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用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23例天疱疮和15例类天疱疮病人血中和皮肤中的自身抗体,并结合临床进行了连续观察.根据检查结果,作者认为:1.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查血清天疱疮抗体(PAb)对天疱疮诊断有重要价值,PAb滴度及其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度及其变化的参考指标,并对指导怡疗有一定参考意义.2.IIF法检查血清基底膜带(BMZ)抗体对大疱性类天疱疮(BP)病人诊断有参考价值,BMZ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度相关不显著.3.皮损及“正常”皮肤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对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有诊断价值,“正常”皮肤DIF检查对监察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免疫印迹法 (IB)在自身免疫性疱病的诊断中较间接免疫荧光 (IIF)法敏感。人表皮溶解产物 (HEL)常作为IB的底物 ,由于有时不易获得 ,该研究采用牛牙龈溶解产物 (BGL)做比较 ,寻找新的替代物。待测血清标本采自未治疗活动期的患者 ,2 5例寻常性天疱疮 (PV) ,8例副肿瘤性天疱疮 (PNP) ,12例落叶性天疱疮 (PF) ,2 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 (BP) ,2 2例瘢痕性天疱疮 (CP)。对照血清来自 4 0例健康自愿者。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符合组织病理诊断 ,且直接免疫荧光 (DIF)均为阳性。但DIF不能区别表皮下大疱病如B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检测在天疱疮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拟诊为天疱疮的113例患者血清中的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同时行皮损组织病理以及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77例(68.14%)患者经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天疱疮,其中Dsg1抗体阳性71例,阳性率62.83%,敏感度为92.21%,特异度100%;Dsg3抗体阳性45例,阳性率39.82%,敏感度58.44%,特异度100%;二者均阳性39例(34.51%)。其余36例(31.86%)患者经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其他大疱性皮肤病,Dsg1抗体和Dsg3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简便,对患者创伤小,对天疱疮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和黏膜疾病,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是其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本研究分别以人包皮和豚鼠食管上皮为底物,采用IIF技术检测15例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血清抗体,并比较了2种方法敏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周曙霞  翁孟武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08-210,T002
三种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接法、间接法及葡萄球菌A蛋白金标(PAG)法检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皮损组织32份,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2例和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对照,并与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结果相比较。同时用包埋后免疫金染色(IGS)技术对疱疹样天疱疮和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各1例作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表明IGSS不仅在光镜水平检测大疱病皮肤组织中自身抗体优于DIF,而且可从超微结构上了解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确切部位,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 12例门诊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进行免疫荧光及组织病理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临床上出现水疱性皮损患者 12例 ,其中天疱疮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4 9~ 6 8岁 ,平均年龄 5 6 .2岁 ,病程 4 0天~ 18年。类天疱疮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2 2~ 71岁 ,平均年龄 4 7.2岁 ,病程 1月~ 2年。 1例疱疹样天疱疮 ,男 6 4岁 ,病程 2个月。方法 直接免疫荧光法 :取疱周围的皮肤 ,不固定 ,用冷冻剂OCT包埋 ,保存于- 18℃冰箱备用 ,次日做冰冻切片厚 4 μ ,按常规做直接免疫荧光染色 (DIF)。所有荧光体系FITC标记抗…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一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的尸检标本作直接免疫荧光法(DIF)检查,以EBA及大疱性类天疱疮(BP)病人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查,测定此两病抗原的免疫学特征和分布。方法和结果如下:(1)各个器官组织标本取自  相似文献   

8.
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大疱性皮肤病中的诊断意义毛舒和,李维云,刘刚,纪华安,肖尹指导边天羽天津市长征医院(邮政编码300027)对我院皮肤科近3年来87例大疤性皮肤病的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DIF)和病理学检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DIF在大疤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9.
运用正常人皮肤及分离正常人皮肤为底物的责任中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2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血中循环抗基底膜抗体进行研究。发现传统的IIF法阳性率为65%(13/20),分离皮肤IIF法阳性率为100%(20/20。分离皮肤法不单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方法,且能知道抗体在基底膜的结合部位,比传统广阔埂 有助于类天疱疮和几种表皮大疱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患儿女,6个月。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多发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及胶原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均可见基膜带免疫球蛋白(Ig)G带状沉积,疱病自身抗体提示抗大疱性类天疱疮(BP)180抗体明显升高。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2岁,全身丘疹、结节,伴剧痒1年余,头面部、四肢红斑、水疱1个月,无口腔水疱、糜烂.组织病理可见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IgG及C3于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示抗桥粒抗体弱阳性.诊断:结节性类天疱疮.  相似文献   

12.
