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粒细胞与许多皮肤病相关.特应性皮炎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中Th2型细胞因子如白介素-5可导致嗜酸粒细胞的增多、细胞趋化、细胞活化及凋亡延迟.骨髓异常增殖型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因出现融合基因导致嗜酸粒细胞的增多.嗜酸粒细胞组织浸润的过程是一系列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嗜酸粒细胞通过释放颗粒蛋白、脂类介质及细胞因子来完成炎症反应调节、细胞毒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异位性皮炎 (atopicdermatitis ,AD )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在AD皮损及未受损皮肤中发现激活的淋巴细胞(CD4辅助细胞 )及肥大细胞、真皮郎格汉斯细胞 (LCs)及具有抗原传递活性的表皮LCs ,AD患者血清总IgE增加[1] ,血清及受累皮损中激活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2 ,3 ] ,提示免疫学异常与其发病机理密切相关。1 T淋巴细胞与AD人类TH1细胞及TH2 细胞能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 ,且对细胞因子作出不同反应[1] 。TH1细胞与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 ,产生大量的γ INF及IL 2 ,但不产生IL 4、IL 5或I…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及其它炎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介素8(IL8)是8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T细胞以及嗜碱粒细胞有强烈的趋化作用,在炎症和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为研究IL8在银屑病及其它炎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对银屑病、湿疹及异位性皮炎(AD)患者作了血清...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化和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皮损部位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8例瘤前期MF和2例斑块期银屑病皮损表皮和/或真皮浸润的淋巴细胞表达IL-2和/或IFN-γ,未见IL-4的表达,而2例进展MF、2例SS、2例急性期异位性皮炎,表皮和/或真皮浸润的淋巴细胞表达IL-4,未见IL-2,IFN-γ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正常细胞免疫功能和早期MF  相似文献   

5.
大疱性类天疱疮 (BP)与寻常型天疱疮(PV)为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针对半桥粒与桥粒蛋白的循环特异性抗体与皮肤组织结合致病。免疫介导的疾病常有其特征性的细胞因子产生模式。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为Th1相关性 ,以产生白介素 (IL) -2、干扰素 (IFN) -γ与IL-1 2为特点。Th2相关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遗传过敏性疾病 ,则产生IL-4、IL-5、IL-1 0及IL-1 3为主。近年来发现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水疱疱液和皮肤活检标本中存在Th2类细胞因子。将 2 1例BP、7例PV、6例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纳入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测定皮损周…  相似文献   

6.
趋化细胞因子与过敏性皮肤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发现40多种趋化细胞因子、20多种趋化细胞因子受体。在过敏性皮肤病中,RANTES和eotaxin是最重要的吸引嗜酸粒细胞的趋化细胞因子。本文主要介绍趋化细胞因子及其受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趋化细胞因子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趋化细胞因子与过敏性皮肤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发现 40多种趋化细胞因子、2 0多种趋化细胞因子受体。在过敏性皮肤病中 ,RANTES和eotaxin是最重要的吸引嗜酸粒细胞的趋化细胞因子。本文主要介绍趋化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趋化细胞因子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及一大组单克隆抗体[抗CD3、CD4、CD8、CD25、CD1a、CD30、CD50、CD54、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髓过氧化物酶、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G1和EG2、类胰蛋白酶、HLADR、重组人白介素(hIL)-3、hIL-4、hIL-5、h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9例进行期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患者皮损处及皮损周围皮肤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另以3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正常皮肤作对照。结果:水疱性损…  相似文献   

9.
SLE是一种病因未明 ,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从过去 2 0年的研究中 ,我们认识到SLE的细胞免疫失调是一个复杂的多细胞系的功能紊乱 ,T细胞被认为是SLE发病机理之关键。Dayal等[1] 提出 ,原发的T细胞异常 ,信号转导的生化途径失调 ,导致基因调节或表达的异常。使占主导地位的Tho细胞因子分泌方式转变为Th2 方式 ,Tho细胞可产生Th1CK (如 :IL 2、INF γ)和Th2 CK (如IL 4、5、10 ) ,缺陷性T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的转变 ,影响了B细胞克隆的免疫调节 ,导致多克隆B细胞的活化和无限制的致病自身抗…  相似文献   

