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导泻在重症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无论是慢性重症肝炎还是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都很困难,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70%,尤其是有合并症者.合并症越多,治疗难度越大,死亡率越高.可达90%以上。近几年虽然重型肝炎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但其死亡率仍很高。自1989年至2003年,本人收治的22例重型肝炎病人.早期采用了导泻通便治疗.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症状.有利于重型肝炎其他治疗措施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齐蕾  谢友好 《安庆医学》2000,21(5):226-227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5年1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5例重型病毒肝炎中56.47%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其死亡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控制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作用及预后.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比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的差异.结果:64例重型肝炎患者中,27例发生医院感染,其中治疗组9例(26.5%),对照组18例(60.0%) 两组患者共死亡31例,其中治疗组10例(29.4%),对照组21例(70.0%).治疗组在肝性脑痛、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脑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感染发生时问延迟,感染率降低,死亡率有显著下降.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有效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改善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4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特别是急性重型肝炎死亡率高达70%以上.多种原因的诱发因素,均可使病毒性肝炎发展为重型肝炎.目前仍是重肝治疗中的一大难题.为了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现将我科1999年-2001年3年间收治的肝炎病例中4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为我科1999年一2001年3年间收治住院72小时以上的46例死亡病例.其中男性35例(76.1%),女性11例(23.9%),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11月,平均41岁.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死亡重型肝炎的年龄、性别情况:46例病例中有32例发病年龄是在20岁-50岁之间(69.6%).其中男性26例(81.2%),女性6例(18.8%).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参加国家"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项目(2008ZX10502)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统计有效率、病死率.结果 总体有效率治疗组32(76.19%)明显优于对照组15(60.0%),p〈0.05;死亡率治疗组8/42(19.05%)明显低于对照组9/25(36.0%)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的死亡率在60%~70%[1].我们自2001-01~2002-01共收治重型肝炎5例,均经综合治疗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学,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型肝炎患者106例。根据患者的血清HBV DNA测量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53例)和阴性组(53例),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率、HBeAg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关系,同时探讨抗病毒类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病原学分析:重型肝炎的病原以乙肝病毒为首,占比83.1%(88/106);其中又以慢性重型肝炎为主,占比89.8%(79/88)。(2)死亡率:阳性组患者的2年死亡率(30.2%)显著高于阴性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HBeAg(+)患者与HBeAg(-)患者在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69.81%;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首选抗病毒治疗。结论 HBV DNA阳性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隐形患者,临床可以抗病毒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 ,进一步提高存活率。方法 :对 15 4例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重型肝炎的死亡率仍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直接死亡原因以肝肾综合征最高(36 .36 % ) ,其次为严重感染 (2 8.5 7% )、上消化道大出血 (2 1.4 3% )、肝功能衰竭伴肝性脑病、脑水肿(10 .0 9% )。结论 :降低重型肝炎的死亡率首先做好预防 ,减少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早期阻止免疫病理和肠源性的内毒素继发性损伤 ,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是减少重型肝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人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临床分析,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老年人重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合并症等方面的改变及病情转归和死亡原因。结果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活率低,死亡率高,并发症重,合并症多。结论老年肝病患者,一旦发生重型肝炎应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是病情极其危重,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明显降低了重型肝炎的死亡率。本院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ALSS对20例重型肝炎进行35人次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4.6%,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25.3%,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HBV-DNA水平、ALT与HBeAg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乙肝病毒耐药引起的慢性重型肝炎疾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运用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9月~ 2004年10月间,本中心施行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病人3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全组37例重型肝炎病人术后1年生存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 死亡率16.2%,死亡原因中4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合并肾功能衰竭,1例为术后4月脑梗死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术后并发症中主要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32.4%),其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肺部感染14例(37.8%),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胆道狭窄和急性排斥反应各2例(各占5.4%).结论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但必须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加强术后监管和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减少其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慢性重型肝炎无肝病史者9例;有肝炎肝硬化病史者29例,其中2例为胆囊切除手术后出现重型肝炎。本组病例死亡率52.6%。结论:重视肝病患者定期体检,预防重型肝炎发生。一旦出现慢性重型肝炎注意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25例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325例患者中,平均死亡率为58.8%.通过对影响患者死亡率较大的10个因素做相应的分析,可以看出黄疽越深、PTA越低、总胆固醇越低、AFP不高、有腹水、有合并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的患者死亡率高,但是否行人工肝治疗对患者死亡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情况。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近6年收治的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156例重型肝炎患者中继发自发性腹膜炎时死亡率为74.2%、胆道感染时为45.2%、肺部感染时为70.4%、肠道感染时为53.3%、败血症时为100%、尿路感染时为77.8%;继发2个部位感染时死亡率为88.9%,继发3个部位感染时死亡率为100%。结论:重型肝炎容易继发医院感染,感染后的预后差,应早期积极实施抗感染干预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发生感染后如能及时发现与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治疗难度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30例重型肝炎患者经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治疗后的转归,探讨NB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NBALSS治疗,并设对照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NBALSS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NBALSS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经NBALSS治疗后临床症状多有明显改善,ALT、AST、TBIL、Cr均降低(P<0.05),ChE、PTA均升高(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1周后,ALT、AST、TBIL、Cr、ChE、PTA无明显改变(p>0.05);30例患者最终基本治愈及好转出院23例(76.7%),死亡7例(23.3%);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NBALSS组68例次治疗后仅有12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6%.结论 NBALSS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降低重型肝炎的死亡率,并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对重型肝炎有肯定的辅助支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符有畅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48-1348,1460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每次治疗后患者症状、肝肾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等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重型肝炎早、中和晚期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1.7%、61.1%和14.3%.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有明显疗效,在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十二指肠引流对慢性重型肝炎胆道感染治疗的影响及慢性重型肝炎胆道感染的细菌分布.方法 在胃镜引导下行十二指肠引流.并对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的胆汁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达93.30%;细菌以G-杆菌为主,占,55.93%,其次G 球菌,占27.97%,真菌占16.10%;行十二指肠引流后有针对性地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组治愈率74.30%,而未进行十二指肠引流组的慢性重型肝炎治愈率仅51.48%.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胆道感染时使用十二指肠引流找出病原菌,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能明显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并发症、合并症、发病基础及生化指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年龄、临床分期和并发症为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和并发症等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鲍红梅 《中外医疗》2013,(35):73-73,75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70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为40例,治疗组为30例.对照组采取血浆置换治疗,给予治疗组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有转率为13.33%、死亡率为20.00%,总的生存率为80.00%;对照组治愈率为 37.50%、好转率为20.00%、死亡率为42.50%,生存率为57.50%.对比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型肝炎,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各项生化指标,提高患者存活率,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