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多水平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分析个体及社区因素对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影响 ,从而制定优先的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方法 :采用在吉林、新疆、湖南、贵州、海南 114个县调查的 1997年的全部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县级加和资料以及相应的县级人口、经济、卫生资源等方面资料 ,采用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部分贫困、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因素。结果 :采用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的方法发现 ,影响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产前检查率低 ,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少、每千人口儿科床位数少、人口密度低 ,人均收入低 ,以及儿科医生的技术水平 ,而个体因素对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影响较小。结论 :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把重点放在人口稀疏地区和贫困人口 ,开展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 ,加强孕产妇危险因素的筛查和管理 ,加强保健服务能力并提高群众利用保健服务的能力 ,健全妇幼卫生队伍 ,提高基层儿科医生的服务技能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部分城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儿童忽视现状,明确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对全国25个城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1163例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少数民族占4.5%。分别计算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忽视类型(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安全等)的忽视分值、忽视率与忽视度。忽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3~6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28.0%,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8,P>0.05);忽视度为42.2,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8,P>0.05);男、女儿童忽视率分别为32.6%和23.7%(χ2=6.585,P<0.05),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1.8(F=2.502,P>0.05);在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度为39.4~43.4,忽视率为5.1%~12.9%,除身体忽视外,其他4种类型的发生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类型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6.5%,构成比58.9%)。在不同类型结构的家庭中,以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受忽视率最高(42.9%),核心家庭次之,而“三世同堂”家庭中儿童受忽视率最低(25.5%)。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儿童均为在安全、医疗方面受到的忽视较轻,而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母亲为中心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对2~3岁儿童行为方式和行为偏离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山市某社区内0~1岁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至少1.5年、以母亲为中心的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活动。活动前后分别以现场询问的方式填写《Aachenbach 2~3岁儿童行为调查表(家长问卷)》(CBCL),比较两组儿童CBCL的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83名儿童的行为偏离发生率为68.7%(57/83);观察组91名儿童的行为偏离发生率为36.3%(33/9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8.261,P<0.001)。观察组各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攻击、躯体陈述、忧郁和破坏4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医生-母亲-儿童”的新型儿童保健模式,开展以母亲为中心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活动可以明显减少2~3岁儿童行为偏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吴建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52-5154
目的:了解平湖市2~6儿童血铅水平和相关因素。方法:对711例年龄在2~6岁的健康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并根据卫生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进行分组比较。结果:711例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9.50±1.55)μg/dl。其中血铅水平总超标率为36.43%(259/711),其中2岁组28.21%(11/39),3岁组38.60%(105/272),4岁组36.36%(100/275),5岁组36.79%(39/106),6岁组21.05%(4/19),不挑食组儿童血铅水平低于挑食组,居住市内组高于市外组,经常洗手组低于不经常洗手组。但性别之间和年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卫生习惯明显影响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状,探讨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5所幼儿园共计1 335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 Check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及自拟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0.64%,父母对儿童态度和蔼、采取鼓励理解而不是放任自流的管教方式、父母与儿童亲密、非寄养、孕期精神轻松愉快的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均较低。【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母亲孕期情况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太原市铅污染对儿童神经行为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有代表性的某小学6~10岁儿童1109名进行血铅测定以及家庭情况、住房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个人饮食习惯及神经行为等方面共22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是否吃蔬菜、住房环境、同年级、行为量表总分(CBCL)4个因素与儿童血铅有相关关系。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环境铅污染,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中国15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目的调查中国城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为制定防止环境铅污染,保护儿童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5个中心城市中采集0~6岁儿童末梢血17141份,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中国城市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59.52μg/L,血铅水平≥100μg/L占10.45%,血铅水平≥200μg/L仅有0.62%。血铅水平有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男童的血铅水平均值(59.50μg/L)高于女童血铅水平均值(54.95μg/L)。多元回归分析表明:①儿童生活居住环境会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②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以及儿童生活或卫生习惯对儿童血铅有影响。③饮食以及营养状况也与儿童血铅水平有关。结论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已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发达国家儿童血铅水平,需要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兰州市2~3岁幼儿期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方法 采用Achenbach 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兰州市181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兰州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5%,其中男童检出率14.3%,女童检出率17.1%;男女童在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交退缩、抑郁、睡眠问题、躯体诉述、破坏行为、内向性和总行为问题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在攻击行为、外向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01);父母文化程度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兰州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社交退缩、内向性问题,有必要加强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开展综合性干预。  相似文献   

9.
