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制备出大量较为纯净的单结合胆红素的基础上,对58例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38例、色素性结石20例)和18例非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胆汁中3种不同比例的MCB对胆固醇成核时间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中胆固醇成核时间分别为:430±2.17天、355±195天和250±156天;色素性结石患者胆汁中分别为:830±252天、745±190天和695±235天;非结石患者胆汁中分别为:783±278天、578±207天和456±204天。胆固醇结石和非结石患者胆汁中随MCB比例的增加,胆固醇成核时间显著地缩短(P<0.01);而色素性结石患者胆汁中MCB比例的增加对胆固醇成核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提示MCB有促胆固醇成核的倾向;可能在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早期起一个始动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25例胆囊结石和l2例非胆囊结石患者的成核时间(NT),并探讨其与胆固醇饱和度(CSI)和胆汁总蛋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胆固醇性结石组的NT为8.4±7.1天,比胆色素性结石NT18.3±6.0天和非胆囊结石NT20.5±1.7日明显缩短(P<0.01)。胆固醇性结石患者的NT与CS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NT长短与胆汁CSI程度无关。NT缩短患者,胆汁中总蛋白浓度增加,提示胆汁中蛋白质是影响NT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单结合胆红素促成核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目的在于探讨人类胆汁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沉淀特性的胆红素组份,单结合胆红素(MCB)对胆固醇过饱和胆汁可能具有的促成核活性。作者应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胆红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技术,从人胆汁中首先获得结合型胆红素,再经分离、纯化及二次制备手段提取MCB。然后按照Kibe氏配方,制备出胆固醇饱和指数为1.2,总脂浓度为10g/dl,BS/PL为2.3的人工模拟胆汁,并观察在该胆汁中分别加入MCB170μM、MCB340μM时成核时间(NT)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1)三组NT值依次为3.33±0.52天,2.17±0.41天和5.83±0.75天;(2)无论是两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或两实验组间NT值比较,均P<0.05;(3)按照Holzbach计算两组与对照组NT值得出成核活性分别为0.5712和0.3722。证实MCB在过饱和的人工模拟胆汁中具有明显的与剂量有关的促成核活性(NA)。当其剂量达到340μM时,其成核活性甚至比糖蛋白(NA为0.5636)更强。  相似文献   

4.
收集人体胆囊63份,其中16份无结石为非结石组,47份为有胆固醇结石之胆囊为结石组。测定胆囊组织巨噬细胞(M)数量、胆囊粘膜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结果:结石组胆囊组织内M数量明显高于非结石组(分别为4101.90±295.72、572.13±30.07AU,P<0.01);结石组胆囊粘膜TNF、IL-1的含量亦显著高于非结石组(TNF分别为18.12±2.03、4.45±0.39ng/mg,P<0.001。IL-1分别为102.42±7.84、66.75±9.50u/mg蛋白,P<0.05)。结果提示:胆囊组织M中的活化及其释放的TNF、IL-1与胆囊组织炎症反应和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致胆固醇结石饮食对肝脏微粒体膜成分及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影响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的因素。方法 通过饮食诱发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检测小鼠胆汁中胆红素马分、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苷醛转移酶(B-UGT)活性及肝脏微粒体膜脂质成分和微粒体膜流动性变化。结果 胆固醇结石小鼠肝脏B-UGT活性比正常对照低(P〈0.01),而胆汁中单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升高(P〈0.01),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  相似文献   

6.
单结合型胆红素与胆石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实验性胆结石豚鼠的胆汁和胆石,人类各型胆结石及胆汁保温沉淀和溶血性黄疸模型动物的胆汁中胆红素组分的含量及变化。发现:成石豚鼠的胆石及胆囊胆汁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单结合胆红素(MCB),分别占总胆红素的1/3和2/3。MCB在人类胆红素石和胆固醇核心中分别占总色素的2.3%和14.9%,而黑色结石中则有一种MCB异构体的色素占9.6%。MCB%和UCB%在保温孵育的人胆汁上清和沉淀中含量相当,双结  相似文献   