10.
CC型趋化因子是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选择性趋化剂,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除了Ⅰ型变态反应的速发相之外,还涉及到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迟发相。CC型趋化因子在迟发相变态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白介素5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皮损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和激活为主要特征。多种细胞因子参与AD的发生、发展,其中白介素(IL)-5尤为重要[1]。为此,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AD患者血清中IL-5水平,探讨其在AD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反应浸润T细胞的类型,本实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8例ACD急性期患者皮损进行了白介素2mRNA及白介素2、γ干扰素、白介素4表达的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织相比,绝大多数ACD标本有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且定位于真、表皮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中。结果提示ACD反应是以Th1型细胞增殖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天疱疮的发病过程中有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补体的活化、纤溶酶原-纤溶酶的激活,以及角质形成细胞间粘附的丧失,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形成棘细胞松解的机理尚不明确。从细胞因子的角度研究有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研究提示:天疱疮发病中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细胞免疫紊乱为Th1/Th2细胞混合亚型;天疱疮抗体与靶抗原结合,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上调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C3的合成,从而引起棘细胞松解形成;白介素10下降,使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进一步上升。另外,白介素1、2、6、10和α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疾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其特征为皮损中可见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在BP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然而BP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显示,BP180NC16A IgE抗体、Eotaxins、IL-5及肥大细胞均可能参与了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对嗜酸性粒细胞募集机制的...  相似文献   

15.
IL 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 ,主要影响着皮肤调节机制在内的几种免疫反应。IL 10通过抑制T细胞产生IFN γ ,部分抑制辅助细胞产生IL 12 ,抑制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和促炎因子的产生 ;促进Th2型细胞因子模式的发展。有证据表明重组人IL 10对克隆病、移植排斥反应、银屑病有治疗作用。该实验为进一步明确IL 10的作用模式和它对皮肤免疫系统的治疗作用提供了依据。材料与方法 :10例成年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 ,5例皮下注射IL 10 8μg/kg/d ,5例皮下注射IL 10 2 0 μg/kg ,每周 3次 ,连续 4 9天…  相似文献   

16.
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以血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类异质性疾病谱[1]。多累及皮肤、心血管、呼吸、消化及血液系统,并出现相关症状及体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和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别为该疾病谱的良性端及恶性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是一种仅侵犯皮肤而无系统性损害的亚型,皮疹多型、泛发伴剧烈瘙痒,预后尚可,该定义由Nir及Westfried  相似文献   

17.
嗜酸粒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正常人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0.02~0.04,超过正常但小于0.1称轻度增多,介于0.1—0.5为中度增多,大于0.5则为重度增多。嗜酸粒细胞增多与许多皮肤病相关,可归为二类,一类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主要有:Ofuji嗜酸性化脓性毛囊炎、Wells综合征、嗜酸性脂膜炎、Gleich综合征(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周期性血管水肿)、嗜酸粒细胞性坏死性血管炎、口腔黏膜嗜酸粒细胞性溃疡、新生儿毒性红斑、嗜酸粒细胞性面部肉芽肿、一过性嗜酸粒细胞性结节病及结节性嗜酸粒细胞浸润等。另一类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其中部分疾病可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包括特应性皮炎、虫咬及寄生虫病、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提示IL - 15是CTCL细胞的存活因子及S啨zary细胞系SeAx的生长因子 ,能明显延长从S啨zary综合征患者分离的恶性细胞的存活时间。IL - 16是T细胞生长因子并对CD4 + T细胞具有趋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TCL患者体内IL- 15和IL- 16的表达水平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近期未经治疗的CTCL患者 (19例 ,其中斑片期 7例 ,斑块期 6例 ;CD30 + 多形T细胞淋巴瘤 6例 )和银屑病患者 (10例 )的皮损组织及CTCL细胞系…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的轻型或此疾病谱的良性端,它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病。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后释放入外周血,通过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和趋化作用集聚于组织中,然后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而活化,并引起促炎症效应和组织的破坏。目前应用最多的HED诊断标准仍然是:符合Chusid于1975年制定的HES的标准,但仅有皮肤损害而无明显内脏损害。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HED的首选药物。对于累及心、肺、肝和肾等脏器者要按照HES治疗方案对其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一直以来研究者认为针对半粒体抗原BP180和BP230的IgG型自身抗体是BP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以及IgE型自身抗体在BP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细胞通过脱颗粒,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抗原提呈及调节凝血功能参与BP发病。本文综述近年来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因子在BP中作用研究进展,为靶向嗜酸性粒细胞治疗BP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