积极完善交接管理,确保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探讨临床价值。方法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院内转运的急诊科危重患者80例,实施转运前、转运途中、转运后系列安全护理。结果 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均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其中CT、X-线、超声等检查均做到零等待,全部患者转运时,无1例因病情加重造成途中抢救和死亡,无护理纠纷的发生,转运时间平均(11.09±2.84)min;患者家属对转运护理满意79例(98.75%,79/80)、相关科室满意78例(97.50%,78/80)。结论经过检查前的充分评估,有效地计划,组织、准备及实施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将急诊科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危险事件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琴 《吉林医学》2007,28(8):969-970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对198例危重新生儿进行院内转运。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的正确评估,病人及转运设备的准备,转运人员的配备,与接收部门的协调,转运过程中的监护等。结果:19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护理工作在确保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2012年6月接诊的197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培训,急救用物的管理,转运前、中、后的护理安全管理。认为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敏捷处理问题的能力,转运前认真评估,做好充分准备,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情况,转运后做好交接、记录和用物管理,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1.
刘海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36-48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科转运的4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2011年1月-2013年5月转运的5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护理干预方法进行转运:确定转运目标、风险评估、完善院内转运流程、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0.93%、护理纠纷0.19%、转运时间(18.33±6.43)min。均少于对照组的5.63%、1.67%和(23.67±7.34)min(P〈0.01);转送科间满意度为99.26%,高于对照组的87.92%(P〈0.05)。结论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提高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陆莉金 《吉林医学》2014,(14):211-213
目的: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归纳影响转运风险因素,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近2年院内转运156例危重患者中,有5例转运到达接收科室突生病情变化,立即气管插管抢救,有2例在住院30min内死亡,其余均安全转送到达相关科室。结论:规避院内转运风险是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性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因此,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器械药品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手法正确,严格交接班。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科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院内转运时急诊科危重的患者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不同院内转运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转运时间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2452例,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院内转运的1204例为对照组,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面安全护理措施进行院内转运的12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5例,死亡1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81.90%;观察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54例,死亡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而且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原因及管理措施。方法分析患者转运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结果因护理责任性、沟通不力、评估不到位、医源性因素及转运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而影响了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结论对于患者需重视转运中的风险因素,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防范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急诊科通过转运危重患者31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2008年1月~2010年12月转运的4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强化护理干预能力、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持续改进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发生率0.95%、护理纠纷发生率0.48%低于对照组的5.80%、2.26%;观察组转运时间平均(18.36±3.50)min短于对照组的(25.67±7.87)min(P〈0.05);观察组转送科间满意98.33%高于对照组的92.58%(P〈0.05)。结论针对转运隐患建立完整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与成效。方法:对12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64例,分析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经分析得出,常规护理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12.50%,护理干预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3.13%,两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在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几率,且护理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徐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264-264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6月我院急诊科共对280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男190例,女90例;年龄6天~83岁;颅脑损伤患者85例,胸腹部外伤25例,刀砍伤患者5例,腰椎或四肢骨折30例,其他外伤24例,脑血管意外40例,消化道出血14例,急性胰腺炎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急性中毒5例,心力衰竭患者11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患者15例,其中鼻导管吸氧185例,气管捅管20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146例。  相似文献   

20.
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际转运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际转运可操作指南。方法资料来源:以专家意见和指定医生自1986年1月~2001年10月所做研究为本指南的资料基础。一组从事患者转运领域专项研究的专家提供个人经验和专家意见。研究选取和资料收集:选用了几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同时也使用了许多已发表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和个案报道:经验与一致观点以同类指南为基础。结果每个医院应该有院内与院际危重患者转运的正式计划,包括:(1)转运前交流与合作;(2)陪从人员;(3)转运器材;(4)转运中的监护;(5)转运记录。转运计划应当由多责任小组制定,并采用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评估与完善。结论危重患者转运有内在风险:本指南提供了安全转运患者的一些措施。尽管院内与院际转运都必须循规蹈矩,相信,在此之外,由理想人员、合适设备所支持的有组织、高效率转运仍可以增加患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