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临床疑有病变的86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诊断,并与胸部数字摄影(CR)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均为阳性,其中发现肺挫伤62例,伴肺部血肿3例,支气管撕裂伤1例,膈肌损伤4例,心包积液1例,胸腔积液71例,气胸25例,CR片阴性23例,误诊5例,漏诊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弥补胸部CR片的不足,对胸部外伤患者作出最快速、准确的诊断,已成为胸部外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15例使用CT增强和肺血管三维成像诊断为肺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将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与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重组技术联合,对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和CT增强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对辐射剂量、碘对比剂用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将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联合多种三维重组技术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囊瘤的大小和形状,全部患者均确诊无误;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的辐射剂量低于CT增强的辐射剂量,不需使用碘对比剂。结论:通过对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可有效诊断肺动静脉瘘,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1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对原始数据采用MIP、VRT及MPR技术对肺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CT诊断肺动脉栓塞12例.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肺段及亚段动脉共104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并能为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胸部外伤患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胸壁损伤60例,胸膜和/或肺实质损伤74例,纵隔、横膈伤9例,合并胸外脏器损伤17例。34例肺挫伤中,5例2 h内CT检查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浅淡斑点状阴影,24 h后复查病灶呈大片不均匀致密影,而伤后2 h内X线胸片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0例单根肋骨骨折中,X线诊断7例,10 mm层厚CT像上显示6例,薄层(3.75 mm层厚)CT像上骨折全部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挫伤敏感,薄层重建图像能发现X线不易显示的骨折,是胸部损伤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文广  汪海滔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4):295-296,304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在肺挫裂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2例肺挫裂伤患者的临床、CT表现及相关资料。结果胸部螺旋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胸部外伤中的肺挫裂伤病变。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X线胸片,并能准确显示肋骨骨折、血气胸等胸部并发病变,而且常能发现肝、脾等邻近脏器的损伤。结论胸部螺旋CT检查对肺挫裂伤的诊断、随访及发现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指导对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部螺旋CT增强及CT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朔城区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201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8例,8例术前行胸部平扫及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8例行胸部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及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的病例中,6例发现异常血供,确诊率为7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及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供血动脉,是一种理想的无创伤检查方法,对肺隔离症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其的CT检查资料和X线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70例急性闭合性肺挫伤患者符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X线检查符合率88.57%,P0.05;多层螺旋CT合并症合计符合率96.8%显著高于X线检查85.7%,P0.05;70例急性闭合性肺挫伤患者中包含渗出血60例,间质性渗出共5例,实质性渗出共55例;8例为实变形。结论:在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诊断中加强对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属于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110例临床疑诊肺癌患者,分别对患者行胸部平片、低剂量多层螺旋CT和标准剂量多层螺旋CT,对比病分析三种检查方式对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常规剂量检查总检测率以及≤5mm结节检测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常规剂量检查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剂量CT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癌诊断准确性高,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肺内小结节检出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平扫胸部和增强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肺动脉多平面重建图像及三维立体图像.结果:对30例497支肺动脉分支进行分析,受累率为33.6%;栓子发生在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及叶段肺动脉.其直接征象为腔内充盈缺损142支(56%),完全阻塞37支(15%);间接征象"马赛克"征12例,肺梗死4例,肺动脉高压12例,胸腔积液9例.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不遗漏小病灶,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支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多层螺旋CT对胸部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分析18例病理诊断为胸部结节病患者的胸部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结果:胸部结节病典型影像学表现:胸部淋巴结增大及两例肺门淋巴结增大,肺内可见多发、散在结节影和条索影及磨玻璃状影。