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5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感染对照组(B组)、吡喹酮加人参皂苷Rg3治疗组(C组)和吡喹酮治疗组(D组)等4组,A组18只,其余每组12只。日本血吸虫尾蚴以腹部贴片法经皮肤攻击感染B、C和D组小鼠,每鼠感染尾蚴18~22条。感染后10周,称取各小鼠体重,A、B组小鼠分别取左叶肝组织,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保存备用。C、D组每鼠吡喹酮一次性灌胃(300 mg/kg)杀虫治疗。吡喹酮治疗次日起,C组每鼠予以人参皂苷Rg3 3 mg/(kg.d)灌胃治疗,连续8周。治疗8周后,处死所有剩余小鼠,在每鼠的左叶肝组织于相同部位取材,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为4μm),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脏内胶原沉积情况。参考《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半定量记分(SSS)方案》,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以评定人参皂苷Rg3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小鼠HE染色发现,肝小叶内和汇管区均可见大量虫卵沉积,有嗜酸性脓肿和假结核结节形成,并以汇管区为重;VG染色发现,肝汇管区和虫卵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痰散结中药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感染18头血吸虫尾蚴致血吸虫病肝损伤的72只小鼠分为4组,模型组24只,化痰散结中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各16只;另16只正常BALA/c小鼠为正常组。制备50mg/kg、100mg/kg、150mg/kg、中、高3种剂量化痰散结中药提取物(浙贝母、漏芦由乙醇提取),第6周开始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化痰散结中药提取物0.5ml/次,1次/d,疗程8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剂量疗程同上。实验结束时取眼球血检测血清ALT、AST,然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留取肝组织标本,分别观察肝脏病理和检测18kDa转运蛋白(TSP0)分布与表达。结果:感染第6周时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结节形成,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炎症反应明显,说明模型建造成功。实验结束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平均面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各指标均以高剂量组最好,中剂量组次之(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SPO表达多于正常组,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组织TSPO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浙贝母、漏芦乙醇提取物能减轻血吸虫小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和肝星状细胞TSPO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个月发生肝纤维化后,分为3组。22只兔给以吡喹酮100mg/kg,其中9只兔每日服秋水仙碱1mg, 连服3个月,13只兔不给秋水仙碱。其余6只兔不给吡喹酮,也不给秋水仙碱为感染对照。另有6只兔为正常对照。在秋水仙碱治疗前后,手术切取病兔部分肝组织作胶原定量和病理观察。 结果可见治疗后病兔肝胶原量明显减少,从43.07±4.25mg/g湿重减至15.79±2.66mg/g湿重,差异显著(P<0.05)。镜下观察可见治疗后病兔肝汇管区门静脉分支周围间质内纤维组织明显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部分肝小叶结构已恢复或接近正常,表明秋水仙碱为一较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orafenib在吡喹酮杀虫基础上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理形态学的作用。方法 65只小鼠经腹壁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周后形成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感染组(10只)、Sorafenib组(15只)、吡喹酮组(20只)和吡喹酮联合Sorafenib组(2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5只)并分组给药。吡喹酮组:150 mg/(kg·d),连续治疗2天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服2周;Sorafenib组:2天生理盐水灌服(剂量同吡喹酮组)后给予Sorafenib 2 mg/(kg·d),每日1次,灌服2周;吡喹酮联合Sorafenib组:吡喹酮150 mg/(kg·d),治疗2天后给予Sorafenib 2 mg/(kg·d),每日1次,灌服2周。正常组及感染对照组自给药开始每日1次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处死小鼠后取肝脏,观察肝脏形态并取部分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范围,并采用IPP 6.0图文分析软件定量计算胶原纤维相对面积以反映纤维化程度。结果吡喹酮联合Sorafenib组小鼠肝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纤维范围显著减少,该组胶原纤维相对面积(1.86±0.87)与感染组(5.97±1.77)和吡喹酮组(3.78±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单用Sorafenib组胶原纤维相对面积(5.51±1.11)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结论 Sorafenib在吡喹酮杀虫基础上能减轻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病理损伤,二者联合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HA)在当归补血汤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疗效考核作用。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日本大耳白兔,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将感染兔分成2个实验组(A、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10周后检测HYP及HA含量,同时解剖兔模做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服药10周后血清HYP、HA含量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组织病理学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HYP、H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当归补血汤对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血清HYP、HA是肝纤维化疗效考核较好的无创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2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 mg/kg.d、120 mgkg.d治疗8周,实验对照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c-fos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损伤减轻,c-fos mRNA、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双环醇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双环醇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双环醇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即早基因表达、减少TGF-β1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DL)、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方法 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44只)及其对照组(6只)和BDL肝纤维化模型组(30只)及其对照组(10只)。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是采用50%的CCl4橄榄油溶液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的方法来制备模型,而BDL肝纤维化模型组则采用结扎大鼠胆总管的方法来制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生化方法测血清ALT、AST、TBil、DBil;ELISA法测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FN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血清生化学结果显示,BDL组大鼠自胆管结扎术后第7天开始,TBil及DBil即上升到较高水平且随后一直保持此水平,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2周始逐渐升高,至8周达高峰;BDL大鼠纤维化指标HA、LN水平显著高于同期CCl4模型组;CCl4模型组大鼠可见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汇管区-汇管区或汇管区-中央静脉间纤维间隔形成极为显著,BDL大鼠则表现为肝内胆管显著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间隔形成同时存在;BDL组中FN的表达呈分散无规则型,且纤维组织细小,而CCl4组的FN多集中表达于小叶之间的间隔处,纤维组织粗大。