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白芨浆对甲基叔丁醚灌注溶石时动物的胆囊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6只,观察白芨对甲基叔丁醚溶解胆结石的溶石率及白芨对胆囊黏膜的影响.结果 白芨对甲基叔丁醚溶解胆结石的溶石率无明显影响(B组92.54%,C组91.11%,D组91.28%,P>0.05);白芨对胆囊壁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明显减轻甲基叔丁醚的副作用.结论 白芨解除了甲基叔丁醚灌注溶石的副作用,为灌注溶石的广泛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4.
白芨在甲基叔丁醚灌注溶解胆囊结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2条犬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通过经皮经肝、胆囊床胆囊置管灌注甲基叔丁醚(MTBE)溶石前灌注一定量的白芨;第二组仅灌注MTBE作为对照。溶石完成后第一天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第一组犬胆囊粘膜光滑完整,粘膜下未见炎症改变;第二组粘膜上年广泛糜烂脱落,粘膜下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这表明白芨能有效地使胆囊粘膜避免MTBE溶石时所造成的直接接触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25例胆囊结石和l2例非胆囊结石患者的成核时间(NT),并探讨其与胆固醇饱和度(CSI)和胆汁总蛋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胆固醇性结石组的NT为8.4±7.1天,比胆色素性结石NT18.3±6.0天和非胆囊结石NT20.5±1.7日明显缩短(P<0.01)。胆固醇性结石患者的NT与CS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NT长短与胆汁CSI程度无关。NT缩短患者,胆汁中总蛋白浓度增加,提示胆汁中蛋白质是影响NT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胆固醇结石成因的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固醇结石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胆固醇结石成因复杂 ,现在一般认为是如下三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1.胆固醇溶解体系的热力学平衡紊乱 ,2 .胆道运动动力学异常 ,3.胆汁中促、抑成核因子动力学失衡。有关这些方面的基因研究以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细菌参与的基因证据已取得一些进展 ,现就这些研究情况作一复习。对小鼠的实验模型和仓鼠的不同种系的研究支持有致石基因存在 [1 ]。Khanuja等 [2 ]发现易患胆石症的 C5 7AKXL 系小鼠和抗胆石症的 AKR系小鼠以及两系小鼠的杂交株 ADXL系小鼠的胆石症发病率有显著差异 ,认…  相似文献   

8.
细菌与胆固醇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在胆固醇结石中扩增到细菌NDA后,细菌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重新受到重视。幽门螺杆菌在胆道疾病中的作用也是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细菌及幽门螺杆菌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胆囊胆固醇息肉与胆固醇结石的胆汁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囊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息肉病人的胆囊胆汁成分,探讨胆固醇结石和胆固醇息肉形成中各种成分的差异。方法测定20例胆囊胆固醇息肉(息肉组)、2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结石组)和10例非肝胆疾病(对照组)的胆囊胆汁成分。采用HITACHI-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汁酸(TBA)、磷脂(PL)和总胆固醇(TC);氨基己糖比色法测定糖蛋白;ORION-720A型数字离子酸度计测定游离Ca^2+浓度及pH值;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8种结合胆汁酸的含量。结果息肉组和结石组TC[(14.0±0.5)mmol/L,(18.6±1.2)mmol/L]、CSI(1.217±0.039,1.565±0.087)、三羟/二羟胆汁酸比值(0.702±0.084,0.763±0.0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C(9.1±0.8)mmol/L、CSI(0.812±0.075)、三羟/二羟胆汁酸比值(0.585±0.067)(P〈0.05),而且上述指标结石组显著高于息肉组(P〈0.05)。2组TBA含量分别为(110.7±14.8)mmol/L、(105.8±16.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37.6±33.1)mmol/L(P〈0.05)。结石组糖蛋白(1.8±0.2)mmol/L、游离Ca^2+(2.2±0.3)mmol/L及pH值(7.9±0.3)显著高于息肉组和对照组糖蛋白(0.6±0.1)mmol/L,(0.7±0.1)mmol/L、游离Ca^2+(1.2±0.2)mmol/L,(1.1±0.1)mmol/L、pH值(7.0±0.1),(6.9±0.2)(P〈0.05)。结石组甘氨胆酸(G)/牛磺胆酸(T)比值(2.777±0.217)显著低于息肉组(3.624±0.465)和对照组(3.960±0.377)(P〈0.05);结石组和息肉组PL/TBA(0.311±0.044,0.292±0.036)显著高于对照组(0.241±0.082)(P〈0.05)。结论胆囊胆汁中总胆汁酸含量的降低和总胆固醇浓度的升高,是形成胆固醇结石和胆固醇息肉的共同因素。结合胆汁酸构成比例、pH值、糖蛋白及游离钙离子浓度在胆囊胆固醇息肉及结石的胆汁中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11.
