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志云 《新中医》1994,26(2):15-16
刘仕昌教授治疗温病昏谵经验史志云主题词刘仕昌,温病,谵妄/诊断,谵妄/中医药疗法温病过程中昏谵证的出现,提示病情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后果堪虞。刘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温病辨证论治方法,积累了治疗温病昏谵的丰富经验,现介绍如下。1温病昏谵的临床特点温...  相似文献   

2.
温病昏谵 ,为临床危重之候 ,即指神昏与谵语而言。因二症常伴随出现 ,故温病学中多昏谵并称 ,其基本特征是神志障碍 ,语无伦次 ,意识丧失。昏谵与昏愦亦有轻重之别 ,昏愦是指重度昏迷 ,昏睡不语之谓 ,故曰轻则昏谵 ,重则昏愦 ,但二者都是温病发展过程中 ,一个严重的神志症状。虽然引起昏谵的最终机理多为清窍阻蔽 ,但神明失常的病因病机是多种多样的 ,治法选方亦不尽相同。因此 ,临床若处理不当 ,则后患莫测。为了便于临证 ,本文试就其病机归纳浅析如次 ,以便鉴别和掌握。1 邪热内陷 ,逆传心包由温热病 ,肺卫之邪不解 ,内陷心包 ,壅闭清窍…  相似文献   

3.
昏谵是神昏谵语的简称。准确判定引起昏谵的不同原因,对于及时有效地救治病人至关重要。本文拟就热入心包、阳明腑实(略称“心包腑实”)和单纯阳明腑实(略称“单纯腑实”)所致昏谵的鉴别略述管见。心包腑实者,既有痰热阻窍,又见腑实熏扰,以昏谵、便秘为其特征。单纯腑实者,除燥结于肠外,因胃热乘心,亦可出现昏谵。何以  相似文献   

4.
神昏谵语,多为温病危篇之证,探讨其辨证治疗方法,当有一定意义。兹选录先师李畴人先生治温病神昏谵语或不语之验案三则,并附管窥之见,以作抛砖引玉之举。病案介绍例一:何女孩七月卅日秋温病交九日,神志时清时蒙,糊语喃喃,舌苔焦黄劫津,脉象次数不调,二便不禁,颈项白?无光,下体不能自动,腹部拒按,邪热挟食、内蒸不达,昏陷厥变,在在可忧,勉拟透热转气、攻逐腑垢,冀其表通里达,乃可望转机焉。叶氏神犀丹一粒研冲,玉泉散包煎一两,紫  相似文献   

5.
王孟英温病治痰经验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孟英系清代著名医学家,对温病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王氏临证善于治痰,尤其擅用涤痰法治疗温病。据笔者粗略统计,《王氏医案绎注》一书计收录王氏医案450首,可明确  相似文献   

6.
王孟英(约1808~1890)名士雄,清·海宁人,寄居杭州,其曾祖以下皆善医。孟英自幼刻苦,博览群书,咸丰年中迁居上海,时值温疫、霍乱诸病流行,经治者多活,故盛名江南。他一生对温病很有研究,著有《温热经纬》、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温病大家王孟英辨察温病的特色经验,对他的察胸脘、察二便、察舌苔、辨口渴、辨脉象作了系统的整理,对当今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石楠  宋素花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11):1192-1197
梳理王孟英的临证医案,从中筛选出载有体质辨识的温病医案67个。研究分析其中涉及较多的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等典型偏颇体质案例,归纳王孟英论治温病注重体质辨识的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重畅气机,宣展肺气;虚性体质,慎用温补;邪实体质,重祛内邪;善辨真伪,深究病源。王孟英论治温病重视体质辨识的经验对临床辨治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王孟英,名士雄,清代著名医家,温病学家,浙江海宁人。其临证治验大都记载于《王孟英医案》,书中所载医案均为真实有效的案例记载。笔者研读此书,感觉其辨证处方用药有独到之处~[1]。通过对王孟英从肺论治疾病经验探讨,结合自身应用心得,略谈体会如下。1理论依据《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皆生于气  相似文献   