7.
对正常对照组(Con组,n=10)、胆道单纯不全梗阻组(BO组,n=45)和胆道不全梗阻加感染组(BOI组,n=45)兔的血清和胆汁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对比研究。结果发现:BO组和BOI组各时相的血清IgA浓度均明显高于Con组(P<0.001),血清中IgG浓度还随结石形成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胆汁细菌培养阴性者胆汁中IgG和IgA浓度高于Con组(P<0.05),胆汁细菌培养阳性者胆汁中免疫球蛋白浓度略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兔胆红素钙结石形成过程中,血清和胆汁中免疫球蛋白发生明显改变,而胆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又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IgA在成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33.5KDa胆汁泡蛋白促成核活性及其对泡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33.5kDa泡蛋白在胆固醇成核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技术结合PAGE电泳及区带定位法制备33.5kDa泡蛋白;并将其加入Smal模拟胆汁及综合模拟胆汁作为试验组,相应地以人体白蛋白为对照组,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胆固醇成核时间,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模拟胆汁泡的大小、形态及数量。结果Smal试验组成核时间为3.83±0.31天,对照组为12.33±0.56天(P<0.001);综合试验组平均成核时间为3.17±0.17天,而对照组长达10.33±0.21天(P<0.001)。随着时间的推移,Smal试验组及综合试验组泡逐渐增大、聚集、融合,最终形成巨大复层泡。两组均较相应的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33.5kDa泡蛋白具有很强的促进泡形成、聚集、融合及胆固醇单水结晶析出的作用(成核活性约为0.310)。  相似文献   

9.
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促/抑成核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是胆汁中胆固醇/磷脂和胆汁酸盐的比值升高,胆固醇处于绝对或相对过饱和状态,胆固醇单水结晶(CMC)形成、生长、凝聚和固化的结果。CMC的形成分为“成核”和“结晶生长”两个步骤。实验发现约40%~80%的正常人胆囊胆汁同样处于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运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基因及其蛋白在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促成核作用。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的两所医院施行择期胆囊切除术的25例胆固醇结石患者和9例肝移植供体的正常胆囊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患者胆囊组织中TTR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构建Small和综合模拟胆汁体系,分别加入TTR和白蛋白(ALB),再通过Holan成核时间法和Holzbach法分别检测成核时间和成核活性。结果 胆固醇结石组TTR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1±0.78和3.95±0.09,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85±0.63和1.53±0.08 (P<0.05)。在Small模拟胆汁体系中,观察至21 d时,TTR组的成核时间为(14.5±1.3) d,ALB组为(18.0±0.8) d,TTR的成核活性为0.81;在综合模拟胆汁体系中,TTR组的成核时间为(13.5±0.6) d,ALB组为(18.5±1.3) d,TTR的成核活性为0.73。TTR组的成核时间均较短(P<0.01)。结论 TTR在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在体外模拟胆汁体系中表现出促成核活性,提示其参与了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肾功能和原发性高血压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8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进行了肾功能、骨矿物测量及血Ca、P、ALP、Scr、及尿Ccr、Ca、P的检测,同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EH组尿Ca排泄量、血PTH高于正常人(P<0.05);EH组血Ca、P、ALP、Scr、尿Ccr、P排泄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EH组BMC、BMC/BW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BMC、BMC/BW值与尿Ca排泄量、血PTH呈负相关(r=-0.213,P<0.05);EH组OP的发生率为20.9%,其中男性20.6%,女性为21.3%,男、女之间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通过药物诱导肝脏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表达,观察其对胆固醇结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对3组C57BL/6小鼠50只分别予正常商品饲料(对照组,N组)10只,致石饮食(胆石组,G组)20只,另一组在致右饮食中加0.05%苯巴比妥(苯巴比妥组,P组)20只,6周后观察结石形成率,检测结石中胆固醇沉淀量,经较肝脏B-UGT活性及其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胆汁中胆工素成份,血脂变化。结果P组与G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中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骨代谢变化,我们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对98例中老年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63人进行骨密度测量比较,同时对DM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钙、血磷、血AKP及尿钙、尿磷测定。结果提示:(1)BMD降低35例,占35.7%,男性BMD降低发生率为32.8%,(P<0.05),女性BMD降低率为40.0%,(P<0.01);(2)DM患者BMD正常组与降低组的各项血尿生化指标(血Ca、P、AKP、FBG、FINS,尿Ca、P)无显著差异(P>0.05);(3)DM患者各病程组间BMD无显著差异(P>0.05),病程与BMD亦无明显相关;(4)除血Ca外(BMD与血Ca有明显相关,r=0.25,P<0.05),BMD与它们之间亦无明显相关,说明一般血尿生化指标对中老年DM患者的骨代谢变化不敏感、无特异性、不可靠。而BMD检查则可早期发现骨量减少,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骨折的危险性,不失为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40日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C),糖尿病(D),糖尿病胰岛素及时治疗(DCIR)和糖尿病胰岛素延迟治疗(DDIR)组,进行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睾酮D组最低,培养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DCIR、DDIR和D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及0.001),cAMP分泌量DDIR和D组显著低于C和D分别的CIR组(P<0.01);睾丸组织雄激素结合蛋白(ABP)水平,DDIR组显著高于C和D组(分别为P<0.05及P<0.01),其它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培养支持细胞ABP分泌量D组显著低于C和DCIR组(P<0.05),cAMP分泌量DDIR和D组显著低于C和DCIR组(P<0.01)。  相似文献   