胆囊Ⅲ号方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胆囊Ⅲ号方对诱石饲料诱发豚鼠胆囊产生的胆固醇结石有预防作用,主要通过其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改善脂代谢紊乱,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促使胆汁分泌,降低胆汁胆固醇浓度,增加胆盐和磷脂浓度,从而降低胆汁的致石性,胆囊Ⅲ号方还能升高血清A/G比率,改善豚鼠肝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细菌与胆固醇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Maki等确立了细菌在棕色素结石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虽然19世纪Moynihan(1856)和Naun-yn(1892)朦胧地提出细菌学说,但自建立Small三角学说以来,医学界始终认为胆固醇结石的发病机制以非生理性胆固醇过饱和、胆汁促抗成核失衡以及胆囊局部因素为基础,不包括细菌。直至1995年,德国Swidsinski等的研究才又使人们关注细菌与胆固醇结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胆固醇结石形成与肝脏超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与肝脏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仓鼠制成胆固醇结石症模型,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并分析胆固醇结石症仓鼠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核形态异常,线粒体显著增生,内质网和高尔基氏器少且肿胀,细胞质内有无膜南空泡和致密颗粒。  相似文献   

14.
月见草油预防豚鼠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胆固醇结石患者和非胆石患者固醇携带蛋白2(SC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探讨SNP与胆固醇结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了58例散发胆固醇结石病人和50例非胆石病人SCP2基因的部分启动子区、全部编码区及部分3,未翻译区序列.结果:SCP2基因第14外显子检出变异DNA单链泳动条带.58例散发胆固醇结石病人中共有31例检测出变异DNA单链泳动带,突变率为53.45%;而50例非胆石病人仅有7例检测到变异泳动带,突变率为14.00%;两组突变率差异有显著性(x2=20.123,P<0.001).部分病例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G284→A碱基颠换,为同义突变.结论:SCP2基因 284位点突变不影响SC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但G284→A的基因型频率在胆固醇结石患者较非胆固醇结石病人为高,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载脂蛋白E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基因多态性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0例健康人和4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Apo E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Apo E基因型E3/4的频率23%(9/4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4/60)(P〈0.05),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组ε4等位基因频率为15%(12/80),明显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前瞻性研究,建立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用中药防石方及熊去氧胆酸防治胆固醇结石。结果发现两者均有防治胆固醇结石的作用,但防石方有明显的抗肝脏脂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能饮食诱发胆固醇结石一般认为是由于胆固醇直按摄入或脂肪及糖在肝内的转化增多,增加了胆汁胆固醇的分泌,使其过饱和成为结石形成原因之一。月见草油主要有效成分是γ-亚麻酸,具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糖等药理作用。我们通过动物实验以观察月见草油预防胆固醇结石的作用并探讨其机理。1 1%#11材料与方法豚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300~500g/只(由解放军兽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致石组饲正常饲料加20%葡萄糖粉及1.5%胆固醇粉(北京化工厂产品);实验组饲致石饮食加月见草油2ml/(kg·d)(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产品);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免疫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发现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免疫有关系,本文将介绍这方面研究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电镜观察胆固醇结石内细菌的存在。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胆石症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54.6岁(35∽72岁),其中胆囊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6例。利用透射电镜对结石进行细菌学观察。结果 在胆固醇结晶中和结石核心均发现有细菌样结构,呈卵圆形及长卵圆形,菌壁样结构不清晰,内部结构基本消失,细胞器、细胞核等结构均不可见。结论 胆固醇结石中有细菌样物质存在,位于结石的核心和外周,提示细菌在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中可能充当了始动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