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病例资料1.1病史患者女,52岁。主诉“全身散在丘疹、溃疡伴疼痛2月余”。患者2个月前背、颈两处先出现黄豆大小丘疹,无疼痛,无瘙痒,皮疹渐扩大,于当地肌注青霉素4次无效,类似丘疹相继出现于颜面、左腰部,约经10余天,皮疹扩大呈5cm×5cm大小的斑块,中央出现溃疡,有黏稠脓性分泌物,边缘呈暗红色,疼痛剧烈。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按“皮肤癌”及“皮肤癌广泛转移”进行化疗(药物不详),未见疗效。皮疹于2个月内迅速蔓延至头皮、背下方、上肢、骶尾部、双小腿、足跖、足弓等处,约占体表面积的50%。创面分泌物培养提示大肠杆菌,皮疹活检提示慢性炎…  相似文献   

2.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局部疼痛,常与炎性肠病、关节病和血液病等内在疾病并发。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惟  相似文献   

3.
坏疽性脓皮病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病。该文对坏疽性脓皮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常见异型、合并症、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作了较全面的复习。鉴于过去该病无诊断标准,其诊断一直沿用排除性诊断,故文中重点对该病的诊断进行阐述,并介绍最新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少见的中性粒细胞性皮病,表现为迅速发展的红斑、糜烂、溃疡,常伴有发热及剧烈疼痛。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可与遗传因素、中性粒细胞功能失调和异常炎症反应相关。临床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发展,分为多个亚型,且常合并潜在的系统性疾病。本病难诊断,易误诊,且尚无诊疗金标准。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及潜在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8例儿童坏疽性脓皮病。男4,女4,发病年龄5~14岁。5例皮损分布在小腿,其中3例上肢有皮疹;2例在躯干,其中一例头皮同时有溃疡。病例7右面颊有一孤立损害。8例均伴有炎症性肠道疾病,其中3例为Crohn氏病,5例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病变轻重不一,例2和例3需作直肠、结肠切除,例4作回肠、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此3例肠道和皮肤症状均消失。例5和6肠道疾病复发,例7第一次就诊后肠道症状完全消失保持4年而例8保持20年。皮损与肠道疾病同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发生于指端的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男,59岁,左手多发溃疡伴疼痛1年。皮肤科检查:左手拇指残端溃疡,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可见新鲜肉芽组织,压痛不明显。示指和小指可见类似皮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缺损,真皮全层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为主,可见血管增生,部分血管壁明显增厚。诊断:坏疽性脓皮病。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男,63岁。双下肢反复发作疼痛性溃疡3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细胞间水肿,真皮浅中层大量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大量核尘,真皮内部分血管壁呈纤维蛋白样坏死。过碘酸-雪夫(PAS)染色(-);真菌、细菌培养均阴性。诊断: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皮损消退,随访至今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简称PG)是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的破坏性炎性皮肤病.因为没有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或实验室的异常,所以诊断完全依靠临床.自从Brunsting等(1930)首次报告以来,PG合并系统性疾患的报告增加了.近年来曾报告此病有体液与细胞免疫的异常以及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功能的紊乱.尽管有各种各样的临床合并症以及研究发现,但此病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因而没有合理的治疗方法,本文目的是复习近来有关本病临床和研究的资料,并总结目前对本病的处理.PG合并系统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顾有守①由Brunsting和Goeckerman等于1930年首先报告的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gangrenosum,PG)是一种皮肤破坏性溃疡性疾病,虽较少见,但病情较严重。病因至今未明。初为炎性丘疹、脓疱或疼痛性结节,...  相似文献   

10.
坏疽性脓皮病为皮肤破溃性疾病,目前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的方法很多,主要为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氯苯酚嗪、氨苯砜、柳氨磺胺吡啶以及外用色甘酸钠及高压氧等。本文就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坏疽性脓皮病为皮肤破溃性疾病。目前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的方法很多,主要为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氯苯酚嗪、氨苯砜、柳氮磺胺吡啶以及外用色甘酸钠及高压氧等。本文就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以皮肤出现复发性、疼痛性及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的嗜中性皮病。目前尚无PG治疗的共识,且治疗困难。既往糖皮质激素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其他传统药物可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使用,但部分患者仍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该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治疗PG的生物制剂、JAK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因左下肢溃疡1年,于2003年8月23日来诊。患者1年前发现左下肢小腿胫前黄豆大的丘疹,微痒,自行抓破,结疡,破溃,如此反复,后形成深在性溃疡,长期不愈合,加重时伴有疼痛。溃疡面逐渐扩大,加深,在其下方出现新的结节、溃疡。不伴发热、并节疼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在当地医院按感染,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男,49岁,全身多发结节、溃疡伴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3月。溃疡可自行愈合,形成菲薄的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检查符合坏疽性脓皮病表现。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例1女,12岁。以双下肢皮肤出现脓疱,反复流脓、结痂、红肿、疼痛年余,加重2个月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皮肤出现脓疱,米粒大小,破溃后形成溃疡,逐渐扩大流脓结痂,红肿疼痛,偶有发热,37.5℃~38℃,加重2个月。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T37.3℃,面容痛苦,双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6.
坏疽性脓皮病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病,皮损形态和组织病理有一定特征。但病因不明,常合并系统性损害如炎性肠病、关节炎、肿瘤等。现将笔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年龄:58岁2例,60岁1例;部位:小腿1例,臀部1例,会阴部1例。发病情况:2例发病前有外伤史,1例为阴部固定性药疹的表皮剥脱扩大发展而来。初起时为丘疱疹、小脓疱、基底潮红,后迅速破溃形成坏死,初为  相似文献   

18.
坏疽性脓皮病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疽性脓皮病为一种破坏性炎性皮肤病,其发病年龄、皮损分布及起病诱因虽有一定规律,但也表现出较大异质性。我们近10年来共收治坏疽性脓皮病患者7例,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8~73岁,其中14岁以下1例,15~60岁2例,...  相似文献   

19.
坏疽性脓皮病(pyodemla gangrenosum.PC)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少见。笔者诊治1例并发茄病镰刀菌感染的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