结论:有典型CT影像学表现的胸部结节诊断容易。不典型者表诊断有一定困难,但都需要重视鉴别诊断,密切结合临床及治疗后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将原始扫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VR(容积再现)、MIP(最大密度影)、SSD(表面遮盖显示)等三维重建,观察肋骨及肋软骨损伤情况及周边组织解剖结构关系,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及肋软骨损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中螺旋CT诊断共210处肋骨或肋软骨损伤,其中肋软骨损伤患者25例,不完全骨折85根,完全骨折125根。结论:合理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受损情况,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胸部外伤患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胸壁损伤60例,胸膜和俄肺实质损伤74例.纵隔、横膈伤9例,合扑胸外脏器损伤17例。34例肺挫伤中,5例2h内CT检查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浅淡斑点状阴影,24h后复查病灶呈大片不均匀致密影,而伤后2h内X线胸片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0例单根肋骨骨折中,X线诊断7例,10mm层厚CT像上显示6例,薄层(3.75mm层厚)CT像上骨折全部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挫伤敏感,薄层重建图像能发现X线不易显示的骨折,是胸部损伤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4例胸部外伤患者经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4例胸部创伤患者经cT检查:肺损伤63倒,包括肺挫伤41例,肺撕裂伤15例,气管支气管损伤7例;肺外损伤61例,包括胸膜损伤26倒(血胸12例,气胸8例,血气胸6例),纵隔损伤7例(纵隔积气5例,积血2例),胸壁损伤28例(肋骨骨折22例,胸骨骨折6例)。结论64层螺旋cT作为胸部创伤诊断的主要手段,具有扫描速度快,敏感性高的特点,在急诊创伤的急救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及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比较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的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100例肺结节患者中确诊恶性85例,良性15例,恶性结节以肺腺癌为主占68.24%(58/85);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80/85)、80.00%(12/15)、92.00%(92/100),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94%(79/85)、66.67%(10/15),89.00%(89/1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1.5 mm图像、MIP图像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能够在保证成像质量及诊断检出率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身体损伤。  相似文献   

15.
李大华  王泉  周宁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6):1529-1529
目的:探论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CT检查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CT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细致、有效的护理工作是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1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 多层螺旋CT术前诊断肺隔离症11例,诊断准确率73.33%,其中囊性与实性肿块型各4例,炎症型3例;11例均显示来自胸主动脉的异常供血动脉,9例显示引流静脉;多层螺旋CT误诊为支气管肺囊肿2例,支气管肺癌及肺炎各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图像结合三维重组图像有助于肺隔离症诊断;掌握肺隔离症好发部位和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肺部CT检查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胸部体检中的诊断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胸部病变者178例行常规及低剂量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病变的定性与定量诊断无明显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有大幅度下降。结论:21mAs可得到满意的影像质量,有利于患者胸部的辐射防护,成本低效益高,应开展低剂量CT筛查肺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创伤性胸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创伤性胸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均接受胸部X线摄片、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用螺旋CT自带的后处理重建软件对CT图像进行三维立体重建。比较胸部X线、多层螺旋CT对创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并比较二者对胸腔内脏器损伤、胸腔积液的检出率。结果:多层螺旋CT联合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创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达到98.75%,其漏诊率为1.25%,胸部X线的诊断准确性、漏诊率分别为88.75%、11.25%,组间比较,P均0.05。多层螺旋CT对肺挫伤、肝挫伤、脾破裂、胸腔积液的检出率分别为88.00%、85.16%、79.41%、97.96%,胸部X线的检出率分别为36.00%、25.93%、26.47%、83.67%,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在创伤性胸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可对创伤性胸骨骨折准确检出,有利于减少漏诊,还可提高对胸腔内脏器损伤、胸腔积液等伤情的检出率,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在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中,及时、准确诊断肋骨骨折非常重要。目前主要依赖胸部x线摄片诊断肋骨骨折,但x线检查对细小或隐匿性骨折容易漏诊且定位困难。多层螺旋CT的问世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的检查手段。作者采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16排螺旋CT不同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找出45例外伤后胸部症状较重并行胸部X线片及CT螺旋容积扫描的病例,将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后进行MPR、3D重建。结果:45例患者经CT后处理技术重建后,发现肋骨骨折共20例,其中肋软骨骨折12例,表现为肋软骨条状影或钙化影中断或不连续,断端错位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诊断肋软骨骨折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