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年来,国外已有大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以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置入支架后支架内血栓形成(IST)的发生率较高,本组治疗观察在STEMI患者急诊置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后的近期疗效,并探讨术后是否需要使用GⅡb/Ⅲa受体拮抗剂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2009年4月我院41例AMI患者的急诊PCI资料。结果:41例AMI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39例(即时成功率95.1%),开通IRA者中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4.9%),总成功率90.2%。结论: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例老年AMI患者,其中5例在起病6h内进行急诊转运PCI治疗,8例在第7天时进行延迟转运PCI治疗,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情况。结果 13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重建后血流TIMI 3级,残余狭窄〈20%。住院期间无心脏性死亡、急性再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严重出血发生。随访8~12个月,均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结论 急诊转运PCI治疗老年AMI患者不仅有良好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这也是上海心脏介入治疗实行准入制度以来,探索没有被准入的医疗机构如何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在心脏辅助装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患者早期死亡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发病1~1.5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IRA)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4周内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除3例高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外,余14例患者IRA全部再通并置入支架。成功率82.35%,死亡率17.65%。14例存活患者4周内检查射血分数(EF)为43.62%。结论:应用IABP作为辅助手段对提高休克病人PCI再灌注非常重要,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患者为2002—04—01/2007—06—30我院的住院患者共143例,均在12h以内对梗死相关血管(IRA)急诊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前后IRA的狭窄程度、TIMI血流、成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143例患者靶病变平均狭窄程度为90%~100%,TIMI血流0~2级。急诊PTCA后共置入冠脉内支架176枚,140例经置入冠脉内支架后IRA均恢复到TIMI血流三级,残余狭窄为0%~10%。即刻成功率97.90%。住院期间总病死率1.40%。术后随访12~15个月,全部存活,心功能分级(NYHA)Ⅰ~Ⅲ级,无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发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高龄AMI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PCI)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完全而持续的心肌再灌注^[1]。那么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究竟能多大程度上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从而终止急性心肌梗死的自然进程?国内外对此研究不多。作者观察了AMI患者接受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后心电图、心肌生化标志物和临床表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本院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51支梗死相关血管62处靶病变急诊植人冠状动脉支架62枚。结果62枚支架均植入成功,相关动脉开通率100%;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心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另1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出现心力衰竭,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见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好转。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理想的即刻和长期疗效。合理选择器械、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是保证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的3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支架(BUMA)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中使用效果、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诊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4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在靶病变部位植入药物支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情况,出院后1、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结果 54例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成功,54支梗死相关血管的57处病变共植入BUMA支架67枚,手术过程中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手术即刻成功率100%。1个月随访终点时无死亡病例,无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病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0%。出院后6个月随访终点时无死亡病例,无血液、组织、免疫等不良反应。其中有l例因心绞痛入院,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85%,复查冠脉造影:前降支原BUMA支架通畅,回旋支病变加重,遂行回旋支PCI术后症状缓解。结论国产生物降解药物涂层BUMA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中使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急医疗组模式和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救治疗效。方法:成立紧急医疗组,制定应急救治程序和方法,对AMI患者进行围急诊PCI救治和管理,全天候均可在最短时间内行急诊PCI术。结果:本组均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造影证实前降支血管闭塞19例,右冠状动脉闭塞9例,回旋支血管闭塞4例,术中共植入药物涂层支架37枚,血管全部开通,症状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紧急医疗小组及其工作程序是急诊PCI抢救AMI患者较有效的急救组织和急救方法,在抢救过程中医护合作,可减少诊断、转运、治疗等各环节的耗费时间,高效率和高质量救治AMI患者。  相似文献   

10.
