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囊结石时胆囊粘膜的病理损害及其与胆囊癌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胆囊结石时胆囊粘膜的病理损害过程中细胞DNA及核仁形成体区嗜银蛋白(Agnor)含量的改变,探讨各型病理改变在胆囊癌发病中的位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56例胆囊结石及9例合并结石的胆囊癌标本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胆结石引起胆囊粘膜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及胆囊癌的发生率分别为75.15%、19.39%、5.45%。引起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发生率为38.78%。从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到胆囊癌细胞Agnor蛋白及DNA含量逐级增高。结论 胆囊结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粘损伤,粘膜的非典型增生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及常规牯液组织化学方法对15例肝内结石病人及3例正常人肝脏的肝内胆管和胆囊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肝内结石病人肝内胆管壁内粘液腺大量增生.浆液腺及胆管上皮出现粘液化改变;胆囊粘膜基本完整,上皮也有轻度粘液化;胆囊与肝内胆管的凝集素受体表达存在一致性,阳性范围与粘液组织化学粘液染色区相对应.且均以岩藻糖及半乳糖含量最丰富。故认为肝内结石主要形成于肝内,胆囊也主动参与了所伴胆囊结石的形成。胆囊的改变不足以支持常规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化学及组织学的方法对15例胆囊结石病人和5例正常人的胆囊颈和胆囊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胆囊颈和胆囊管壁内也存在腺体和平滑肌。胆囊结石时胆囊颈和胆囊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粘膜上皮呈现粘液分泌改变;壁内粘液腺增生,粘液(包括中性、硫酸和羧酸粘液)细胞数增多,但以硫酸粘液细胞增多更明显;平滑肌纤维有退化变性,胶原纤维数量增多,弹力纤维数量减少。作者推测,胆囊结石时胆囊颈和胆囊管的改变可能对结石的形成及胆囊的排空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粘液组织化学及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5例肝内结石病人(其中5例伴有胆囊结石)及4例正常人的肝内胆管和胆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肝内结石病人肝内胆管壁内粘液腺大量增生,浆液腺及胆管上皮出现粘液化改变。胆囊粘膜在不伴有胆囊结石时结构完整,上皮粘液化程度轻,壁内腺体增生不明显;伴有胆囊结石时可出现部分破坏脱落,上皮粘液化程度重,壁内粘液腺轻度增生。肝内胆管与胆囊在凝集素受体类型表达上存在一致性,阳性范围与粘液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范围相对应,均以岩藻糖及半乳糖含量最丰富。故认为肝内结石成因在肝内,胆囊主动参与了所伴胆囊结石的形成。但肝内结石手术时不存在一律行胆囊切除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胆结石对胆囊粘膜的病理损害及其与胆囊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结石对胆囊粘膜的病理损害及这一过程中细胞DNA和AgNOR含量的改变,以探讨各型病理改变在胆囊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连续切除的胆囊标本进行病理及组化研究。结果:合并结石时胆囊粘膜的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胆囊癌发生率分别为75.2%、19.33%和5.4%;结石引起的化生率为38.8%;胆囊粘膜从单纯增生到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胆囊癌的AgNOR颗粒及面积与DNA倍体含量逐步增高;50岁以上结石患者的化生、不典型增生、DNA及AgNOR含量均明显增加。结论:胆囊结石病例的不典型增生明显增多,推测不典型增生是胆囊癌的重要癌前病变,50岁以上的结石患者胆囊癌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胆囊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场所,胆固醇结石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胆汗的物理化学成分改变,胆囊功能改变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粘膜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结石与肠道功能改变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胆囊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场所。胆固醇结石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胆汁的物理化学成分改变 ,胆囊功能改变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粘膜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结石与肠道功能改变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时胆囊粘膜的病理改变和癌胚抗原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结石对胆囊粘膜的病理影响,观察107例胆囊结石患者结石的性状、大小.对新鲜胆囊粘膜上皮用单克隆抗体癌胚抗原(CEA)标记,观察CEA的存在、程度、分布,分析了胆囊粘膜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胆囊粘膜的病理性损害逐渐加重.结石的物理性状在良性与恶性病变组间有相关关系;结石的大小.特别是结石直径≥10mm时.不仅使这种病理演变过程更加明显.而且引起胆囊癌变的危险因素也显著增加。通过对本组107例胆囊粘膜CEA标记.我们发现CEA膜型阳性难以区分胆囊粘膜的病变程度.但CEA浆型阳性对胆囊癌细胞及癌前病变具有特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脱氧核糖核酸扩增技术(PCRDNA)对胆囊结石患者胆汁、粘膜、结石、门静脉血细菌DNA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方法 70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其中男26例,女44例,年龄18~71岁,平均(43.62±12.02)岁,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同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患者近半年来无急性发作史。2.方法 (1)标本收集: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在无菌操作下分别收集门静脉血、胆汁、粘膜和结石[1]。(2)细菌引物:需氧菌包括大肠埃氏杆菌、伤寒杆菌、幽门螺…  相似文献   

