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型(GST-π)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在性耐药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份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和10份正常卵巢组织中GST-π的表达,结合肿瘤细胞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患者2a随访结果。结果:1.45份卵巢恶性肿瘤组织GST-π阳性表达率为100%,10份正常卵巢组织仅2份呈弱阳性。2.18份卵巢恶性肿瘤组织GST-π阳性率表达率为  相似文献   

2.
GST-π和DNATopoⅡ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谷胺甘肽S-转移酶、脱氧核糖核酸拓扑Ⅱ的表达与晚期宫颈癌化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份晚期宫颈癌组织化疗前后GST-π和DNATopoⅡ的表达。结果:化疗前28份宫颈癌组织中GST-π过表达17份(60.71%),DNA TopoⅡ低表达16份(57.14%);化疗后GST-π过表达24份(85.71%),DNA TopoⅡ低表达18例(64.28%)。化疗前后GST-π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DNA TopoⅡ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者表达有相关性(P=0.019)。GST-π过表达和DNATopoⅡ低表达与患者的化疗反应呈负相关(P=0.014,P=0.038)。结论:GST-π过表达与宫颈癌内在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有关,DNA TopoⅡ低表达只与宫颈癌内在性耐药有关。GST-π和DNA TopoⅡ的表达均能很好地预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化疗耐药与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卵巢肿瘤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7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GST-π检测,并对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GST-π表达阳性率为60.4%,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GST-π表达阳性率仅为10.0%,而正常卵巢组织中则无一例GST-π表达阳性;(2)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术后残留灶大小的恶性肿瘤组织中GST-π表达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恶性肿瘤中,初治和复发的GST-π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2%和88.2%;(4)GST-π表达阳性的患者对化疗的有效率低于GST-π表达阴性的患者,前者为37.5%(12/32),而后者为76.2%(16/21);(5)GST-π表达阳性的患者治疗后1年及3年生存率低于GST-π表达阴性者。结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GST-π表达与其化疗耐药有关。GST-π表达的检测对临床判断化疗敏感性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与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P和GST-π在GTT中的表达。结果:正常早孕绒毛、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中的P-GP表达逐渐降低(P<0.05)。P-GP在病灶直径≥3cm和WHO评分≥8分者的染色强度低于<3cm及<8分者。化疗耐药者P-GP表达与敏感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耐药者GST-π表达明显高于敏感者(P<0.01)。结论:P-GP与GTT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有关。GST-π为GTT获得性耐药机制之一,对GTT病例的耐药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Fas系统在上皮性卵巢癌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Fas、FasL在上皮性卵巢癌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的表达,探讨Fas系统在卵巢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1份上皮性卵巢癌、20份卵巢良性肿瘤、10份正常卵巢组织以及31份卵巢癌TIL、12份卵巢良性肿瘤TIL的Fas及FasL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的Fas表达明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其FasL表达则明显高于后者(P<0.01);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的Fas、Fas L表达无差异(P>0.05)。卵巢癌组织中含有丰富的TIL,其Fas及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TIL,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组织Fa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L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但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卵巢癌TIL中Fas及FasL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Fas表达下调和FasL表达增加,FasL高表达者预后不良。肿瘤细胞可能通过FasL的过度表达,逃避免疫监视,诱导Fas敏感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黄体生成激素(LH)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受体(LH-CG)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对4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LH-CG受体蛋白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受体蛋白表达的部位。结果:40例中,LH-CG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5%(29/40),其中Ⅰ、Ⅱ期患者高于Ⅲ、Ⅳ期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分化癌的受体含量约为低分化癌的2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H-CG受体蛋白高表达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94%和67.15%,低表达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均为33.4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LH受体高表达者,预后较低表达者好。  相似文献   