11.
<正> 王孟英乃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其临证用药,既继承了经方特点,又集温病诸家之大成,颇有独到之处,概述如下。1.重病轻取淡中见奇孟英尝谓,“重病有轻取之法”,认为“药惟对证,乃克愈病。”如诒朱氏妇案,饮食几废,肌削神疲,药入即吐。用甘草、小麦、红枣、藕肉四味,格守两月而病愈。又如猪肉,为日常食物,孟英视为“滋阴妙品”。治一少妇滞严,遍药不应。令其家人买鲜猪肉一、二斤煎汤去浮油,恣饮之,即产一子。2.危证大方多而不杂孟英认为,危重病证大多病情复杂,变化多端,需多处设防,齐头并进,方取速效。如诒金氏暑温案,因患者先经误用汗法及温补,到盂英处已是势濒于危。投以白虎汤、苇茎汤、天水散加茯苓、桂枝、杏仁、贝母为方。药后,肺邪得泄,又服甘凉濡润二十余剂而愈。  相似文献   

12.
周××,男,78岁,工人,住院号:754。住院时间:1987年8月11日~8月21日。患者半月前不慎摔伤头部,遂致神识不清,经×医院急诊室诊为脑外伤。头部血肿。全力抢救后,神识方清而返家。五天后患者感头胀痛如劈,寒战高热(39℃),谵语如狂,周身疼痛,大便9日朱行,腹胀满,食不下。经×医务室应用抗炎,灌肠治疗而无效,遂入我院诊治。刻下,谵语如狂,呻吟不止,头面红赤,高热不退,鼻鼾息粗,腹满按之硬,口干唇燥,舌绛,舌根部  相似文献   

13.
王孟英妇科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孟英,晚清海宁人,以温病大家驰名遐迩。对妇产科学亦颇潜心,入于奥堂而自有一番心得,将温病、内科和妇产科治法贯通。他在《潜斋简效方》、《四科简效方》及《王氏医案》中保存了数量非常可观的妇产科简验良方与验案,在对沈尧封的《女科辑要》及《古今医案按选》的评注中体现了他丰富的妇产科经验。  相似文献   

14.
《河南中医》2021,41(10):1520-1522
  相似文献   

15.
施仁潮 《中医杂志》1995,36(5):265-267
王孟英12岁时,其父病温,众医见其大便溏污,升提温补浪投,病渐加剧。一浦姓医谓幸得自利,热势尚得宣泄,不宜妄止,当从其势而凉泄,用之果验。孟英聆其言而心识之。及长,究心于温病,验诸临证,触类而旁通,于温病喜便通之说颇多精辟见解。兹述其要。1 温病以便溏为邪有出路温热病邪,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出现肺卫病证,如能及时治疗,用药不谬,则邪得外解,病变由此终止,最属可喜。但是,往往由于邪在肺卫,症情轻浅,易被忽视,贻误时机;或由于邪  相似文献   

16.
<正>王孟英,名士雄,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王门三世业医,家学渊源,择众家所长,不但对温热病学造诣精深,其在治疗杂病方面,亦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和实践经验。兹略述其证治特色,以飨同道。1察脉如神,首重辨证王氏临证,于脉学用力最深,素以凭脉辨证著称。无论外感内伤,均以察脉审病机、判病位、定虚实,尤其遇到危急重症时,常以脉象辨吉凶、决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读<王孟英医案>、探析王孟英的脉诊经验,初步总结出王孟英独特的脉诊体系:从寸口脉左右脉诊察气机升降变化,按照寸口寸关尺三部进行中医脏腑定位,提出溢、模糊、干、歇止等特殊脉象的主病等.这既是对传统脉学的继承,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诊脉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孟英治痰经验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名医王孟英,临床讲究从痰论治,所著《王氏医案》应用痰药之病例,几占十之八九。一、“痰”为多种疾病之源王氏治痰,不是单指喘咳门中之化痰涤饮,而是突出地运用涤痰之法,为温热病之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门径。同时,根据“痰之为患,既顽且幻,病状多端,性尤善变”的特点,对“脉症多怪”的许多疑难杂症,如:升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读《王孟英医案》、探析王孟英的脉诊经验,初步总结出王孟英独特的脉诊体系:从寸口脉左右脉诊察气机升降变化,按照寸口寸关尺三部进行中医脏腑定位,提出溢、模糊、干、歇止等特殊脉象的主病等。这既是对传统脉学的继承,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诊脉体系。  相似文献   

20.
温病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的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疾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常有昏迷、呃逆、痉厥等特殊性的症状出现。它们的病因、病机各有所别,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