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肺部CT检查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胸部体检中的诊断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胸部病变者178例行常规及低剂量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相比,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病变的定性与定量诊断无明显差异,但是辐射剂量有大幅度下降。结论:21mAs可得到满意的影像质量,有利于患者胸部的辐射防护,成本低效益高,应开展低剂量CT筛查肺癌。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双螺旋CT薄层扫描筛查早期肺癌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排探测器螺旋CT薄层扫描筛查早期肺癌的最佳扫描参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在不同扫描参数下对水模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评定不同扫描条件下采集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噪声水平和辐射剂量,选择最佳扫描参数。对40名健康志愿者(体重小于75kg)的三个特定层面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评定对肺细微解剖结构、纵隔结构分辨能力和图像的伪影及噪声水平。对150名无症状体检者进行胸部健康体检,评价胸部病变检出能力。结果 采用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水模,在30mAs,床速6.0mm/9.0mm/rot条件下采集的图像可以清晰的分辨宽度为1.0mm的线对,5.0mm直径的圆形孔洞,单位面积辐射剂量为1.5~1.6mGy。不同扫描条件对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图像噪声,对识别肺纹理级别、亚段支气管、次级肺小叶及纵隔结构是有显著影响的,0.7s/rot-6.0 HS-45mA与1.0s/rot-9.0HS-30mA条件下采集的图像可满足临床需要,后者略优于前者。对150名无症状体检者进行筛查,共检出结节或肿块46个,气管及亚段支气管管壁局限性增厚2例,腔内隆起3个。结论 选定1.0s/rot-9.0HS-30mA,AAR2为最佳扫描方案。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具有辐射剂量小,敏感性及性价比高的特点,适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胸部CT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肺结节筛查的价值。方法对300例健康体检者肺部CT扫描进行分析,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筛查肺结节的图像质量、检出率和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05),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常规剂量组150例检出肺结节22例34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2例;低剂量组150例检出肺结节19例30个,病理证实早期肺癌1例,两者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而辐射剂量方面,常规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492.64±43.96)mGy·cm、(110.22±9.76)mAs 、(3110.36±143.34)mAs和(9.53±2.63)mGy,低剂量组分别为(153.22±18.45)mGy·cm、(42.58±3.43)mAs 、(978.45±40.87)mAs和(3.53±1.73)mGy,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78、6.52、10.44、8.16,P均<0.05)。结论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显示及检出与常规剂量相同,辐射剂量更小,更适合健康群体中肺结节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部次低剂量(50mAs)CT普查对冠状动脉钙化的评价。方法在低剂量(20mAs)肺癌筛查的同时,选取36个具有冠心病(CAD)高危因素的志愿者行次低剂量(50mAs)心脏扫描,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采集图像后,分别统计每支冠脉钙化的个数和总的冠脉钙化数;比较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对肺内结构和纵膈结构的显示。结果次低剂量与低剂量扫描对冠脉的显示有明显的差异,前者获得的图像佳,显示病灶多,并且对肺内结构和纵膈结构的显示也优。结论胸部次低剂量扫描不仅可以完成肺癌的筛查还能完成CAD的筛查,一次检查完成两种疾病的“双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健康体检者肺结节及肺癌的筛查中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8年1—12月期间行胸部CT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中抽取120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体检者均需要接受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与常规剂量胸部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结节及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经常规剂量胸部CT检查后,1200例体检者中检出5例肺癌病灶,占比0.42%;经低剂量胸部CT检查后,1200例体检者中检出6例肺癌病灶,占比0.5%,二者之间对肺癌病灶的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常规剂量胸部CT检查后,1200例体检者中检出2例肉芽肿性病变、1例肺转移癌、1例炎性结节、1例肺癌;经低剂量胸部CT检查后,1200例体检者中检出1例肉芽肿性病变、1例肺转移癌、1例炎性结节、3例肺癌,二者之间对肺结节的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部低剂量CT检查对健康体检者的肺结节、肺癌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早期筛查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对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方法:本次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8000名体检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剂量、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不同剂量螺旋CT的具体检查结果、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早期肺癌检出率、CT征象检出率以及CT图像质量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螺旋CT的诊断敏感度(96.00%)、特异度(96.94%)、准确性(99.90%)高;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有效mAs、DLP、CTDIw均低于常规剂量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具有较高的早期肺癌诊断准确性,早期肺癌检出率及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相当,但辐射剂量更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胸部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早期肺癌的可行性.