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相对穴位是指腧穴的位置内外、上下、或前后相对 ,一穴位于阴经 ,相对之穴位于阳经 ,在上肢属阴阳表里相对 ,在躯干及下肢属阴阳相对。应用有对刺、透刺和偶刺 ,以对刺、透刺应用广。对刺即相对的二穴分别针刺 ;透刺即“一针二穴” ,以一针作用于二个穴位 ,多为垂直透刺 ;偶刺  相似文献   

2.
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穴,照海属足少阴肾经穴,二穴内外阴阳表里相对。因腧穴位置的解剖学关系,应用时对刺。  相似文献   

3.
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穴,照海属足少阴肾经穴,二穴内外阴阳表里相对.因腧穴位置的解剖学关系,应用时对刺,不透刺.  相似文献   

4.
人体腧穴组织形态特异性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腧穴组织形态的研究显示,与非穴区比较,腧穴具有表皮薄、神经末梢丰富、感受器密集、血管和淋巴丰富等特点,除神经外,肌梭、结缔组织也可能是穴位效应特异性的结构基础,近年来对穴位形态的三维立体结构研究得到重视。穴位通常被认为具有高导电量、低阻抗、高电容、高电压等明显的电特性,研究穴位电特性的新技术新方法也不断出现。穴区高Ca^2+,低Na^+离子等生物化学特性多有报道。许多基础及临床研究显示出针刺穴位相对于非穴、他穴,其治疗效应具有特异性。运用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穴位针刺的结果表明,人脑对不同穴位刺激具有特异的应答,该技术有望成为研究穴位特异性的新手段。有部分研究未得出支持腧穴具有特异性的证据。腧穴特异性研究结果的不一致,说明仍需进行方法学上的探索;腧穴相对特异性的内涵、研究思路也需不断地讨论及修正。今后有可能引入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技术用于腧穴特异性的基础研究,临床试验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多水平的设计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穴,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二穴内外阴阳相对,分属表里二经。应用有对刺、透刺。  相似文献   

6.
鱼际: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属手太阴肺经穴;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两穴内外阴阳表里相对。  相似文献   

7.
相对穴位的临床应用(4)--太溪、昆仑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溪属足少阴肾经穴 ,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二穴内外阴阳表里相对。应用有对刺、透刺。1 腧穴位置太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昆仑 :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2 应用2 1 治疗急性腰扭伤 用 2 8号 1 5寸毫针 ,快速进针 ,昆仑穴直刺 0 5~ 1寸 ,得气后针尖略朝上 ,施提插捻转泻法 ,强刺激 ,并使针感向上传导 ;太溪穴直刺 0 5~ 1寸 ,平补平泻。得气后嘱患者做前俯后仰、左右旋转的腰部活动 ,直至腰痛消除 ,腰部活动自如。【病例 1】 孙某某 ,男 ,31岁。因运动扭伤左侧腰部 ,腰痛不得俯仰及左右转侧。依上法针太溪、昆仑二穴…  相似文献   

8.
悬钟(绝骨)属足少阳胆经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穴,二穴内外阴阳相对。常用对刺、透刺。  相似文献   

9.
1间使透支沟治疗疟疾 间使: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支沟: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二穴内外阴阳表里相对。  相似文献   

10.
相对穴位临床应用(3)--阴陵泉、阳陵泉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穴,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穴,二穴内外阴阳相对,应用有对刺、透刺、偶刺.  相似文献   

11.
1大陵、阳池对刺治疗荨 麻疹大陵: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二穴内外阴阳表里相对。  相似文献   

