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梗阻性黄疸肝内增生胆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对增生胆管的影响。方法:应用末端脱氧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大鼠胆道梗阻及胆肠内引流术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胆管增生的关系。结果:胆道梗阻后,肝内胆管明显增生,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早期胆肠内引流术后,增生的胆管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胆道梗阻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清除过度增生的胆管有关,是机体维持自身组织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早期胆肠内引流术后,随着增生的胆管减少,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总管急性梗阻时胆道压力、胆管扩张、黄疸三者的关系.方法 犬10条,在十二指肠上缘的胆总管内置入连接自动测压装置系统直经为3.5mm的小管,先测胆道基础压和胆总管直径,然后转开三通开关,通过直经3.5mm小管向胆总管内滴入美蓝盐水(NS 100 ml+美兰60 mg),20滴/min,等于造成胆道梗阻,按结果中显示的时间段测量胆道压力和胆总管直径,并观察美兰染色的胆汁返流至肝脏的情况.结果 滴人美兰盐水前,胆道压力为<8 mm Hg(1 mm Hg =0.133 kPa),胆总管直径为4.0mm,肝脏色泽正常.经3.5 mm测压管向胆管内滴入美兰盐水7 min后,胆道压力上升至15.42 mm Hg,胆总管直径增宽至5.5 mm;15 min后,胆道压力上升至20mm Hg,胆总管直径6mm,肝脏开始变蓝、表示胆管内胆汁巳向肝内染色返流;30 min后,胆道压力上升至34 mm Hg,胆总管直径6.7mm,肝脏美蓝染色加深;45 min后,胆道压力21 mm Hg,胆总管直径7.5 mm,肝脏呈深蓝色;60 min后,胆道压力18 mm Hg,胆总管直径7.5 mm.结论 胆道压力升高后先有胆管扩张,后有黄疸;在一定范围内,胆管扩张程度与胆道压力呈正相关;黄疸程度与胆道压力和胆管扩张程度呈正相关.但胆道压力上升至34 mm Hg时不再升高,胆管扩张至7.5mm时不再扩张,表明胆道压力和胆管扩张均有一定的自限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胆道梗阻后肝脏损伤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胆总管结扎)和对照组(假手术),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的一般情况、黄疸、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实验组术后出现体质量降低、活动减少和明显的黄疸,但3d后均有所改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明显升高,3d达到高峰,之后缓慢降低;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迅速增加,1~2 d达到高峰,3d后迅速下降;碱性磷酸酶( ALP)于术后2d达到高峰,3d后逐渐下降;术后肝组织Metavir评分逐渐增加,3d时开始出现明显胶原纤维增生.结论:肝脏急性损伤期在急性胆道梗阻后1周内期间2~3 d进展达高峰,并出现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猪胆汁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猪胆汁性肝纤维化时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u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分析其在肝纤维化形成初始阶段的作用。方法:20只普通猪行胆总管结扎制作胆汁性肝纤维化模型,术前和术3后取其肝组织作样本自身对照,用原位杂交法研究uPA和MMP-2和mRNA表达改变。结果:术后4周肝细胞呈灶状坏死,胆管扩张,淤胆,部分胆管充满脓性胆汁;正常纤维塌陷,纤维组织增生,连接成片,胆管周围纤维增多,原位杂交显示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增多,增生,向肝细胞坏死区聚,uPA和MMP-2表达胞浆呈强阳性。经图像分析术前和术后两者平均吸光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MMP-2和uPA在肝纤维化的早期参与ECM的重塑和肝小叶的改建。  相似文献   

5.
大鼠胆总管结扎(BDL)模型已有描述,并提出胆道梗阻的急性期是胆管结扎后1周~`[1].本研究详述BDL后不同时间点相关变化,为急性胆道梗阻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吉非替尼对肝内病变胆管上皮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抑制胆管上皮细胞过度增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间住院需要手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61例,年龄25~65岁(平均46.9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术中在病变胆管内留置细导管,术后灌注吉非替尼溶液;对照组31例只作T管引流。分别于术中、术后6周和12周行胆道镜碎石及取石的同时,活检灌注处的病变胆管壁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观察组织学变化和EGFR的表达。结果术中,2组胆管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及EGFR蛋白和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术后6周和12周,治疗组的胆管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腺体增殖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EGFR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EGFR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GFR在慢性增生性胆管炎中呈过表达状态,术后局部持续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能够特异性地阻断EGFR的激活和表达,能有效地抑制术后胆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7.