结论 BDL和CCl4均可诱导大鼠肝纤维化,BDL较早引起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升高,可见明显胆管增生,CCl4则以脂肪变性为主;FN在两种模型中表达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与抗肝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维化是组织学检查作出的一种形态学诊断,是诸多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病理学特征为汇管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但并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随着肝脏病变的发展,肝细胞坏死、肝实质弥漫性结节再生、纤维组织包绕、分隔,终致肝脏结构变形,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能否将病变终止在肝纤维化阶段或逆转至正常,是近年颇受肝脏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喹酮组。模型组、吡喹酮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吡喹酮组于感染8周后灌胃吡喹酮治疗2次。16周末测小鼠血清中ALT、AST;观察小鼠肝脏形态,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变化,测定虫卵肉芽肿面积;免疫组化测定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结果吡喹酮治疗可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改善肝组织形态结构,降低肝脏Ⅰ和Ⅲ型胶原表达及虫卵肉芽肿面积。结论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鄄2、Bax在小鼠感染血吸虫后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其作用。 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每只小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5条,1组感染后继续喂养10周,不作治疗,作为感染对照组;2组分别于感染后2周用PTX 360 mg/(kg·d)和180 mg/(kg·d)灌胃治疗8周;另1组不感染、也不接受药物治疗,与上述3组同步喂养10周,作为正常对照组。10周后将上述4组小鼠分别剖杀取肝组织,光镜观察肝组织病变;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Bcl-2、Bax的水平。 结果 感染对照组中Bcl?鄄2和Bax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PTX治疗组Bcl-2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PTX治疗组和感染对照组(P<0.05)。而Bax的表达水平在感染对照组、低剂量PTX治疗组、高剂量PTX治疗组等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剂量PTX治疗组肝组织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程度较低剂量PTX治疗组和感染对照组轻。 结论 高剂量PTX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阻断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碱治疗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只家兔1次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5条,4个月后可导致肝纤维化。其中4只兔感染4个月后,每日服秋水仙碱40μg/kg,连服7 wk。另4只兔为正常对照。观察秋水仙碱治疗后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形态测定胶原微纤维在狄氏腔内及肝细胞周围的分布面积。结果显示,秋水仙碱能减轻肝细胞损伤,使狄氏腔内及肝细胞周围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微纤维减少。感染组与治疗组胶原微纤维面积占所测量肝组织面积的百分数分别为42.5%和0.2%(P<0.91).提示秋水仙碱有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肝脏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取 8只病兔肝脏 ,作常规石蜡切片 ,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α SMA染色、伊红染色和天狼红染色 ,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分布情况 ,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胶原含量。感染 16wk后 ,给予吡喹酮治疗 ,IFN γ治疗 8wk ,停药观察 4wk。观察IFN γ对Ⅰ型和Ⅲ型胶原沉积的降解作用。结果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病兔Ⅰ型胶原在第 8周时占总面积百分比的 5 73± 3 40 ,至第2 8周时达总面积百分比的 40 14± 17 0 0 ,约增加了 7倍 ;Ⅲ型胶原则由第 8周时总面积百分比的 1 15± 1 34增加到6 80± 5 19。α SMA阳性细胞表达数则由 2 8± 1 0增加至 7 3± 1 5。自血吸虫感染 16wk开始采用IFN γ治疗 ,8wk后 ,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18 5 1± 7 5 2和 4 63± 3 64下降为 2 4wk时的3 0 9± 1 5 4和 0 40± 0 37(P <0 0 1) ,模型对照组和吡喹酮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停药 4wk后IFN γ治疗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均有所回升 (P <0 0 5 )。结论 IFN γ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新西兰兔肝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柔肝抑纤饮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并与秋水仙碱组进行比较。方法:将6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感染未治疗组)、C组(吡喹酮组)、D组(柔肝抑纤饮组)、G组(秋水仙碱组)。除A组外,各组小鼠均感染血吸虫尾蚴,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检测血清PCⅢ、HA,肝组织Hyp,行HE染色,光、电镜观察肝脏病理形态,肝组织胶原染色(VG),观察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并测定百分比含量。结果:D组与G组小鼠在降低HA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组小鼠的PCⅢ、Hyp以及VG染色百分比含量显著降低,优于G组(P〈0.05);D组与G组小鼠肝脏的病理表现明显轻于B组、c组,D组略优于G组。结论:柔肝抑纤饮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疗效不低于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致心肌损伤作用及双环醇对心肌损伤及纤维化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3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mg/(kg·d)、120mg/(kg·d)治疗56d(8周)以及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第4组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并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同步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用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心肌组织、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低剂量双环醇对日本血吸虫病致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可致心肌损伤。双环醇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保护心肌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过度表达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从而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胶原合成与降解转录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从转录水平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与降解。