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在脑出血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急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白细胞计数,根据血肿量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意识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分组。结果出血量越大,WBC增高越明显;破入脑室较未破入脑室的WBC增高明显;意识障碍越重,WBC增高越明显。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白细胞计数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脑膜刺激征的持续时间、持续头痛的时间、脱水剂应用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无1例复发,经颅脑CT复查无脑积水征象,出现头晕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复发2例,经颅脑CT复查有轻度的脑积水征象,头晕2例,头痛3例,视力下降1例,复视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8%,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复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近年收治高血压脑出血2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并发肺炎5例,泌尿道感染3例;死于脑疝3例。经治疗死于肺炎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死亡率为30%。2观察与护理2.1意识状态的改变意识状态可反映病变对大脑皮质的功能影响程度,病情变化时多立即表现为意识障碍。出血量大、破入脑室则出现程度不等的昏迷;如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提示有再出血或生命中枢衰竭。2.2瞳孔的改变患者一旦发生脑疝或中枢性衰竭时,往往从双侧瞳孔的大小、对称与否、对光反射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中发病;起病突然,发病后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半数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出现抽搐、尿失禁;可有明显定位体征,如偏瘫、脑膜刺激征;发病后血压明显升高;CT扫描及MRI可见出血灶,脑脊液可呈血性。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多因脑出血流入脑室所致。CT扫描为全脑室出血或全脑室力口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相似文献   

5.
我院急诊科 2年来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 36例 ,疗效显著 ,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4 5岁 ,最大 66岁 ,平均 5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 4例 ,冠心病病史 4例 ,无过去病史 8例。1.2 临床表现 :36例都有头痛、头晕 ,呕吐 8例 ,失语14例 ,吞咽困难 10例 ,病理征阳性 36例 ,脑膜刺激征36例 ,偏瘫 32例 ,上肢半瘫 4例 ,意识障碍 16例。1.3  CT资料1.3.1 出血部位 :丘脑出血 2 6例 ,壳核出血 8例 ,脑叶出血 2例。1.3.2 血肿量的计算 :脑质内血肿根据公式 ,长…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高 ,多数都死于急性期 ,主要死亡原因为脑疝、消化道出血、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较广泛适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 ,其手术自 1997年在我院开展 ,通过 30 8例临床实践的证明 ,严密观察 ,及时准确的掌握病情 ,并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是使患者度过危险的重要环节 ,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及残废率。1 病情观察1.1 神志的变化 :意识状态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征。意识障碍分为清醒、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是否变化 ,如有意识改变 ,及早处理。1.2 瞳孔的观察 :瞳孔改…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脑血管病 (AVCD)常致消化道出血 ,尤以脑出血为著。我院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AVCD患者 2 74例 ,其中顽固性呃逆者 19例 ,占 6 .93%。笔者现将AVCD顽固性呃逆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患者中 ,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5 1~ 73岁 ,平均 6 7.2岁。均经颅脑CT确诊为AVCD ,其中脑干出血 3例 ,脑干梗死 1例 ,小脑出血 2例 ,小脑梗死 1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3例 ,壳核及尾状核出血破入脑室 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 ,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 2例 ,颞叶出血 1例。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额角外引流术后行蛛网膜修整术预防脑积水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额角外引流术后行蛛网膜修整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4例弥漫性脑损伤合并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例脑室出血后脑积水患者均行脑室额角外引流术,拔管时用医用胶粘合瘘口周围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腔隙,建立脑脊液至蛛网膜下腔及脑脊液至颅外组织间隙的可靠通道;4例脑出血后脑积水亦行该术式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1 a,均无脑积水发生。结论额角外引流术后行蛛网膜修整术对预防及治疗脑积水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症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对收治的36例重症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洛塞克、云南白药、鼻饲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2天;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破入脑室者28例,脑血管畸形引起者6例,原发性脑出血2例。主要表现:32例患者为突发起病,头晕、头痛30例,伴有呕吐26例,癫痫样发作8例,发病后即刻昏迷23例,脑疝2例,不同程度偏瘫30例;全部病例均有脑膜刺激症,入院时全部病例经CT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85例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颅高压征不明显,易出现并发症,预后较差。护理要点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评定意识状态,预防并发症。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延误治疗,并发症多,加强护理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家属喂养+常规补液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于入院后48h内采用能全力经鼻胃管滴入行EEN治疗,连续3周.比较2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但对照组ALB、PA及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降低,患者意识状态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 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而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给予EEN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论活血化瘀是脑出血急性期的基本治疗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及部分临床文献 ,提出脑出血急性期存在着瘀血这一基本病理改变 ,而活血化瘀可从多方面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学异常。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 ,可明显改善出血灶周围的血液循环 ,加速血肿吸收 ,解除脑组织受压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预后 ,降低致残率。因此 ,活血化瘀应成为脑出血急性期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脑外科ICU集中收治重症颅脑外伤、高血压性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出血的患者,尤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居多.其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预后差,生活质量低下.因此精心的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选择与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脑出血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显微镜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术后再次脑出血,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ADL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选择与脑出血患者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显微镜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能改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收治的94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33/47)(P<0.05);观察组脑水肿、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肢体运动功能(Assessment Fugl-Meyer,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突发性脑出血采用微创手术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受损脑组织的修复,提高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性脑梗塞是指临床症状轻微或一过性易被忽略,或只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上见到非责任病灶.危险因素与症状性脑梗塞一致.可能影响急性脑卒中的病程、临床表现和预后,是症状性脑梗塞的预兆,可能发展为假性球麻痹、多发梗塞性痴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对21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讨论。结论: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积极控制血压,加强体位反身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病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又称脑溢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10%-20%,据流行病学调查,大约每年10万人中约有24人首次发生脑出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活血化瘀用于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报导越来越多,实验研究也逐渐深入,成为脑出血治疗的最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分析70例高血压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常规病情的观察,血压的监护,呼吸道、消化道、引流管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内容。结果70例患者中术后死亡8例,8例未愈而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准确的血压监护,细致的引流管、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护理,同时加强患者的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情况,将存活的24例与死亡的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资料(血压、血脂、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和治疗等情况进行比较。并在治疗后随访存活患者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3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8例,有效率占75%。住院时间为7~68d,平均19.5d。死亡患者死亡年龄平均为65.1±1.2岁.;存活患者年龄平均为43.1±1.4岁,二者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存活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患者年龄小于死亡患者。性别两组无差异(P〉0.05)。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血压、血脂、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治疗等情况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患者出血位置以基底节最多,死亡患者以脑干出血为主。24例存活患者中仅有1例出血次数≥3次,死亡患者7例均为出血次数≥3次。1年后随访,存活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1例出现出血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