金石散对胆道梗阻性胆汁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金石散对胆汁性肝纤维化的防治效应。方法:大鼠经手术结扎胆总管造成胆道完全梗阻,以血清碱性磷酸酶(s.ALP)、谷丙转氨酸(s.ALT)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HYP)和脱氧核糖核酸(h.DNA)为指标,观察造模同时服用和胆道再通后经口投予金石散的防治效果。结果:胆总管梗阻后及复通后1周时s.ALP、ALT及h.HYP均明显增高,h.DNA明显降低,肝组织呈明显的淤胆及胆汁性肝纤维化病变;而用金石散防治则能显著改善上述变化。结论:金石散对胆总管梗阻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及胆汁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尤以胆流复通后为佳。  相似文献   

8.
有一部分慢性胰腺炎(CP)病人具有胰头肿大,其纵径可超过4cm,明显的甚至引起十二指肠、门静脉、主胰管和胆总管梗阻而需要手木切除。已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于(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过度表达与胰腺的纤维化有关。已知C-erbB-2原癌基因是EGF受体的同系物,编码是185kD透膜生长因子受体p185,后者可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胆管上皮细胞株,加入雌激素17β-雌二醇作用于人胆管上皮细胞,用CCK8方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人胆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胆管上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a、ER-β)表达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述两种培养条件下胆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分泌水平.将雌激素组与无雌激素组(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雌激素可以促进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雌激素组的人胆管上皮细胞ER-α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清中的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17β雌二醇可以诱导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为其作用于胆管上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而发生生物学效应提供了进一步证据,此外,我们的研究提示雌激素17β-雌二醇可以诱导人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路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化学性栓塞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肝内胆管结石动物模型评估胆道化学性栓塞能否达预防结石复发和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结果栓塞胆管的粘膜上皮完全消失,被增生的胶原纤维取代,从而有效的根除了慢性增生性胆管炎;各级靶胆管腔均被栓塞剂填充,因而也无结石产生。在栓塞肝叶的周边部可见完全纤维化区域,达到了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并有效的解决肝内胆管狭窄和结石复发的问题。结论胆道化学性栓塞有可能达到预防结石产生的目的,同时也可能达到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肝胆管结石的开腹手术方式及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新  张效东 《腹部外科》2007,20(6):333-335
肝胆管结石病又称为肝内胆管结石病,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及其肝内各级胆管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炎症、狭窄、纤维化、萎缩、丧失功能等病变。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肝内胆管扩张和狭窄,并胆道机械性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损害。虽然全国调查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在  相似文献   

12.
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化学性栓塞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肝内胆管结石动物模型评估胆道化学性栓塞能否达预防结石复发和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结果 栓塞胆管的粘膜上皮完全消失,被增生的胶原纤维取代,从而有效的根除了慢性增生性胆管炎;各级靶胆管腔均被栓塞剂填充,因而也无结石产生。在栓塞肝叶的周边部可见完全纤维化区域,达到了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并有效的解决肝内胆管狭窄和结石复发的问题。结论 胆道化学性栓塞有可能达到预防结石产生的目的,同时也可能达到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大鼠移植肝胆管病模型并评估其意义.方法 将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4组:(1)长时间(12 h)冷保存组(n=24):同基因系近交系大鼠♂Wistar→♂Wistar,所获供肝于4℃UW液保存12 h后行两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rat liver 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ROLT).术中利用内支架管直接对合供、受体肝总动脉及肝外胆管;(2)慢性排斥反应组(低剂量环孢素每天1 mg/kg,冷缺血时间1 h)(n=24):异基因近交系大鼠♂DA→♂Lewis.供肝于4℃UW液保存1h后同法行ROLT; (3)对照组(冷保存时间1 h)(n=24):同基因系近交系大鼠♂Wistar→♂Wistar,供肝于4℃UW液保存1h后同法行ROLT; (4)假手术组(n=24):♂Wistar大鼠,只进行开关腹手术.观察术后16周内各组大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大鼠肝脏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在长时间冷保存组和慢性排斥反应组,术后大鼠意识恢复慢,胆道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肝内汇管区胆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明显.16周时可见肝小叶被增生胆管分隔,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增生胆管上皮细胞萎缩、坏死、胞浆消失,仅见固缩的细胞核.