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原环境(海拔约2850m)下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6名被试前后进行2次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在剥夺过程中,分6个时间点进行连续相加测验,分别为:24:00、03:00、05:00、07:00、09:00和13:00.在01:00和05:00时间点上分别给予两种处理:单次口服200mg咖啡因和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两次实验间洗脱期为3天.每次实验进行6个时间点的连续相加测验,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趋势.结果两次实验中03:00与05:00时间点上作业成绩未有明显下降.在单次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测验时间点成绩明显下降,到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上升,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再次下降;而在重复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和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均有所提高,在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200mg咖啡因.结论在高原环境下,咖啡因对抗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是有效的.并且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的对抗作用较为理想,不但体现在服药后作业成绩的提高,而且也反映在对抗作用持续时间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安慰剂与咖啡因对睡眠剥夺的对抗效果,寻找较合理的对抗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5名健康青年男性(18~20岁)进行五次30h睡眠剥夺的实验,每次实验给予1种处理,分别为:完全睡眠剥夺、200mg咖啡因、200mg安慰剂、400mg咖啡因、200mg咖啡因结合200mg安慰剂五种.药物洗脱期为3d.每次实验进行6次连续相加测验,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情况.结果 (1)四种对抗措施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完全睡眠剥夺组(P<0.05).(2) 同400mg咖啡因组、200mg咖啡因加200mg安慰剂组相比,200mg咖啡因组、200mg安慰剂组的测验完成时间明显延长(P<0.05),然而前两种处理之间以及后两种处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处理组间和组内在错误率上没有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咖啡因的作用效果存在剂量相关性;安慰剂的暗示作用和咖啡因都可以减弱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安慰剂同咖啡因联合作用可以互相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安慰剂暗示或/和咖啡因对睡眠剥夺条件下简单反应时和知觉加工的影响,提出合理有效的对抗睡眠剥夺的用药策略. 方法: 被试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分5次进行,每次进行30 h睡眠剥夺,其间安排5组简单反应时测验和Stroop测验. 第1次,为完全睡眠剥夺(对照). 另外4次实验被试分别在特定时间服用安慰剂200 mg、咖啡因200 mg、咖啡因400 mg、咖啡因和安慰剂各200 mg. 通过强调咖啡因的兴奋作用给予被试心理暗示. 结果: Stroop测验中,服用咖啡因400 mg以及咖啡因和安慰剂各200 mg的单位时间正确率(correct rate of persecond, CRPS)明显大于对照(P<0.05);咖啡因400 mg CRPS大于安慰剂200 mg (P<0.05). 在简单反应时测验中,5次实验之间的CRPS无差异(P>0.05). 结论: 夜间服用咖啡因配合安慰剂暗示的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睡眠剥夺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睡眠剥夺应激条件下莫达非尼对计算能力和知觉加工能力的改善作用,为此药在我军的应用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在2次睡眠剥夺实验中交叉服用莫达非尼和安慰剂,睡眠剥夺时间从第1日 07:00到第3日07:00,并于第2日0:00,12:00和第3日0:00分别服用莫达非尼100 mg或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设计给药,并在第1日07:00,第2日02:00和14:00及第3日02:00和07:00安排连续相加测验和Stroop测验.结果:连续相加测验中,两组的正确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完成时间上安慰剂组的时间延长(P<0.05).Stroop测验中,测验反应时的莫达非尼组快于安慰剂组(P<0.05),而正确率没有组间差异(P>0.05).结论:莫达非尼对睡眠剥夺应激条件下人的计算能力和知觉加工有改善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睡眠剥夺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安慰剂与咖啡因对睡眠剥夺的对抗效果 ,寻找较合理的对抗方法。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 ,对 5名健康青年男性 (18~ 2 0岁 )进行五次 3 0h睡眠剥夺的实验 ,每次实验给予 1种处理 ,分别为 :完全睡眠剥夺、2 0 0mg咖啡因、2 0 0mg安慰剂、40 0mg咖啡因、2 0 0mg咖啡因结合 2 0 0mg安慰剂五种。药物洗脱期为 3d。每次实验进行 6次连续相加测验 ,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情况。结果  (1)四种对抗措施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完全睡眠剥夺组 (P <0 .0 5 )。 (2 )同 40 0mg咖啡因组、2 0 0mg咖啡因加 2 0 0mg安慰剂组相比 ,2 0 0mg咖啡因组、2 0 0mg安慰剂组的测验完成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 ,然而前两种处理之间以及后两种处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3 )处理组间和组内在错误率上没有差异 ,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咖啡因的作用效果存在剂量相关性 ;安慰剂的暗示作用和咖啡因都可以减弱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 ;安慰剂同咖啡因联合作用可以互相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6.