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兔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分别于感染后第 4、6、8、10、12、16、2 0、2 4和 2 8周手术取肝脏组织 ,用RT PCR加dot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以及降解胶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1和MMP 9的mRNA水平 ,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结果 在兔感染血吸虫初期 ,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及MMP 1、MMP 9的mRNA水平均上升 ,在感染后第 10周达到峰值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分别是正常水平的 12 0、11 0和 6 6倍 ,MMP 1和MMP 9mRNA水平分别是正常水平的 10 0和 11 0倍 ,与虫卵肉芽肿反应变化一致。其后胶原和胶原酶mRNA均下降 ,至第 2 8周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的 2~ 3倍 (P <0 0 5 ) ,而MMP 1和MMP 9mRNA水平接近正常 (P >0 0 5 )。显示血吸虫感染初期胶原合成与降解处于平衡状态 ,而感染后期胶原的合成多于胶原的降解。结论 从转录水平证实血吸虫病兔肝脏肉芽肿反应胶原合成大于降解 ,从而导致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肝纤维化有关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研究消退素RvE1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探讨合理的防治策略。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感染5wk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血吸虫感染+NS.)、治疗组(血吸虫感染+RvE1),以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感染10wk后取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采用ELISA 法测定RvE1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TNF-α和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感染10wk后,各组小鼠未见自然死亡,各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感染10wk后,RvE1治疗组小鼠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包括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10wk后,RvE1治疗组小鼠血清中促炎介质TNF-α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中抑炎介质IFN-γ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们认为给予外源性RvE1可以通过抗炎及促进肝脏炎症消退,发挥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Hou X  Yu F  Man S  Huang D  Zhang Y  Liu M  Ren C  Shen J 《Acta tropica》2012,121(2):99-104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fibrosis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uman beings infected with schistosoma.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 on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egg-induced liver fibrosis. S. japonicum cercariae infected mice were injected with poly I:C at the onset of egg granuloma formation (early phase poly I:C treatment)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liver fibrosis (late phase poly I:C treatment).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early and late phase poly I:C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llagen deposition and hepatic stellate cell activation in the liver. Poly I:C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djuvants for Th1 type responses,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liver fibrosis was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IFN-α, IFN-β, IFN-γ, IL-12, TNF-α, and IL-10 mRNA expression, and decreased IL-4 and IL-5 mRNA expression. Moreover, poly I:C injection also enhance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NKG2D)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Therefore, it is indicated that poly I:C can significantly attenuate S. japonicum egg-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which may be partly dependent on the increased Th1 response and decreased Th2 respon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经吡喹酮杀虫治疗后,给予山奈酚治疗对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作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4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各8只,山奈酚组设5、10、15、20 mg/(kg·d)等4个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给予吡喹酮灌胃治疗,剂量为500mg/(kg·d)×2 d.吡喹酮治疗后,山奈酚组小鼠分别给予山奈酚5、10、15、20 mg/(kg·d)灌胃治疗6周,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6周.治疗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COLⅠ)、Ⅲ型胶原(typeⅢcollagen,COLⅢ)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 结果 山奈酚20 mg/(kg·d)组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1.251 7±0.053 8、1.490 1±0.042 9、1.328 3±0.070 3.模型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2.141 7±0.038 6、4.281 7±0.089 1、5.218 3±0.121 6.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各剂量组α-SMA、TIMP1、COLⅢ的mRNA的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93、95.16、48.29,P<0.05);山奈酚4个剂量组之间,随用药剂量增大,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62、290.51、407.25,P<0.05).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各剂量组α-SMA、TIMP1、COL Ⅰ、COLⅢ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6、237.96、191.58、274.32,P<0.05);山奈酚4个剂量组之间,随用药剂量增大,α-SMA、TIMP1、COLⅠ、COLⅢ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92、77.41、186.33、53.18,P<0.05). 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芍药苷预防血吸虫病肝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A~E5组,A组不感染血吸虫尾蚴,为正常对照组;B、C、D、E4组小鼠感染尾蚴后6周以吡喹酮灌胃杀虫,剂量为400mg/(kg·d),连续2d。B、C、D3组杀虫后给予芍药苷,剂量分别为30、60、120mg/(kg·d)),E组不给芍药苷,为感染对照组。5组小鼠均在芍药苷给药8周后处死,取血及肝脏。HE及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肝虫卵肉芽肿面积及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TGF和PDGF蛋白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芍药苷高剂量的D组与感染对照E组相比,肝组织中CTGF和PD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血清中TNF-α水平也明显下降(P均〈0.05);而中、低剂量B组和C组的CTGF、PDGF和TNF-α水平亦较E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芍药苷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吡喹酮杀虫处理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剂量芍药苷,可通过减少肝组织CTGF和PDGF蛋白表达,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