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科近1年来用赛莱乐(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宜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ey,VBI)”的诊断太泛,对哪些仅表现为眩晕或头昏的患者,在没找到引起眩晕或头昏的原因时临床上往往诊断VBI。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题名检索,仅2000年-2006年期间就可检索出931篇。那么用“VBI”这个诊断合适吗?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少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发病原因。方法:对41例VBI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多种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成年人常见的原因,而在青少年VBI发病中无意义。(2)颈椎外伤、椎动脉先天性或继发性狭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偏头痛等致血管、血流异常则是青少年VBI发生的常见病因。结论:青少年VBI的发生具有多病因性,但有其不同于中老年人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客观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VBI患者40例,进行SPECT,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并对SPECT结果正常的部分患者进行了乙酰唑胺(Diamox)介入SPECT检查,对26例患者进行颅脑MRA检测。结果 VBI患者普通SPECT阳性率为52.5%,Diamox介入SPECT后阳性率提高至79.4%,TCD阳性率为62.5%,CDFI阳性率为42.5%,MRA阳怀率为7.69%。结论 TCD、颈部血管彩超可作为简单筛选VBI的检查手段。MRA可能对VBI诊断帮助不大,SPECT及Diamox介入SPECT可能是目前VBI诊断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VBI而普通BAEP,TCD检查阴性的32例病人,作BAEP转颈试验。结果:?BAEP阳性率为37.5%,结论:BAEP转颈试验可提高VBI病人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科近1年来用赛莱乐(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3-01~2003-11门诊的VBI患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i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脂化前列腺素E注射液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广泛用于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但用于治疗VBI眩晕的报道少见。本研究观察了应用脂化前列腺素E注射液治疗VBI眩晕48例患者的效果,并与应用丹参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758例的再评价及其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住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a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病例重新评价,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为减少临床滥用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1988年国内VBI诊断标准和2000年美国Caplan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mion isehemia,PCI)诊断标准的核心内容(椎基动脉供血区缺血导致的脑干和小脑的症状和体征),设计了"VBI"病例再评价调查表进行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3年临床诊断的"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果 符合VBI及PCI诊断标准的患者75例(75/758,占9.89%);不符合诊断的患者683例(683/758,占90.11%),其中眩晕病因明确的338例(338/683,占49.49%),未能确定病因的345例(345/683,占50.51%).结论 将绝大多数眩晕症患者"误诊"为VBI的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掌握VBI和PCI的诊断标准.需注意超过TIA时限的急性椎基动脉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VBI 11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经颅多普勒 (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脑颅核磁共振 (MRI)检查。结果 TCD异常率为 82 2 %,BAEP异常率为 72 1%,MRI异常率为 2 6 1%。结论 TCD、BAEP异常率高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TCD应作为首选的监测手段 ,也证明了VBI患者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时MRI除与VBI的鉴别诊断外 ,不应作为VB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变化。方法82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天麻素注射液0.2g(昆明制药厂生产),对照组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20ml,疗程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CD改变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天麻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TCD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以发作性眩晕、共济失调、视力障碍伴呕吐为主要症状,临床治疗方法颇多,我们选用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配伍治疗VBI效果较好。选择2003-06-2005—06资料完整病历102份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VBI”是很长时间以来使我国神经科医生感到困惑的一个概念。这一术语在临床初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那些表现为头昏、眩晕、步态不稳、甚至伴有耳鸣且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和神经影像学异常者,多数会冠以“VB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8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应用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和治疗组(应用降纤酶),观察治疗14d后临床疗效及入院时与治疗3d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佳,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能有效治疗因微栓塞所致的VBI。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所致的症状。关于其发病因素和检查方法,国内外文献已有大量报道。自80年代以来,CT、MRI、DSA及MRA的临床心用,丰富了VBI的诊断手段,特别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应用能够把椎-基底动脉和周围结构同时很好的显示。本研究探讨其对VBI的诊断价值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发作时间短,症状消失快,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无阳性体征,一般头部影像学检查亦无改变,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对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提供听觉通路机能状态,特别是在脑干缺血性损伤后机能状态的评估上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对38例VBI患者进行了TCD及BA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VBI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TCD、BAEP、MR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VBI 11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颅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82.2%,BAEP异常率为72.1%,MRI异常率为26.1%,结论:TCD,BAEP异常率高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TCD应作为首选的监测手段,也证明了VBI患者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时MRI除与VBI的鉴别诊断外,不应作为VB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少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发病原因。方法 :对 41例VBI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多种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成年人常见的原因 ,而在青少年VBI发病中无意义。 (2 )颈椎外伤、椎动脉先天性或继发性狭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偏头痛等致血管、血流异常则是青少年VBI发生的常见病因。结论 :青少年VBI的发生具有多病因性 ,但有其不同于中老年人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分析了13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并针对诊断学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137例VBI中,临床确诊的51例(37%),临床不典型,但经过眼震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特殊检查确诊的20例(15%);其它66例均拟诊为VBI。本文还对VBI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并探讨SSR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VBI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行SSR检查,并以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VBI患者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Lat)及波幅(Am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SSR总异常率为66.1%(37例)。恢复期Lat和Amp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SSR异常率为8.9%(5例)。结论 VBI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暂时性损害,病情控制后交感神经功能可随之改善,SSR检查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d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