12.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属督脉。廉泉: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属任脉。二穴前后阴阳相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大成》中治疗常见脾胃病的针灸处方及选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常见脾胃病提供选穴参考。方法:通过人机结合的检索方式,以《针灸大成》全文中常见脾胃病的针灸穴位处方为检索对象,整理总结其处方穴数、常用腧穴、腧穴归经、腧穴分布、特定穴应用情况,并对以上参数进行描述性统计的频次分析。结果:共纳入针灸穴位处方共169个,其中涉及不同腧穴共100个,穴位使用总频次为451次,共涉及十四条经脉,穴位分布涉及全身五大部位。单穴处方使用频次最高,高达63次(频率37.2%);常用腧穴排名前十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公孙、内关、三阴交、天枢、膻中、太白、气海、照海;最常使用任脉,共出现90次(频率20%),其次为足太阴脾经出现79次(频率17.5%);腧穴部位最多分布在下肢,频次为179次(频率39.7%);特定穴出现频次共588次(频率91.9%),其中以五腧穴频次最高,使用总频次为174次(频率27.4%)。结论:《针灸大成》治疗常见脾胃病多使用单穴处方,选穴多取任脉、足太阴脾经,以局部及本脏腑经脉取穴为重,多使用经穴、特定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艾灸、针灸、穴位按摩等穴位疗法缓解产后宫缩痛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和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自建库以来至2023年7月穴位疗法缓解产后宫缩痛的相关文献,应用Excel软件统计所涉穴位处方,对文献类型、研究对象、干预方法,以及腧穴使用频次、分布、归经进行总结。进行穴位频次描述性分析和选穴规律关联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 (1)共纳入153篇文献,提取处方182条,涉及腧穴42个,总频次576次;(2)腧穴使用频次居前3为关元、气海、三阴交;(3)所选经脉主要为任脉;(4)选穴多在腹部和下肢部;(5)在腧穴配伍方面,关元-气海的支持度最高;(6)频次≥20的高频腧穴可分为2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穴位疗法缓解产后宫缩痛常用的方法为艾灸,在施治方法及腧穴经络选择上存在一定规律,重视任脉的使用,并结合远...  相似文献   

15.
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穴,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穴,二穴内外阴阳相对。应用有对刺、透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及手法, 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7日。建立Excel专题数据库再通过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4篇, 穴位49个。下肢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 上肢常用腧穴为合谷、曲池和内关, 躯干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和肾俞;特定穴以五输穴频次最高占59.40%(335/564);经脉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 其中足太阴脾经频次最高占22.7%(128/564)。对按摩穴位及手法分析各得到3个有效聚类。结论经分析高频腧穴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3条经络, 未来可对选穴及按摩手法进一步规范并辅以循经穴位按摩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分析现代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穴使用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统计所使用的经络腧穴及频次,分析经穴运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9篇,共使用穴位226个,总频次1602次。选用腧穴遍及十四正经,四肢占64.5%(1033/1602,其中下肢606,上肢427),阳经的使用总频率为75.0%(1200/1602),特定穴占71.7%(1148/1602)。结论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以局部取穴为主,同时配合偱经取穴和远端取穴。选穴首重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四肢部;特定穴最为常用,尤其是五输穴及其中的合穴。  相似文献   

18.
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脑反应区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针刺相邻穴位的大脑中枢反应,探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用盲法随机分别针刺10例正常人左侧太冲、行间、内庭和邻近非经络假穴点,手针采用捻针和不捻针两种状态对比,利用1.9 T MRI行全脑功能成像,用SPM 99处理图像.结果发现在4穴上针刺时均产生了脑灰质结构的不同激活和抑制效应,太冲和行间激活和抑制区更相似,但太冲穴信号强度更强,内庭穴也可见较多的激活和抑制区,但与太冲穴相差较大,对照非经络假穴偶见激活灶,与太冲穴差异最大;各穴大脑抑制区也各有特点,但对照穴抑制区最为分散,并见双侧中央前回等皮层的抑制,各穴均见大脑边缘叶系统部分抑制.结论不同穴位针刺时可能对脑皮层神经活动有较相对特异的作用.同经络相似神经支配的不同穴位脑中枢效应最相似,不同经络相邻近神经节段支配区的经穴有明显差异,而相邻近神经节段的对照穴大脑反应区与各穴位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主要辩证分型及选穴配伍规律,为失眠患者的穴位按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5日。使用Excel建立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腧穴数据库,并利用SPSS 25.0对数据库中的腧穴进行频次、频数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8.0所提供的Apriori版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各腧穴之间的配伍关联规律。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37篇,共含腧穴97个,多数腧穴分布在头面部,其中最常用腧穴依次为百会、太阳、神门、印堂,经络以足太阳膀胱经(18.5%)和督脉(14.8%)为主。失眠辩证分型以虚证为主,其中以心脾两虚为主要证型,其次为心肾不交。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常用配伍腧穴为太阳-印堂和太阳-印堂-百会。 结论 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的常用腧穴、主要证型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穴提供可靠依据。配伍腧穴符合中医“以循经为主,证因标本相结合”的配穴规律,其治疗失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选穴规律,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针灸疗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中有关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使用Excel表建立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腧穴数据库,并利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腧穴进行频数统计,使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8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得到82条腧穴处方,涉及45个穴位,穴位主要分布在下肢,其中最常用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腧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常用配伍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和三阴交-阴陵泉。结论: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针灸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足的常用腧穴和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