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翼腭窝CT图象之我见朱光第翼腭窝是颌面深部的重要结构,系位于上颌骨和翼突之间的三角形狭窄间隙;其内侧壁为腭骨的垂直板,前壁为上颌骨体的后面,后壁为翼突根部的前面,外侧经翼上颌裂与颞下窝交通。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此窝。作者见到国内文献著述对翼腭窝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作者回顾分析了3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侵犯翼腭间隙的CT表现,结果显示翼腭间隙区肿瘤侵犯的CT表现主要是软组织肿块的占位和其各壁结构破坏,不同中心部位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对翼腭间隙的侵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点。作者从组织发生和CT表现两方面对原发性翼腭间隙肿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CT诊断标准。CT对诊断该区的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治疗提供有益的经验,作者回顾分析了33例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犯翼腭间隙的CT表现,结果显示腭间隙区犯的CT表现主要是软组织肿块的占位和其各壁结构破坏,不同中心部位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对翼腭间隙的侵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点。作战人组织发生和CT表现两方面对原发性翼腭间隙肿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CT诊断标准。CT对诊断该区的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翼腭窝是眶尖后下方的一个小间隙,窝内容纳有上颌动脉末段、上颌神经及翼腭神经节等,其解剖学研究对口腔科和耳鼻喉科临床非常重要。作者对翼腭窝的类型及体表定位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据此提出了阻滞上颌神经和针刺或封闭翼腭神经节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翼腭窝肿瘤手术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改良Borbosa手术进路在原发或继发性翼腭窝肿瘤处理的疗效评价。方法:在Borbosa手术切口的基础上,把口内上颌结节的切口经翼下颌韧带外侧向下达磨牙后区,然后向前达尖牙处以更好地暴露翼腭窝。对利用该手术进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翼腭窝肿瘤患者9例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4例肿瘤原发于翼腭窝,其中2例继发性地侵犯上颌窦;2例肿瘤原发于上颌骨;2例原发于腮腺深叶;1例为颅外脑膜瘤。9例均进行了术后3个月~9年6个月的追踪,其中1例术后2年2个月复发。结论:改良的Borbosa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或翼腭窝肿瘤扩展进入上颌窦是特别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翼腭窝是位于眶尖后下方、颞下窝内侧的一个狭小骨性间隙,窝内有丰富的血管、重要的神经等结构通过,众多起源于口鼻腔、眶内、颅中窝、颞下窝和鼻旁窦的病变均可累及此窝。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翼腭窝的解剖学及其相关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由腭大孔进翼腭管达翼腭窝阻滞麻醉上颌神经的方法国内外均早有报道。翼腭管的平均长度为31mm,19%为弯曲的,以往的方法要求注射针由腭大孔进针,深达30mm左右,经过翼腭管直接将麻醉药注入翼腭窝内的上颌神经周围,由于19%弯曲翼腭管阻碍进针而降低了该麻醉方法的成功率。翼腭管内为丰富的血管,神经,长针注射时易于刺破血管神经,也可因注射针刺入圆孔进入颅内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临床上尚未广泛采用该麻醉方法。笔者认为在翼腭管的中段或前段推药,在注射压力的作用下,药物可被灌注到翼腭窝内而发挥麻醉作用。为了证实该设想,特设计用短针进入翼腭管麻醉上颌神经的方法,经实验及临床应用,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6例功能性腭裂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方法,即保持腭部的解剖,仅作翼内板与翼外板的板间截开,不作翼钩的凿断,不松解腭帆张肌,不作腭小孔部位的分离,避免损伤支配软腭的腭小神经,将翼内板与软腭作整块分离,在其间隙安置一块2×1.5×0.5cm~3的羟基磷灰石块状体,由于有固体物支撑故能长时间的保持咽腔缩小,以改善腭咽闭合功能。该法改变了以往在松驰切口中填塞碘仿凡士林纱条,而作关闭性缝合,以确保羟基磷灰石块状体的种植成功,并在腭部打包缝合以固定硬腭区,保护腭部的手术创面。该手术注重保持腭部的正常解剖生理功能,确保腭咽闭合的形成,同时改变腭裂修复术创面的延期愈合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三维模拟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翼腭窝解剖的直观展示,加强学生对该解剖部位的理解,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方法应用Dicom数据进行翼腭窝三维建模。三维重建软件横断面窗口上翼腭窝及与之相通的骨孔位置创建sphere对象。轻度移动横断面窗口中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在三维视窗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各解剖位置上的sphere的移动情况。结果可将翼腭窝各切面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同时结合三维展示,学生易于理解翼腭窝的解剖结构。结论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在翼腭窝解剖教学中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Attenborough 与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暴露与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选发生翼窝的肿瘤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行MRI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MRI显示的病变范围不同选择Attenborough或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暴露病变区域并切除肿瘤。术后观察功能影响情况。结果:原发于翼腭窝的肿瘤患者4例,1例采用Attenborough手术进路,3例采用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继发性翼腭窝肿瘤11例,5例源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均采用Attenborough手术进路,另6例选用改良Barbosa 手术进路。Attenhorough手术6例,术后患侧腮腺颌区明显凹陷,5例口干,2例患者额纹消失,1例患者不唇歪斜。改良Bar-bosa手术9例,6例患侧颊部凹陷,6例患者中5例行赝复治疗;另3例术后无畸形。术后观察3个月-9年6个月,14例无复发,1例术后2年2年月复发。结论:临床应用结果证实Barbosa手术进路应用于翼腭窝肿瘤优于Atten-borough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