方法:本院体检的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共2 332例按2:1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螺旋CT-p16组1 555例,首先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肺非钙化结节者行常规剂量CT及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标准剂量CT-p16组777例,给予标准剂量CT扫描,发现肺非钙化结节者行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低剂量螺旋CT-p16组中11.4%及标准剂量CT-p16组12.1%患者可疑肺癌,其中低剂量螺旋CT-p16组中108例及标准剂量CT-p16组中50例确诊为肺癌.2组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联合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敏感、安全、可行的筛查早期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肺部低剂量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筛查的方案.方法 选取120例胸部体检者,根据不同的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组(BMI≤22)、B组(22<BMI<26)和C组(BMI≥26).应用Z轴动态管电流调节技术(Z-DOM),预设A组、B组、C组管电流分别为35 mAs、45 mAs和60 mAs,之后利用iDose4平台对各受检者图像分别进行FBP,iDose3、Dose5、iDose7重建.记录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 所获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A组、B组和C组的CTDIvol均值分别为(0.69±0.08)mGy、(1.09±0.17)mGy和(1.95±0.43)mGy,ED均值分别为(0.33±0.05)mSv、(0.50±0.11)mSv和(0.87±0.23)mSv.结论 应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的BMI,可获得满意的胸部低剂量CT筛查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12-1313
探察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制定有效筛查方案。采取回顾式分析法,对已接受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及DR胸片检查的6050例肺癌高危人群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6050例肺癌高危人群经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筛查出肺结节1305例,肺结节检出率为21.57%;经DR胸片检查共检出肺结节432例,肺结节检出率为7.14%,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DR胸片(P0.01);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出肺癌81例,肺癌总检出率为1.34%,DR胸片检查确诊肺癌30例,肺癌总检出率为0.50%,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肺癌总检出率明显高于DR胸片(P0.01)。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高肺内结节的检出率,对早期肺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多排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08—2013-08进行体检的1 602例无症状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均给予低剂量胸部扫描,并定期随访高危人群。结果检查后,共发现110个非钙化结节;经病理证实,共检出5例早期肺癌,早期肺癌诊断率为0.31%;其中,2例在高危人群中检出,检出率为1.3%;3例在非高危人群内检出,检出率为0.2%。结论对早期肺癌患者应用低剂量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能够获得满意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肺癌普查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螺旋CT普查肺癌的最佳条件。方法 对 6例直径 5~ 10mm的肺结节行 4种不同条件mAs的低剂量扫描 ,并对 2 0例因咳嗽等原因行肺部CT检查成人采用全肺 2 0mAs扫描 ,结果采用 4点分级法盲法评价图像质量和肺结节显示效果。结果  6例肺结节位于上肺野 1例、中肺野 2例和下肺野 3例。 2 0mAs可以满意显示肺各部位结节 ,而 10mAs图像于肺尖和肺底处有较多伪影 ,明显影响结节的显示 ,2 0例采用全肺 2 0mAs扫描者其图像质量均为可以。结论  2 0mAs可作为螺旋CT低剂量扫描普查肺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体模,研究不同的管电流和管电压组合的低剂量扫描对肺小结节大小测量一致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胸部体模,分别扫描8个直径为3 mm,5 mm、8 mm、10mm的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采用不同管电压(kV)和管电流(mA)组合扫描方案.4 种管电压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120 kV.9 种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方法:1)X线照射剂量测试:采用美国NE公司的NE2570/1的X线射剂量仪,用120kV、0.75s、分别测试8mm、5mm、3mm、1mm层厚的115mAs、75mAs、40mAs、25mAs、7.5mAs X线照射剂量,并加以比较。2)水模测试:在水模的同一层面,用120kV、0.75S分别作8mm、5mm、3mm层厚的115mAs 40mAs、25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相同位置测6个兴趣区,作CT值的统计处理。3)病例CT扫描:随机选择肺部块影和片状影的病人各20例。用120kV、0.75s、8mm层厚在同一层面作115mAs、40mAs、25mAs、15mAs、7.5mAs扫描,另选5例作190mAs、150mAs、40mAs、25mAs、15mAs螺旋扫描。作不同厚度的重建间隔对比和后处理图像MIP、CVR、MPR、HRCT、3D、仿真支气管镜等效果比较。4)图像质量评估:由4名CT医生盲法评价CT图像。按照正常图像(O);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评判每一幅图像,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照射剂量测试表明,115mAs的X线照剂量大于75mAs、40mAs、25mAs、7.5mAs分别为1.5倍、3倍、5倍、14倍。2)水模测试结果,8mm层厚的115mAs与40mAs;115mAs与25mAs;5mm层厚的115mAs与40mAs之间CT值P>0.05; 其它为P<0.05。3)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15mAs、40mAs、25mAs正常图像百分率的X^2检验,纵隔窗为0.025>X^2>0.01;肺窗为0.25>X^2>0.1。后处理图像25mAs以上剂量差异不显。结论:多层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病人和保证图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当iCT管电流设置为17 mAs时,其他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200名志愿者,设定管电流为17 mAs,根据管电压及自动曝光控制(DoseRight)设置分为4组:A组为120 kV,DoseRight扫描;B组为100 kV,DoseRight扫描;C组为120 kV,固定管电流扫描;D组为100 kV,固定管电流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分别采用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进行肺窗及纵隔窗算法重建。比较4组的有效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4组肺窗、纵隔窗的iDose4、IMR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组图像质量均较C组图像质量好(P均<0.05),与其余3组比较D组图像质量最差(P均<0.05);C组纵隔窗及D组肺窗、纵隔窗的iDose4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较低;A、B、C、D组SNR值依次降低(P均<0.01);A组有效剂量最高(P均<0.01),D组有效剂量最低(P均<0.01),B组和C组间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 iCT管电流为17 mAs时,采用100 kV管电压、DoseRight扫描及IMR重建方式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仿真胸部体模T12骨密度(BMD)的准确性和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男性胸部体模,管电压120 kV,管电流分别为20、30、40、50、60 mAs,联合滤波反投影算法(FBP)、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Level 4)及迭代模型重建(IMR,Level 2)行胸部扫描。