张春晓  张健  齐向前 《临床荟萃》2011,26(16):1401-140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住院患者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6 03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22例早期ST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围手术期抗血栓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资料库登记成功实施PCI治疗的6 036例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急性ST 2例,亚急性ST 20例,院内早期ST发生率0.36%。ST时间相对集中于术后较早期,20例亚急性ST形成时间为1~7天,平均(3.6±1.5)天;ST后所有患者均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其中多支病变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血栓形成于前降支13例,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ST,13例紧急PCI治疗行球囊扩张后血栓消失,5例再次支架植入后血管再通,患者发生心室颤动5例,低血压状态6例。行急诊PCI治疗,18例患者治愈存活出院,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8.2%)。结论 ST是介入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与患者临床病变特点、介入操作因素、支架本身、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AMI,合并心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等患者。支架内血栓一旦形成,再次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抢救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AMI患者发病12h内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AMI患者血管穿刺时间(3.8±0.9)min,手术穿刺成功率98,1%,麻醉到球囊扩张时间(28.7±6.0)min,术中置入药物支架(1.3±0.5)枚,病变血管前向血流100%达TIMIⅢ级。术中6例发生低血压,4例发生室颤/室速。成功率94.3%,平均住院(8.4±2.6)d。随访3个月无不良心脏事件,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舒张末径与出院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辉  刘品发  马晓峰  王红  赵爱玲 《临床荟萃》2004,19(23):1344-1345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已进入了再灌注时代。临床研究表明,AMI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再灌注,是保护左心室功能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本研究观察高原地区溶栓治疗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AM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对两种治疗方法开通IRA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等临床指标状况.[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之间的A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69例,分成无复流组及血流良好组,观察其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术中记录及介入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有29(17.2%)例患者于PCI时出现了无复流象.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梗部位、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单支病变比例等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在冠状动脉开通时间、CK-MB、cTnI水平、ST段回落程度、术中最大扩张压力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冠状动脉开通时间长、CK-MB与cTnI水平高、先预扩张再支架、术中扩张压力大等可能有关,无复流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流正常者,AMI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分叉痛变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7例中,采用DK Crush技术25例、Balloon Crush技术15例,Reverse Crush技术7例,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94枚,2例未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45/47),所有患者术后无发生严重急性并发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随访2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47)。结论: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性好,且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诊收治65例老年AMI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70.5岁。男50例,女15例。合并心源性休克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A型病变11例,B型病变20例,C型病变34例。共植入72枚支架,术后随访并定期做超声心动图及核素灌注显像。结果 成功63例,成功率97.2%。支架植入后近期死亡2例,远期无死亡。无再梗死发生,病死率3.3%,再狭窄率6.3%,术后3个月以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4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可降低AMI及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率,改善心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所以早期使梗死相关动脉(IRA)有效恢复其前向血流,使缺血心肌尽快恢复再灌注是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目前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急诊PCI术)由于可使闭塞的冠脉迅速再通,改善心肌供血,充分挽救濒死的心肌,已成为心肌梗死后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李芝峰和袁正强等比较发现,与传统药物保守治疗方法、静脉溶栓法相比,急诊PCI术可使IRA更有效地充分开通,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住院死亡率。目前虽然有关急诊PCI术后护理的相关论文比较多,然而PCI术后护理的难点、重点暂无比较全面的综述,针对这一点,笔者主要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氧疗的护理、心理干预、康复护理等4个护理重点对急诊PCI术后的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小血管病变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1例STEMI小血管病变患者128处罪犯病变行PCI治疗,共置入了136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结果121例PCI均成功,未发生与PCI有关的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死于心脏破裂,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12个月临床随访,有2例术后5个月再次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STEMI小血管病变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照研究超急性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及介入治疗前肌钙蛋白水平,分为超急性期组(49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支架植入成功率、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随访结果,并将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组比对照组支架植入成功率更高,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肌钙蛋白(OR=4.377,95%CI:1.292 14.826,P=0.018)是STEMI患者急诊支架术后1年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急性期的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处于超急性期的SEMI患者及早行急诊PCI能进一步降低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AMI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n =43)和对照组( n =41),对照组行急诊PCI术及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血流 TIMI 3级(血流恢复正常)的例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CK‐MB峰值及LVEF均较对照组低,CK‐MB峰值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早,冠状动脉血流TIMI 3级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随访术后6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在AMI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的患者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临床疗效安全可靠,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5月—2005年10月间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67例,在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靶病变植入DES。术后前瞻性随访300d,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再梗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67例患者中,伴糖尿病者占20.9%,多支病变者占71.6%。67例患者共植入84枚DES,64例(95.5%)术终血流达到TIMI-3级。住院期间4例(6.0%)患者死亡,1例(1.5%)术后当天发生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引起非致死性再梗而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出院至术后300d随访期间,2例(3.0%)死亡,无一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非致死性再梗或因造影或临床再狭窄需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论:DES应用于ST段抬高型AMI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且可以明显降低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