15.
传统术式,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Luo K  Lin S  Yang Y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60-662
为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作者就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300例(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0例(B组)、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00例(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天数和住院天数等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比B、C两组长(P<0.05)。B、C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天数及住院时间相近似。并发症发生率A组(0.33%)比B组(1.66%)低,而C组未出现1例并发症(P<0.05)。综合三组疗效对比,C组明显优于A、B两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氨甲苯酸和抑肽酶的止血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于体外循环(CPB)前、中、后给予氨甲苯酸共750mg;B组CPB中给予抑肽酶200万U;并设一对照组。结果氨甲苯酸使CPB中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明显缩短,追加肝素量较另两组显著增加(P<0.05),24小时胸液量较对照组减少23%(P>0.05)。抑肽酶使CPB中ACT略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对肝素用量无影响,24小时胸液减少35%(P<0.05)。两用药组术中术后库血用量均显著减少(P<0.01),术后胸液量相似(P>0.05)。结论氨甲苯酸止血疗效弱并缩短ACT及明显增加肝素用量,不如抑肽酶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分破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ang Y  Cao Y  Tan W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57-659
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分破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作者选择20例胆囊未破患者(A组)、10例胆囊分破患者(B组)和10例开腹手术患者(C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B组和C组术后第1天至第5天或第7天时肺功能指标仍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仅在术后第1天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和B组二组间比较时肺功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B、C组比较手术后第7天时差异仍有显著意义(P<0.05),A组术后肺功能明显优于B、C组。说明术后腹膜炎是术后肺功能下降的又一重要原因,小气道功能也明显下降。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分破胆囊或造成出血,以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EC) 患者红细胞(RBC) 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125 例高发区EC患者、55 名健康志愿者。比较患者组与常人组RBC免疫功能;患者组以TNM 分期、围术期分层比较。结果 患者RBCC3b 受体花环率降低( P < 0 .05);RBC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 P < 0.05) ;血清RBC免疫抑制因子含量增多( P< 0.05) ;RBC免疫促进因子含量降低( P< 0 .05) 。患者肿瘤RBC花环,如直向肿瘤RBC花环率、促肿瘤RBC花环率、协同肿瘤RBC 花环率、自然肿瘤RBC花环试验均有降低( P<0 .05)。结论 EC患者RBC免疫功能低下,其受抑程度与患者病变的早晚有关;手术可加剧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9.
补肾方剂及不同分离组份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新生SD大鼠头盖骨获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培养24小时,换含药培养液,继续培养72小时。细胞增殖检测用MTT法。并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补肾全方提取液直接加入细胞培养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但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将其吸收成分(鼠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对细胞增殖无作用。将全方不同分离组份直接加入细胞培养,B组份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A、C、D组份无作用(P>0.05);用不同分离组份吸收成分(鼠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则A组份有促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B、D组份抑制细胞增殖(P<0.05~0.01),C组份无作用(P>0.05)。综合两种加药方式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推测补肾全方的A、B、D组份可能为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的药理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胰胆返流与胆道癌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杂种犬15条,随机分为3组。A组胰腺与胆囊吻合,B组胰管开口段上十二指肠与胆囊吻合;C组空肠与胆囊吻合。三组动物分别于术后4个月~9个月处死病检。结果A、B组术后胆汁淀粉酶明显比术前高(P>0.01);C组术前后胆汁淀粉酶变化不大(P>0.05)。说明A、B组有胰液流入胆囊内。A、B组5条犬胆囊内有胆泥,C组无胆泥。A、B组胆囊粘膜上皮增生明显,3只形成腺肌瘤,2只呈腺瘤样增生,大部分有粘液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