对19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和5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病人进行了常规DIF、1mol/L NaCl分离表皮DIF和1mol/L NaCl分离正常人皮肤ⅡF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mol/L NaCl分离皮肤DIF染色法是诊断和鉴别诊断BP和EBA的一种简单、可靠、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检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免疫学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4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肿瘤切除前、后的血清。结果 以鼠膀胱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示IgG和C3棘细胞间沉积,肿瘤切除后抗体滴度较术前下降,且与病情的好转成正比。比正常人皮肤及大鼠舌、食管及猴舌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阳性;以大鼠支气管、心肌、肝脏、肾脏等组织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阴性。免疫印迹示患者血清可识别人角质形成细胞提取物中的210000和190000抗原。结论 以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可作为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过筛试验,且可通过抗体滴度的改变监测病情的变化。副肿瘤性天疱疮更易累及粘膜部位上皮组织。免疫印迹结果可确诊4例患者为副肿瘤性天疱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正常人皮肤及分离正常人皮肤为底物的两种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2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血中循环抗基底膜抗体进行研究。发现传统的IIF法阳性率为65%(13/20),分离皮肤IIF法阳性率为100%(20/20)。分离皮肤法不单敏感性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且能知道抗体在基底膜的结合部位,比传统方法更有助于类天疱疮和几种表皮下大疱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应用盐裂皮损周围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DIF)诊断22例表皮下水疱病的结果,所有22例表皮下水疱病盐裂皮损周围皮肤DIF均显示IgG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表皮侧、真皮侧或表皮真皮两侧,阳性率为100%。其中表皮侧17例、表皮真皮两侧均有2例,此19例均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真皮侧3例,2例为获得性大疱性在皮松解症(EBA)、1例为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SLE)。3例天疱疮和4例正常人皮肤均阴性。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角化过度性结节是类天疱疮的一种罕见表现,有时不易诊断。作者报告2例确诊的和1例可疑的结节性类天疱疮病例。 例1,49岁,印度籍妇女。瘙痒性皮疹9个月。体检:躯干、四肢、头皮有色素性丘疹、结节,并有脱屑;无大疱;口腔、眼无损害;大腿皮疹活检,未见水疱或裂隙。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IgG、C_3在真、表皮结合处(DEJ)呈线状沉积。以分离皮肤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查,循环抗基底膜IgG抗体在表皮侧结合。强的松龙每日30mg口服,瘙痒很快减退。一年后病情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IIF)技术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盐裂IIF技术检测78例常规方法诊断为BP的患者血清.结果:43例血清IgG沉积于表皮侧,7例IgG沉积于双侧,11例IgG沉积于真皮侧,另有17例双侧均未见抗体沉积.结论:盐裂IIF仅能用于BP的初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寻常性天疱疮(PV)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可见表皮中有自身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查血清中有循环抗体。DIF是诊断PV的可靠检查方法,IIF检查的抗体滴度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本研究试图探讨在PV临床缓解期免疫荧光检查对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导意义。共研究24例处于临床缓解期的PV病人,其中男性13例(年龄59~78岁),女性11例(年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盐裂皮肤DIF和盐裂皮肤IIF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表皮下大疱病的价值。20例两种盐裂皮肤免疫荧光均阳性的病例比较表明,盐裂皮肤IIF示抗基底膜带抗体结合表皮侧或真皮侧与盐裂皮肤DIF示免疫反应物(IgG、IgA、C_3等)沉积于表皮例或真皮侧的部位基本一致。提示多数情况下盐裂皮肤DIF或IIF均可单独用于表皮下大疱病诊断,两者对比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国内有关学者对该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分型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目前可分为 9型 ,包括类天疱疮。天疱疮抗体 (PAb)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 ,病理检查 ,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和 HF法是确诊依据。中医辨证治疗 ,个体化明显 ,西医以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