10.
胆囊结石时胆囊粘膜的病理改变和癌胚抗原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7例胆囊结石进行了结石的性状、大小、数目、分布位置吸胆石成份的观察,并取新鲜胆囊粘膜上皮,用单克隆抗体癌胚抗原(CEA)标记,观察CEA和胆囊粘膜的病理情况结果提示胆囊结石的存在,加重了胆囊粘膜的病理性变化过程,促使胆囊粘膜由单纯增生演变为肠上皮化生,进而朝着不典型增生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时,不仅使这种病理演变过程更加明显,而且引起胆囊癌变的危险因素也显著增加。CEA膜型阴性难以区分胆囊粘膜的病变程度,但CEA浆型阳性对胆囊癌细胞及癌前病变具有特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D68在胆囊壁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与胆囊壁的脂质转运、胆固醇结石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PV-900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在34例胆固醇结石病人、19例非胆囊结石病人及15例对照组胆囊壁标本中的表达。结果CD68表达主要分布在胆囊粘膜上皮细胞顶侧,胆固醇结石病人、非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壁CD6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壁中CD68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和非胆囊结石病人的表达上调,反映了胆囊壁对脂质的吸收和转运功能,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胆固醇息肉并非真性肿瘤 ,多伴有一定程度的弥漫性胆固醇沉积 ,常见于胆囊 ,偶见于胆管 ,以往大多数文献着重讨论其病因学和病理改变 ,而关于其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研究少有报道 ,我们总结了本院近几年来收治的 4 2例胆囊胆固醇息肉的病例 ,就其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及临床表现 ,结合文献复习 ,探索其病因学机理及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   4 2例胆囊胆固醇息肉均发生在粘膜 ,其中 16例合并胆囊结石。年龄 :35~ 2 8岁之间。男性 2 8名 ,女性 14名。临床诊断为胆囊息肉 ,病人可有上腹疼痛 ,症状与慢性胆囊炎基本一致。2 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胆囊结石病与幽门螺杆菌及弯曲菌感染的关系 ,我们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 )对 44例患者的胆囊结石 ,胆汁 ,胆囊粘膜进行了检测。一、材料和方法本院外科 44例行择期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5 0 .68± 9.70 )岁。 2 5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1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例胆汁和 18例正常胆囊粘膜作为对照。术中在无菌条件下收集胆石和胆汁 ,剪取胆囊粘膜 (胆汁缺失 10例 )。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既往史及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等。1.微需氧细菌培养 :在手术切除胆囊后 ,立即将胆汁及胆囊粘膜分…  相似文献   

14.
胆囊粘膜的吸收与分泌功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胆囊粘膜对肝胆汁的吸收作用,使其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各成份浓度成十倍地上升,促进结石形成.胆囊粘膜分泌的多种糖蛋白,也对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成份异常、胆囊动力学变化和胆囊结石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家兔胆囊结石动物模型进行了胆囊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除胆汁成份异常外,胆囊动力学变化参与了胆囊结石形成。消炎痛能减少胆汁粘蛋白含量抑制胆固醇成核过程而防止胆囊结石形成;而红霉素能通过促进胆囊收缩同时减少胆汁粘蛋白含量和促进胆囊排空,从而更有效地防止胆囊结石形成。提示:改善致石胆汁引起的胆囊动力学变化较改变胆汁成分更有利于防止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6.
���ҽ�ʯ������ϵͳ�ݸ˾�DNA���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病与螺杆茵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0~2002年44例胆囊结石病病人和18例正常对照。胆汁和胆囊黏膜标本接种于需氧、厌氧和微需氧培养基培养。利用两对特异性的螺杆茵16S rRNA基因引物对胆石核心、胆汁、胆囊黏膜行NP-PCR扩增,Southern杂交,并对PCR产物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的序列作比较,采用Neighbor-joining法绘制种系发生树。胆囊黏膜行Giemsa染色。结果胆汁和胆囊黏膜标本来发现螺杆茵生长。胆石、胆汁和胆囊黏膜的螺杆菌DNA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55%、38.24%和79.55%,对照组胆汁和胆囊黏膜检测为阴性;对2例胆石和2例胆囊黏膜的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分析,分别与F.rappini、H.cinaedi、H.pylori和H.canadensis的16S rRNA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螺杆菌DNA扩增阳性的标本Southerm杂交分析也为阳性;胆囊黏膜经Giemsa染色未见到类似螺杆茵茵体。结论本研究显示螺杆茵DNA存在于胆囊结石、胆汁及胆囊黏膜中,胆道系统螺杆茵感染可能和胆囊结石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胆囊结石病的胆囊粘膜病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95例连续收集的胆石病胆囊标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9例(62.1%)粘膜上皮出现化生,26例(27.4%)出现异型增生,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50岁以上患者二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作者认为,结石是引起胆囊粘膜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主要原因,50岁以上胆石病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胆囊运动的异常与胆囊结石的形成紧密相关。胆囊伴发结石时,可有胆囊收缩改变和排空减少。在胆固醇结石的病例,胆囊收缩减弱更与胆汁成石指数相关。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收缩异常与胆法成份改变互相影响,促进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对胆囊粘膜需氧菌和厌氧菌脱氧核糖核酸 (DNA)进行测定 ,旨在从分子水平提供胆囊粘膜感染证据。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70例患者 ,男 2 6例 ,女 44例 ,年龄 18~ 71岁 ,平均43 .62± 10 .0 2岁。经B超检查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 ,同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近半年无急性发作史。1.2 方法①标本收集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经脐孔取出胆囊 (胆囊破者除外 ) ,在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胆囊浆膜 ,然后切开胆囊 ,清除胆汁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和浸泡 ,取胆囊粘膜 0 .8cm× 0 .8cm置无菌器于 -2 9℃…  相似文献   

20.
胆囊切开了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胆囊切开取石术对胆囊结石症的远期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50例轻症单纯性胆囊结石病人,经口服胆囊造影确定胆囊具有一定收缩人功能后接受该手术。手术于右上腹行小切口,取出胆结囊结石。胆道镜检查确认没有残留结石。在胆囊粘膜下层作不穿越粘膜层的Ⅰ期缝合,不置胆娄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