胆管周围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肝内小动脉闭塞或消失.结论 通过供肝长时间冷保存或诱导慢性排斥反应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移植肝胆管病模型.该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胆管病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用经肝胆道造影的方法,可能显示外科黄疸患者的肝内胆管不扩张,胆总管可以扩张或不扩张。作者为150例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16例有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通障碍,但无肝内胆管扩张,其中5例的胆总管呈现扩张。这16例的黄疸原因是肝门转移癌,良性狭窄和结石。上述的矛盾现象,即胆道梗阻而无肝内胆管扩张,可用 Laplace 定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胆道三维重建技术协助胆道梗阻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64层CT胆道三维重建(spiral CT cholangiograply,SCTC)在胆道梗阻中的运用价值和优缺点.方法 对20例胆道梗阻患者,包括肝门部胆管癌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胰头肿物4例,胆管狭窄2例进行SCTC检查,了解胆道树成像的图像质量以及对梗阻性质判断的准确率.结果 8例肝门部胆管癌中6例患者得到较完美的胆道树成像,2例患者胆道树部分显影.7例患者的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手术探查一致.4例胰头肿物、2例胆管狭窄、1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术前SCTC均能得到较完美的胆道树成像,能准确提示梗阻的部位和病因.5例复杂的左右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虽能正确提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分布和位置,但难以得到较完美的胆道树成像.结论 SCTC可作为除复杂左右肝内结石外的胆道梗阻患者的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其运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残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结石112例临床资料,行肝叶(段)切除术29例,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肝叶(段)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9例.结果:术后残石28例(25.0%),经胆道镜等技术取石后残石4例(3.6%),再次手术2例(1.8%).结论:残石率为3.6%,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配合胆道镜治疗,可有降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人增生胆管上皮细胞(BECs)的原代培养.方法 通过胶原酶消化、机械分离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扩张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建立原代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培养的胆管上皮细胞表达CK-19、E-cadherin、Vimentin、α-SMA和S100A4进行特性鉴定.结果 BECs的贴壁成活率高,原代培养细胞生长速度快;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K-19和E-cadherin表达阳性,间质细胞标志Vimentin表达弱阳性或阴性,α-SMA表达阴性,但上皮间质表型转变标志蛋白S100A4呈阳性表达.结论 本方法经济、简便、易行,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增生的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获得了高纯度的BECs(>98%);发现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发生了上皮间质表型转变,可能是参与胆汁性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缺血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自分泌VEGF-A、B、C及其受体(VEGFR)-1、2、3的影响;方法:对行常规改良Gao's肝移植术后的大鼠,分别实施二次手术:结扎肝动脉(HAL组);肝动脉微球注射并肝动脉结扎(MS+HAL组);对照组(SO组):肝动脉不做缺血处理.术后3、7 d处死动物,取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1)VEGFR-1的蛋白表达在各组中或未见表达,或表达极弱.术后3、7 d HAL组及MS+HAL组的的VEGF-A、B、C及VEGFR-2、3各项免疫组化阳性胆管上皮细胞的计数值均明显低于SO组,P<0.05.(2)各组均有VEGF-A、B、CmRNA及VEG-FR-1、2、3 mRNA的表达,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缺血时,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自分泌并过度表达VEGF及其受体,从而促进胆管上皮细胞的代偿性增生.  相似文献   

19.
对21例择期手术,行定位取材获得5例左右肝管汇合部狭窄、7例I级肝管狭窄、7例Ⅱ级肝管汇合部狭窄、10例Ⅱ级肝管狭窄及10例Ⅲ级肝管汇合部狭窄标本进行连续组织学观察,并对其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狭窄胆管的上皮完整,上皮细胞增生,线粒体脱颗粒、断嵴,内质网扩张,提示狭窄胆管上皮细胞的功能有障碍;②狭窄胆管及周围组织粘液腺大量增生,在腺体破坏区有局部纤维化,并可参与胆管壁纤维化;③在各部位狭窄胆管壁组织中,可见部分弹性纤维断裂,排列紊乱,使狭窄胆管壁的应变能力减弱;④狭窄胆管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可见玻璃样变性,其体积密度较正常胆管相应部位增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胆道消融剂选择性胆道消融栓塞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无水乙醇、醋酸、盐酸、氢氧化钠分别消融胆道,OB胶栓塞巴马小型猪左外叶胆管,观察术后肝功及病理变化。结果术后各组肝功能各项指标除白蛋白外,均出现一过性增高,术后两周内恢复正常。无水乙醇肝功变化没有其他组显著。其它各组坏死范围较无水乙醇大。其中氢氧化钠出现急性肝坏死,醋酸坏死范围大于左外叶。光镜下左外叶汇管区纤维明显增生,肝细胞数目减少,假小叶形成。Masson染色提示胶原纤维显著增生。结论无水乙醇与OB胶联合使用,行选择性胆道消融栓塞能使消融栓塞胆道引流区域肝组织萎缩纤维化,肝内假小叶形成。而且对机体影响最小,是目前安全的胆道消融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