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性球麻痹又称延髓中枢性麻痹。我们采用针刺手法对4 5例患者进行治疗 ,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 ,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 4 5~ 76岁。病程 1个月至 2年。其中患脑梗塞 38例 ,7例为脑出血 ,根据全国急诊研讨会 1987年制订的“中风诊疗规范”分型 :肝阳上亢型 8例 ,风痰阻络型 15例 ,风痰上扰型 4例 ,气虚血瘀型 12例 ,阴虚风动型 6例。1 2 诊断标准  ( 1)吞咽障碍 ,语言障碍 ,构音障碍。 ( 2 )软腭反射消失 ,咽反射减弱 ,无舌肌萎缩及震颤、舌体歪斜或卷舌 ,咀嚼肌正常或无力。 ( 3)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2.
假性球麻痹为脑中风并发症,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为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危及生命。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15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在150例中,男性105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0岁。脑梗塞119例,其中基底梗塞64例,额顶区梗塞36例,内囊梗塞13例,枕叶梗塞6例。脑出血31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21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球麻痹是脑血管病的严重症状之一 ,一般发生在皮质至脑干之间任何部位的脑出血、脑梗塞 ,并影响到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 ,可以引起假性球麻痹 ,其原因为后组颅神经的上运动神经元联络中断。主要症状为 :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强哭强笑等。假性球麻痹有别于真性球麻痹 ,真性球麻痹病位在延髓 ,除其双侧病变的症状与假性球麻痹基本相同外 ,还会出现舌肌萎缩、肌束颤动、电变性反应等 ,预后多不良。本文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 2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2 1例 ,男 12例 …  相似文献   

4.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病.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情感障碍为特征,其中吞咽障碍危害最大.笔者从2003年起以饮水呛咳为疗效指标,用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2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性麻痹及进行性延髓性瘫痪症.为偏瘫的常见合并症.因为颅神经的运动核除面神经核的下部及舌下神经外,均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相似文献   

7.
假性球麻痹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质脑干束的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所引起,是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于祖国医学“中风”之范畴。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假性球麻痹又称延髓中枢性麻痹,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发音不清,饮水发呛,多见于2次中风病人。近年来,笔者对26例该病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6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在48~60岁者16例,61~70岁者7例,71~80岁者3例。病人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脑出血5例,脑梗塞21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2 治疗方法 取穴:人中、风池、廉泉、三阴交。患者均在中风病情稳定后接受针刺治疗。其中肝阳上亢者加太冲;风痰壅盛者加丰隆,气滞血瘀者加血海…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36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语言困难以及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而吞咽困难是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与随之而来的误吸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笔者采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14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查阅文献,对近5年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文献显示,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有其独特的优势及广阔的前景,今后应进一步探索规范化的针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具有明显优势,单纯针刺、针刺加水针、电针、针刺加康复、针刺加中药以及综合疗法等均有显著疗效.今后应进一步严格、系统、科学地对本病的临床研究及疗效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三个困难”,即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语言困难以及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而吞咽困难是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对吞咽困难严重者,易致肺炎、水电解质紊乱、脱水、营养不良等各种并发症,加重病情或突发窒息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三个困难”,即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语言困难以及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而吞咽困难是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对吞咽困难严重者。易致肺炎、水电解质紊乱、脱水、营养不良等各种并发症,加重病情或突发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该病症,尽早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有积极意义,中药汤剂难以内服,使内治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针灸在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放血疗法治疗36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对吞咽、咳痰、饮水功能根据疗效标准进行计分,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针刺放血疗法总有效率:吞咽功能为97.2%,咳痰功能为75%,饮水功能为97.2%。结论针刺放血疗法可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病损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促进中枢神经的修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对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采取针刺加药物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的观察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1.25,P<0.05);病程短、年龄小,则疗效高。[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陈琴  刘丽  林智  谢昀  王小月  张翅  刘磊 《中医学报》2016,(5):756-76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全部疗程结束后,通过吞咽功能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测定值3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患者吞咽功能,误吸和营养不良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7%(P0.05);吞咽功能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误吸和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8.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多由于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虽然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开窍利咽疗法治疗该病获得良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毒扁豆碱治疗卒中后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奇  彭健 《广州医药》2000,31(6):51-52
脑血管疾病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 ,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而由卒中引起的延髓麻痹和 (或 )假性球麻痹更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 ,治疗上常使临床医师棘手。我们应用 1/10 0 0 0水杨酸毒扁豆碱水剂 (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室制 )治疗卒中后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者 5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2例 ,女 3例 ,年龄在 5 5~ 72岁 ,平均年龄为6 3岁。 5例患者均作了一次以上的头颅CT检查。患者 2例为脑梗塞、 3例为脑出血。其中 2例于 3年内 4次卒中。 5例患者中 3例临床表现有假性球麻痹 ,2例为球麻痹。 5例均有流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针刺+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病人均为卒中后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8人,女性18人,45-75岁,平均66.5岁。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16例,均采用针刺+功能训练进行综合治疗;西药给予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结果经治疗后显著疗效26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针刺+功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