研究睡眠睚与咖啡因在SD条件下对视知觉检索能力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三盲2*10析因设计,12名健康男性为被试,进行60h完全睡眠剥夺,用VCS测验研究SD条件下重复口服小剂量咖啡因的保护作用。结论重复口服小剂量咖啡因在60hTSD条件下对VCS能力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中枢兴奋性药物莫达非尼对睡眠剥夺(SD)应激条件下主观嗜睡程度和生命体征的影响,为此药在我军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对象为某军队院校18名健康男性学员,在2次睡眠剥夺实验中交叉服用莫达非尼和安慰剂,睡眠剥夺时间从第1天的07:00到第3天的07:00,并于第2天的0:00、12:00和第3天的0:00分别服用莫达非尼100mg或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设计给药。SD期间进行斯坦福嗜睡量表测试。另外,在SD前后观测基本生命体征和血常规进行用药安全性的评估。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服用莫达非尼对基本生命体征和血常规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莫达非尼组的斯坦福嗜睡量表分值在睡眠剥夺期间较安慰剂组差异显著[(3.16±0.05)分vs(4.01±0.06)分,F=104.902,P<0.01],也存在时间主效应(F=20.699,P<0.01)和交互作用(F=3.438,P=0.565)。结论莫达非尼能明显降低睡眠剥夺应激条件下主观嗜睡感,同时对身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评估36h睡眠剥夺后非意识-意识转化的影响,并将其与注意能力受sD影响程度对比,为全面认识睡眠剥夺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提供客观试验依据。方法测量20名健康男性军校大学生在36h睡眠剥夺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失匹负波(MMN)成分及字母划销作业成绩,比较MMN的潜伏期、平均面积以及LCT成绩的变化。结果MMN的潜伏期在睡眠剥夺36h前后差异有显著性[Cz点MMN睡眠剥夺前后的潜伏期分别为(123±18)ms、(154±15)ms,F=54.43,P〈0.01],MMN的平均面积(代表其强度)在睡眠剥夺前后则差异无显著性[cz点MMN睡眠剥夺前后的平均面积分别为(-38.9±4.4)单位面积、(-33.1±4.2)单位面积,F=3.77,P〉0.05]。结论36h睡眠剥夺后人脑非意识-意识转化速度延迟,且下降幅度大于注意能力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中枢兴奋性药物莫达非尼对睡眠剥夺(SD)应激条件下主观嗜睡程度和生命体征的影响,为此药在我军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对象为某军队院校18名健康男性学员,在2次睡眠剥夺实验中交叉服用莫达非尼和安慰剂,睡眠剥夺时间从第1天的07:00到第3天的07:00,并于第2天的0:00、12:00和第3天的0:00分别服用莫达非尼100mg或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设计给药.SD期间进行斯坦福嗜睡量表测试.另外,在SD前后观测基本生命体征和血常规进行用药安全性的评估.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服用莫达非尼对基本生命体征和血常规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 >0.05),但莫达非尼组的斯坦福嗜睡量表分值在睡眠剥夺期间较安慰剂组差异显著[(3.16±0.05)分 vs (4.01±0.06)分,F =104.902,P <0.01],也存在时间主效应(F =20.699,P <0.01)和交互作用(F =3.438,P =0.565). 结论莫达非尼能明显降低睡眠剥夺应激条件下主观嗜睡感,同时对身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服10 mg扎来普隆5 h后其残留镇静效应对任务管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名健康大学生进行43 h的完全睡眠剥夺,而后随机服用安慰剂或10 mg扎来普隆,进行4 h的恢复性睡眠.被试分别在睡眠剥夺1 h(基线值)、24 h和恢复性睡眠后1 h分别完成一次连续加法测验.记录正确数和平均正确反应时,采用重复测量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连续加法测验在基线值、24 h完全睡眠剥夺和恢复性睡眠1 h后的平均正确反应时间存在时间主效应( F (2,16)=10.46,P <0.01),同时正确数也存在时间主效应( F (2,16)=5.30,P <0.05),进一步分析24 h完全睡眠剥夺时的平均正确反应时[(14.67±2.91)s]较基线值[(12.98±2.52)s,P <0.01]和恢复性睡眠1 h后[(13.19±2.30)s]延长( P <0.01),正确数[(14.22±2.70)个]较基线值[(16.25±2.33)个]( P <0.05)和恢复性睡眠1 h后[(16.09±2.23)个]减少( P <0.05).而在安慰剂与扎来普隆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任务管理功能在24 h完全睡眠剥夺后已明显受损;在口服10 mg扎来普隆5 h后其残留镇静效应已对任务管理功能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分析k-means算法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步骤,借鉴现有基于频繁词集的文本聚类初始中心确定方法,提出一种面向大规模机构名称归一化处理应用的机构聚类方法,详细阐述机构聚类中心的生成、相似度算法的选择以及迭代次数问题,其实验和应用效果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对少阴病篇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证提纲 ;四逆汤是治疗少阴阳虚阴盛证的主方 ,并对“急温之”等进行了说明 ;指出真武汤证 82条中“仍恶寒”是表未解 ,真武汤证两条体现了《伤寒论》方证辨证一方多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