比较采用不同管电流和重建技术时胸部体模T12的BMD及客观评价结果;比较管电流20 mAs、采用IMR算法与管电流60 mAs、采用FBP迭代算法的纵隔窗和肺窗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并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管电流、重建技术不同时,胸部体模T12的BMD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相同管电流下,采用IMR算法获得的SD值明显低于iDose4和FBP(P均<0.001)。管电流60 mAs、采用FBP算法时,2名观察者观察纵隔窗的一致性较好(Kappa=1,P<0.001),观察肺窗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4,P=0.002);管电流20 mAs、采用IMR时,2名观察者观察纵隔窗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4,P=0.002),观察肺窗的一致性较好(Kappa=1,P<0.001)。结论 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可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满足骨密度测值的准确性及胸部图像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剂量扫描与低浓度对比剂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颈部血管模型CTA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9个颈部血管模型,CT扫描采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分别进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和iDose3、iDose4、iDose5重建。采用不同管电压(80、100 kV)和管电流(200、250、300、350 mAs)进行两两组合扫描,进行iDose5重建。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 kV 250 mAs图像iDose5重建的CNR优于FBP重建 (P<0.05)。不同扫描条件的iDose5重建图像与120 kV 250 mAs FBP重建图像的CNR和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120 kV 250 mAs FBP重建图像比较,80 kV 200 mAs iDose5重建图像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V 200 mAs iDose5、80 kV 250 mAs iDose5、100 kV 350 mAs iDose5重建图像的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扫描条件和重建方法图像的CNR、SNR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电压不变时,iDose5重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随管电流的增加而增加;管电流不变时,iDose5重建的CTDIvol、DLP、ED随管电压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低剂量扫描与低浓度对比剂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获得高质量的CTA图像,且能够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螺旋CT(MSCT)胸部扫描剂量的程度,以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受检者随机等分成两组(管电流调制组和管电流恒定组).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毫安秒(mAs).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进行评判,并记录评价结果.数据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电流调制组有效mAs为(87.69±2.74)mAs,较恒定组(100 mAs)降低约12%(P<0.001).管电流调制组CTDIw(6.16±0.23 mGy),明显低于恒定组(7.0 mGy)(P<0.001).管电流调制组DLP(202.03±18.27mGy·cm)约为恒定组(230.13 mGy·cm)的87.7%(P<0.001).相同扫描条件和图像后处理方式下,管电流调制组的图像质量不仅未降低,而且还可选择性地改善(P>0.05).结论管电流调制技术可有效降低CT剂量,并不牺牲图像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s a fundamental tool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Its frequent use is, however, hindered by the associated radiation exposur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in patients with ARDS, the accuracy of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anatomical lung analysis performed on low-dose CT. We hypothesized that low-dose CT would provide accurate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anatomical results.

Methods

Chest CT was performed in 45 ARDS patients in static conditions at set airway pressures of 45 and 15 or 45 and 5 cmH2O. During each pause, two consecutive scans were obtained at two different tube current–time products (mAs). In 24 patients 110 mAs was coupled with 60 mAs; in 21 patients 110 was coupled with 30 mAs. All other CT parameters were kept unaltered.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anatomical results obtained at different mAs were compared via Bland–Altman analysis.

Results

Good agreemen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110 and 60 mAs and between 110 and 30 mAs both for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anatomical results (all biases below 1.5 %). Estimated mean effective dose at 110, 60, and 30 mAs corresponded to 5.3 ± 1.6, 2.8 ± 0.8, and 1.4 ± 0.3 mSv,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ARDS a reduction of mAs up to 30 (70 % effective dose reduc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out significant effect on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anatomical results. Low-dose chest CT, with related quantitative and visual anatomical analysis, could be a valuable tool to characterize and potentially monitor lung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