0~2岁儿童VD营养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析珠海市0~2岁儿童VD营养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市区、农村随机选取0~2岁儿童112例为研究对象,分0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个年龄组。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静脉血25(OH)D3含量测定。结果珠海市0~2岁儿童静脉血25(OH)D3平均水平为31.58±11.88ng/ml,0~岁组25(OH)D3水平最低。佝偻病组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孕末期3个月VD营养(服VD制剂、注射VitD3、晒太阳时间)与儿童静脉血25(OH)D3含量呈正相关,儿童少摄入肉、蛋、蔬菜类食物、少晒太阳与静脉血25(OH)D3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半岁小婴儿是VD缺乏的高危人群。佝偻病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从孕期着手保健直至婴幼儿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丽水市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2~3岁),对丽水市区856名2~3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11.10%,男童11.82%,女童10.34%;2岁11.44%,3岁10.79%;睡眠、躯体不适、攻击性、破坏、社交退缩因子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但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睡眠、攻击性、破坏因子男童检出率均高于女童,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为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柳州市城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对柳州市城区2014年6-8月参加入托体检的2~3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2 208例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5.91%,2岁组儿童行为检出率(41.88%)高于3岁组(33.38%)(χ2=14.531,P0.05),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35.49%)与女童(3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5,P0.05)。各项行为因子检出率最高是攻击行为,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4,P0.05),但在性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140,P0.05)。结论柳州市城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关注度,加强早期综合发展教育,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个城市监测点和1个农村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5岁以下儿童600名及其母亲。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健康与膳食调查、母亲健康调查及家庭调查3部分。结果我省婴儿出生体重为3312±475g,低出生体重率为3.7%,农村高于城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患病率为4.1%,农村高于城市(5.2%〉3.1%);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为2.3%,农村高于城市(2.5%〉2.1%);儿童呼吸系统两周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38.4%〉34.8%),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12.0%〉8.9%);农村点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要高于城市点(63.4%〉55.8%);城乡2岁以下儿童辅食添加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城乡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1.2%和10.1%;城市点有14.6%的母亲体重过低,高于农村点11.5%;城乡母亲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4.6%和17.7%。结论农村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低于城市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母亲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看护时间和经济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1961名城乡7~12岁学龄儿童进行行为评价。结果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37%和19.26%,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婴幼儿期疾病、学前是否寄养、母孕期不良因素、父母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喂养、营养与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留守儿童1 059名7岁及以下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留守儿童母乳喂养率6.88%,奶粉喂养率5.56%;四个月以后的辅食添加蛋、肉、豆制品的比例分别为8.99%、5.29%、2.38%,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度以上佝偻病患病率为1.89‰,明显消瘦发生率为11.33‰,留守儿童两周患病率为5.38%,以上感、发热、腹泻、腹痛为主,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结论留守儿童在婴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母乳喂养,又缺少辅食添加,导致他们患病率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喂养和健康状况,降低他们的患病率,提高留守儿童的生存质量是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贫困地区乡、村两级5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提供的质量状况。方法对卫生人员进行访谈、知识技能的考核、提供服务过程的观察及对就诊的5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访谈。结果 儿保人员的检查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基本达到了项目要求;乡、村儿保人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良好,服务态度令人满意。但分析也反映出,乡、村儿保人员在儿科检查的知识方面及村级儿保人员在掌握使用抗生素剂量的知识方面不能令人满意。结论 今后应继续提高贫困地区乡、村级儿童保健服务的质量,特别是要加强对乡级医生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上海市徐汇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状,以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8.66%,其中男童为5.45%,女童为11.86%,男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攻击、抑郁及违纪,女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多动、分裂样及攻击。结论本次调查提示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且行为问题因子也以多动、攻击等为主。应不断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女童的心理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Minimum Acceptable Diet (MAD), developed by the WHO and UNICEF, is a binary indicator of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practice that assesses the quality and sufficiency of a child’s diet between the ages of 6 and 23 months. Identify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D among children can inform policymakers to improve children’s nutritional status. Methods: We extracted data of 1930 children aged 6–23 months from the Nepal Multiple Indicator Cluster Survey 2019. Multileve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D. Results: Only 30.1% of the children received MAD. Children aged 13–18 months [aOR (Adjusted odds ratio): 2.37, 95% CI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77, 3.17] and 19–23 months (aOR: 2.6, 95% CI: 1.95, 3.47) we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MAD than children aged 6–12 months. Early breastfed children (aOR: 1.34, 95% CI: 1.05, 1.72), those currently breastfeeding (aOR: 4.13, 95% CI: 2.21, 7.69) and children without siblings aged under five (aOR: 1.33, 95% CI: 1.03, 1.73) we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MAD. Younger maternal age (aOR: 0.97, 95% CI: 0.95–1.0), higher level of mother’s education (aOR: 1.04, 95% CI: 1.0–1.08) and more media exposure among mothers (aOR: 1.66, 95% CI: 1.24, 2.21) were positive predictors of MAD. Relatively disadvantaged ethnicity/caste (aOR: 0.71, 95% CI: 0.53, 0.94), rural residence (aOR: 1.45, 95% CI: 1.06, 2.00) and residing in Madhesh province (aOR: 0.61, 95% CI: 0.37, 1.0) were also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MAD. Conclusions: Children aged 6–12 months, without appropriate breastfeeding, having under-five years siblings, with older mother or mother without media exposure or low education, from relatively disadvantaged ethnicity/caste, from urban areas and residing in Madhesh Province were less likely to receive MAD. Our findings can inform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Nep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夏农村贫困地区3岁以下回、汉族儿童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现状并比较民族间之差异,同时分析其与腹泻和贫血的关系.方法横断面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在6个抽样县逐级随机抽样,调查3岁以下的儿童及母亲.样本量1114例.结果母乳喂养率回族儿童为97.1%,汉族为98.4%(P>0.05);纯母乳喂养率回、汉民族分别为43.6%和45.6%(P>0.05);开奶时间中位数回、汉族分别为36.0和24.0小时,回族明显晚于汉族(P<0.05);平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回、汉族分别为15.6和15.8个月.合理辅食添加率回族为47.4%,汉族为63.7%(P<0.0.01);每周肉类添加率回族为14%,汉族为6.8%(P<0.01);每周鸡蛋添加率回族为27.3%,汉族为48.8%(P>0.0.01);每周未添加任何动物性蛋白质辅食的回族儿童为13.9%,汉族为8.5%(P<0.005);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时腹泻的发病率分别为56.7%和88.6%,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每周添加动物蛋白与未添加动物蛋白时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35%和12.5%(P<0.05).结论宁夏农村母乳喂养率高,但纯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在喂养方式上回、汉民族间无明显差别,只是回族开奶时间明显推迟;但回族儿童辅食添加的时间和在各年龄段蛋白质辅食添加的比例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汉族之间有明显的差别,而在男女性别间无差异;母乳喂养可降低腹泻的发生率;每周添加动物蛋白可降低贫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