7.
CD44V6、EGFR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及EGFR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35例卵巢上皮癌, 18例卵巢上皮瘤和 15例正常卵巢组织石蜡标本 CD44V6及 EGFR的表达,并分析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正常卵巢组织 CD44V6及 EGFR均呈阴性表达,卵巢上皮瘤及上皮癌中均有中CD44V6及EGFR表达,正常卵巢与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表达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卵巢上皮癌与卵巢上皮瘤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2)CD44V6及EGFR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③CD44V6及EGFR的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癌预后有关(P<0.05);④CD44V6及EGFR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DD44V6及EGFR可能是卵巢上皮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有关。检测 CD44V6及 EGFR可以估计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指导化疗。  相似文献   

8.
改良MTT法在卵巢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卵巢恶性肿瘤体外药敏测定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卵巢恶性肿瘤24例的35份标本用改良的MTT法研究卵巢恶性肿瘤对顺铂、卡铂、阿霉素、长春新碱、5-氟脲嘧啶、更生霉素的敏感性。结果不同个体之间对药物的敏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一药物的抑制率以铂类药物及阿霉素较高,顺铂的抑制率高于卡铂,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更为有效(P<0.01)。比较同一病例的实体瘤标本和腹水标本对药物的敏感率,发现二者密切相关(r=0.925)。测出敏感药物的17例中13例临床有效,未测出敏感药物的4例临床疗效较差,药敏组与不敏感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结论用改良MTT法快速药敏选药可使化疗个体化,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中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49份卵巢恶性肿瘤、12份交界性肿瘤、15份良性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C-erbB2、p1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C-erbB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C-erbB2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患者及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C-erbB2的过度表达见于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患者预后不良的肿瘤中。②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p16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在恶性程度较高、组织分化差、较晚期的肿瘤中p16的表达较弱。结论: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16在卵巢癌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与其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这些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各基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卵巢上皮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癌基因HER-2/neu和细胞角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上皮肿瘤原发灶69份及转移灶38份(51处)标本中HER-2/neu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并与术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生存期分析相结合。结果:原发灶中二者阳性表达率与术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角蛋白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且在转移灶癌细胞中表达较稳定。在转移灶中HER-2/neu的表达明显低于原发灶中者(P<0.05),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都呈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HER-2/neu的表达有显著差别,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原发灶和转移灶中HER-2/neu都表达的患者提示预后不良。角蛋白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转移灶中表达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cl-2、P53、Fas基因与卵巢上皮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4份卵巢癌术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法进行相关检测。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有细胞凋亡和bcl-2、P53、Fas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43.18%和45.45%。bcl-2、P53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细胞凋亡呈负相关,Fas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上述4项指标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2、P53、Fas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参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测定端粒酶活性在诊断和预测卵巢肿瘤患者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实验记录(NRITRSAP)检测26份卵巢肿瘤组织(卵巢良性肿瘤6份,卵巢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5份,卵巢恶性肿瘤15份)的端粒酶活性。结果:6份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均未测出端粒酶活性。5份卵巢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组织中3份(60%)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15份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14份(933%)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均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者(P<005);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者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者(P<005),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强阳性率()及()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者(P<005)。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在组织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总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浆液性癌中()及()表达者高于其他类型,低分化者高于高分化者,晚期者高于早期者。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卵巢无性细胞瘤(DG)的凝集素受体(LR)、c-erbB-2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DG能表达PHA等11种凝集素受体,不表达BSL受体。其中PHA受体在有浸润转移和无浸润转移DG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7.73,P<0.01);c-erbB-2蛋白阳性者23例(58.97%),c-erbB-2蛋白的表达在有浸润转移和无浸润转移DG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45,P<0.05)。上述结果提示:PHA受体可作为判断DG浸润转移的参考指标;DG的发生和演进与c-erbB-2癌基因的启动有关,且c-erbB-2能预测DG的浸润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7、MGd1在卵巢粘液上皮肿瘤(OMET)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资料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3份OMET组织中MG7、MGd1的表达,并对14a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的OM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患者预后分析。结果:MG7、MGd1定位于OMET细胞膜及附近的胞浆,MG7在良性、交界性、恶性组表达率分别为0、80.65%、100%,MGd1分别为26.47%、96.77%、100%。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组MG7过度表达率比MGd1者高14.28%。将本组OMET的临床资料、MG7和MGd1染色结果分别经COX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期别、肿瘤直径和MG7染色指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OMETMG7表达(—)、(+)、()和()组的患者5a生存率分别为100%、72.37%、27.9%和13.13%,MGd1分别为(—)100%、(+)75.05%、()31.47%、()0.00%。结论:卵巢癌与胃癌组织间存在共同抗原性,具有同源性。MG7、MGd1对OMET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临床病理分级、分类及预后有关,为OMET的?  相似文献   

