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紫外线是激发红斑狼疮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红斑狼疮患者具有光敏感性,红斑狼疮光敏感性常是多因素同时作用而导致的。现综述了与红斑狼疮光敏感性相关的多种因素:紫外线的致病波段及剂量、免疫学异常、遗传易感性、与其它疾病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2.
许多红斑狼疮 (LE)患者有光敏感性 ,由于研究的方法不同 ,临床报道的LE患者光敏感性的发生率不同。从 196 5年开始 ,人们逐渐运用光激发试验来评估LE患者的光敏感性。作者对 4 0 5例LE患者的光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4 0 5例LE患者中盘状红斑狼疮 (DLE) 94例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SCLE) 8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 7例 ,其他类型的LE 2 0 3例 (包括深在性、疣状和儿童红斑狼疮等 ) ;对照组为 5 40例其他皮肤病患者。对上述患者进行光试验 ,包括测定最小红斑量 (MED )、立即色素沉着量 (IPD )、最小晒黑量(…  相似文献   

3.
20141124紫外线与红斑狼疮关系的分子、细胞水平研究进展(综述)/徐文英(广西自治区医院皮肤科)//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3).-307-309紫外线是影响红斑狼疮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与红斑狼疮光敏性相关,还可诱发或加重红斑狼疮病情。紫外线不单作用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还可作用于外周血单核细胞。综述了紫外线作用机制的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斑狼疮患者的光生物学反应,了解红斑狼疮光敏感性与其病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41例红斑狼疮患者进行UVA最小红斑量(UVA-MED)及UVB最小红斑量(UVB-MED)测定,同时评估测定结果与光敏感病史、临床病情及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1例红斑狼疮患者中,19例(46.34%)UVA-MED和/或UVB-MED降低。其中11例仅UVA-MED降低、5例仅UVB-MED降低,3例UVA-MED及UVB-MED同时降低。19例红斑狼疮患者接受2 ~ 4 MED的UVA或UVB照射后产生的红斑持续2周及以上仍未消退。光敏试验阳性组及阴性组抗Ro/SSA抗体的发生率分别为52.63%及9.09%(P = 0.001),但光敏试验结果与光敏感病史、临床病情及其他血清学检查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UVA及UVB可能同时参与红斑狼疮皮损的发生。MED的测定有助于红斑狼疮光敏感的判定。抗Ro/SSA抗体与红斑狼疮光敏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红斑狼疮目前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对于控制疾病有十分重要意义。现就其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一、遗传与基因异常大量的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但遗传因素与基因异常和疾病的关系还在研究探讨之中。目前认为红斑狼疮的易感性是由HLA扩展单倍型,而不是由单一等位基因决定的。光照试验显示反复暴露于紫外线中可引起红斑狼疮发病。研究发现红斑狼疮患者的染色体自发性或紫外线诱发畸变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DNA损伤修复能力却明显缺乏,从而致使染色体出现断裂、易位、倒位等…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在已有多种已知的因子可能或明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这些因子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其中一些作为因果关系存在于SLE的发病过程中。研究这些细胞因子对从分子角度客观地了解SLE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紫外线因素所导致的发病机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包括其引起的T淋巴细胞凋亡紊乱和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现就紫外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通过侵犯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皮肤黏膜的各种良恶性病变.非黑素瘤皮肤癌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光线性角化病等,在白种人中发病率极高,且全球发病率显著增加.仅在美国,每年约有超过200万的新发病例被确诊为皮肤鳞状细胞癌.除了已知的危险因素,如年龄、紫外线、皮肤的光敏感性以及免疫抑制以外,已有大量流行病学证据显示,人乳头瘤病毒与非黑素瘤皮肤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尤其是皮肤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光敏感性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化妆品及原料光敏感反应存在与否及反应强度.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豚鼠,以10J/cm2剂量的UVA或者UVA+UVB照射,观察实验物质的光敏感性及其反应强度.结果 该方法可方便用于检测物质的光敏感性,简洁实用.结论 我们首先成功建立了国内光敏感性实验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化妆品及原料的检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输血传播病毒的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了71例新入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输血传播病毒(TTV)DNA。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TV感染率为31.0%,明显高于对照组。TTV感染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结论TTV感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并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继发TTV感染易发因素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真菌感染率为15.83%,真菌感染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有关.真菌感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白念珠菌感染占首位.应重视其诱发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而导致自身组织系统性损害的疾病,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红斑狼疮与地理环境因素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研究的新热点。地理环境因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影响的研究,将为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重大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于各种光敏感性皮肤病、日晒后加重的皮肤病、皮肤光老化、日晒伤及皮肤黑化等,皮肤科医生进行诊治的同患者提供全面的防晒建议,包括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选用防晒剂,合理使用安全、有效的防晒剂确实是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因反复接受复印机辐射出的A段紫外线(UVA)而致手部等处红斑狼疮(LE)皮损加重,作UV光敏试验,受试部位进行连续性组织病理检查证实UVA和UVB均能诱发其LE皮损的出现。 患者女性,34岁,有明确SLE病史4年,因  相似文献   

14.
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对于防护紫外线及科学利用紫外线的意义。最小红斑量(MED)是判断皮肤紫外线敏感性的最有效指标。影响MED的因素有很多,如结构性皮肤颜色、皮肤日光反应类型、营养状况、角质层水分、年龄、性别、药物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因素——HLA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的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易感性及临床表达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及临床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 、Ⅲ类基因的等位基因密切相关,DR2、DR3在多种族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频率升高,C4A、C4B零基因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危险因素亦已在多民族中被确定,DQ位点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由于自身抗体与临床的亚型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的自身抗体的产生而在疾病的分型及预后起重要作用。现综述最近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系列自身抗体、临床亚型、临床特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因未明,原因之一可能是特异免疫调节基因突变导致了自身免疫的发生,而基因突变与DNA修复密切联系.为此,我们以紫外线(UV)作DNA损伤剂,用液问法测定了SLE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切除修复功能,即非程序DNA合成水平(UDS),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ultraviolet, UV)可能是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 LE)、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和干燥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 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损害的触发或加重因素,这些疾病中患者光敏感的发生率很高。LE的面部蝶形红斑、DM的眶周水肿性红斑、颈前V字区红斑、手背Gottron皮疹,均发生于曝光部位。然而UV及其导致的光敏感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研究甚少,本文就光敏感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紫外线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辐射短期可引起日晒伤、晒黑,长期累积容易发生皮肤癌、光敏性皮肤病、免疫抑制和加速光老化等.影响紫外线辐射的因素很多,分别从影响UV辐射的气候学、日晒的行为和态度、日晒与日晒伤的关系、紫外线辐射的防护等相关因素进行概述.以期更深入了解紫外线辐射的危害及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因复杂,与遗传、紫外线、性激素、感染、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伴发黄疸、闭经的SLE患者.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因颜面部红斑4年,闭经8个月,皮肤黄染20天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不痒,日晒后加重并有灼热感,无关节肿痛,手指皮肤无遇冷变白发紫现象,未治疗.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月经停止,消瘦,体重明显下降,无腹胀、腹痛.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和广谱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的最小红斑量(MED)值及其与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10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窄谱及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测定。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MED为(661.2±183.3)mJ/cm2。除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外,其他因素对MED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地区窄谱中波紫外线MED值接近国外报道的600~800mJ/cm2。MED值与性别、年龄大小无直接关系,与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