15.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组与人体解毒功能有关的同功酶系,目前对其亚型GST-π的研究最为广泛。体外试验显示GSTs与顺铂、烷化剂和阿霉素的耐药性相关。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生化法分析人体卵巢肿瘤,发现卵巢恶性肿瘤中GST-π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化疗药物可诱导卵巢癌细胞中GST-π表达水平升高。卵巢恶性肿瘤的GST-π表达与临床分期、残余瘤、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关,而与耐药性和预后的关  相似文献   

16.
p53、bcl-2和bax基因表达与IUGR胎盘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患者的胎盘细胞凋亡,以p53、bcl-2和bax相关性。方法:收集IUGR 20份和正常足月分娩12例的胎盘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其胎盘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IHCA)检测胎盘组织中p53、bcl-2和bax基因表达。结果:①正常和IUGR胎盘组织中均可见凋亡细胞,但IUGR胎盘中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为16.7~68.31,明显高于正常胎盘中的9.2~30.4/高倍视野(平均20.67/高倍视野),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IUGR 20例胎盘组织中均有bax过表达(40%~90%),高于正常组织(10%~40%),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正常及IUGR胎盘组织中均未见bcl-2表达;④p53在IUGR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为50%~80%,而在正常组织中为55%~80%(P>0.05);⑤IUGR20例胎盘组织中细胞AI与bax的表达呈正相关,与p53表达无关,bax与p53之间无相关性。结论:①正常孕妇和IUGR患者胎盘组织中均有细胞凋亡,但IUG  相似文献   

17.
BCL-2及P_(53)基因蛋白在外阴营养不良及外阴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细胞凋亡基因 B C L- 2 及 P53 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染色链霉素亲合素- 生物素标记法( L S A B) ,对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发现: B C L- 2 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 P53 均为阴性。 B C L- 2 蛋白在增生型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及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外阴硬化苔癣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有显著差异( P < 0 .05 , P< 0 .05 , P< 0 .01) ,而增生型与不典型增生 B C L- 2 基因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5) ,外阴癌的表达率最高。 P53 基因蛋白在外阴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外阴营养不良病变的各型营养不良组织( P< 0 .01) 。 B C L- 2 和 P53 基因蛋白表达与外阴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协调及负调节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耐药相关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测定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其在卵巢癌化学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了41例卵巢癌,2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DR1,MRP,LRP和GST-π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bcl-2癌基因的持续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bcl-2癌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增生期、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复合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共26份,子宫内膜癌49例的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的子宫内膜存在bcl-2的表达,与ER相关,分泌期子宫内膜bcl-2表达下降;49例子宫内膜癌中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29例ER表达阳性,占59%,25例PR表达阳性,占51%。72%bcl-2表达阳性者ER阳性,75%bcl-2表达阴性者ER阴性(P<0.01)。68%bcl-2表达阳性者PR阳性,62%bcl-2阴性者PR阴性(P<0.05)。子宫内膜癌G1、G2级bcl-2的表达率为66%,显著高于G3级者(21%)(P<0.05)。bcl-2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手术分期无关,bcl-2表达阳性及阴性者生存率统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bcl-2的持续性表达与卵巢激素相互作用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及 NK 细胞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1例卵巢恶性肿瘤,30例卵巢良性肿瘤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检测,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①恶性组T4、T4/T8比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肿瘤细胞减灭术后2周,水平上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②恶性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良性组及对照组。随病情进展进一步降低,临床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提示检测上述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