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对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基因B型、C型)患者9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用苦参素序贯给药;治疗组再加用解毒复肝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HBeA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促使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解毒复肝合剂可增强苦参素抗HBV作用,其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具有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方法:在6所医院进行多中心、分层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 DNA和/或HBeAg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247例,补肾冲剂+苦参素治疗组126例,拉米夫定对照组121例,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和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在1年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达43.7%(55/126)较对照组(64.5%)低(P<0.05);但HBeAg阴转率(40.9%)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0%)明显高于对照组(23.4%和13.5%)(P<0.05);ALT复常率(86.4%)较对照组(62.7%)高(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P<0.01或P<0.05),其中ALB、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症状改善以头晕、腰酸、胁肋胀痛、尿黄、纳呆最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应答率(34.1%)明显高于对照组(21.5%)(P<0.05)。结论: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对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理想的近期抗病毒疗效;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补肾方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补肾方治疗组和苦参素对照组各30例,疗程6个月,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随访时HBVDNA滴度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半年疗程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P<0.01,P<0.05),其中TBIL、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方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为明确的抗病毒疗效,且能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丹参组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30例 ,苦参素 (苦参素组 )治疗 14例 ,苦参素和复方丹参联合 (联合组 )治疗 2 1例 ,动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炎病毒标志。结果 :苦参素组和联合组对乙型肝炎病毒HBeAg和HBV DNA有一定的阴转作用 ,与丹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HA、Ⅳ C、PC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丹参组、苦参素组、联合组血清HA、Ⅳ C、PCⅢ水平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联合组明显优于丹参组和苦参素组 (P <0 0 5 )。提示 :苦参素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苦参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两种苦参类生物碱制剂抑制HBV转基因小鼠HBV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HBV转基因小鼠比较苦参素和肝炎灵注射液的抗HBV病毒作用。方法:30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生理盐水组、肝炎灵注射液组和苦参素注射液组,同种同龄非转基因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苦参素注射液组和肝炎灵注射液组分别按照82.2mg/kg.d和14.38mg/kg.d腹腔注射给药,生理盐水以及正常对照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30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以及治疗后肝脏中的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以及HBeAg含量。结果:治疗前各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别,治疗后各用药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苦参素注射液组血清HBVDNA显著下降,肝炎灵注射液有下降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肝炎灵注射液与苦参素注射液组肝组织HBV-DNA均没有明显下降;正常组小鼠肝组织HBsAg和HBeAg均为阴性,其他组小鼠肝组织均可检测到HBsAg和HBeAg不同程度的表达,其ELISA检测OD值显示两治疗组肝脏HBsAg以及HBeAg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对HBsAg抑制作用苦参素注射液组略胜于肝炎灵注射液组,对肝脏HBeA...  相似文献   

6.
刘亚梅  郭兴伯 《新中医》2008,40(4):19-2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疏肝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机制.方法:选择51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7例.A组:予以疏肝健脾补肾方(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茯苓、菟丝子、鸡骨草等)治疗;B组:疏肝健脾补肾方 阿德福韦酯(ADV)治疗;C组:仅用ADV治疗.6月为1疗程.结果:B组治疗前后HBV-DNA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组、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联合用药比单一中药和单一西药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好.3组均可增加CD3 细胞、CD4 细胞百分比,减少CD8 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叉(P<0.05,P<0.01),尤以A组、B组增加CD3 细胞、A组增加CD4 细胞、B组减少CD8 细胞的效果更为显著(P<0.01).3组治疗后比较,B组相对于A组、C组能显著提高CD3 百分比(P<0.01);而A组能显著提高CD4 、减少CD8 细胞百分比(P<0.01).A组治疗后能显著性提高CD4 /CD8 比值(P<0.01),且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后可显著提高NK细胞活性和IL-2分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对NK细胞有正向激活作用(P<0.05),对IL-2则无显著影响;A组对NK细胞活性影响不显著,对IL-2水平则有显著提升作用(P<0.05).A组治疗前后CD4 百分比的增加与HBV-DNA载量减少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中西医结合用药通过对慢性病毒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进而清除HBV和抑制HBV复制,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H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观察HH胶囊的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疗效。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ODS-BP C18色谱柱对HH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4组,苦参素组小鼠给予同体积含150mg/(kg·d)苦参素混悬液,高、低剂量HH胶囊组小鼠分别给予同体积含7,2g/(kg·d)HH混悬液,5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s 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VDNA。结果标定14个特征峰构成HH胶囊的指纹图谱,确定其中1号峰为没食子酸、8号峰为柯里拉京、9号峰为虎杖苷、10号峰为鞣花酸、13号峰为甘草酸、14号峰为齐墩果酸。高剂量HH胶囊[7g/(kg·d)]可以显著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HBs Ag、HBVD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苦参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胶囊具有确切的抗HBV作用,HPLC法对HH胶囊质量控制可靠。  相似文献   

8.
苦参素联合核糖核酸注射液抗HBV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苦参素联合核糖核酸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探讨其抗病毒作用效果及机制。将 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8例 )采用基础治疗加苦参素注射液 ,治疗组 (4 7例 )采用基础治疗加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核糖核酸 ,各治疗 10周。治疗前 (0周 )、中 (4周 )、结束 (10周 )时分别检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HBeAg及HBV DNA定量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治疗组白蛋白改善更明显 (P <0 0 1)、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总有效率为 89 4 %。提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苦参素注射液能更好改善患者肝功能 ,抗病毒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抗病毒疗效。方法 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DNA、HBsAg和HBeAg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补肾冲剂加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49例和拉米夫定对照组(对照组)41例,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和HBV DNA滴度变化及肝功能、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42.6%(20/47例)与对照组61.0%(25/41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42.6%)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6.2%)明显高于对照组(22.0%和17.0%,P〈0.05);ALT复常率(74.4%)较对照组(51.4%)高(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P〈0.05或P〈0.01),其中ALB、GLB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P〈0.05);症状改善以头晕、腰酸、胁肋胀痛、尿黄4症最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部分应答率(29.8%)与对照组(14.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对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有较理想的近期疗效;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HH胶囊的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连依利特ODS-BP C18色谱柱研究HH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4组,苦参素组小鼠按150 mg·kg~(-1)·d~(-1)给予苦参素混悬液,高、低剂量HH胶囊组小鼠分别按7,2 g·kg~(-1)·d~(-1)给予HH混悬液,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5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及肝组织HBs Ag,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方应(q PCR)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结果:标定14个特征峰构成HH胶囊的指纹图谱,其中1号峰为没食子酸,8号峰为柯里拉京,9号峰为虎杖苷,10号峰为鞣花酸,13号峰为甘草酸,14号峰为齐墩果酸。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HH胶囊可以明显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HBs Ag,HBVD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苦参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HH胶囊可显著升高小鼠IFN-α,IFN-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HH胶囊具有确切的抗HBV作用,可能与升高IFN-α,IFN-β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热补益煎剂治疗放射性直肠炎(AR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AR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清热补益煎剂联合常规方案)和对照组(常规方案)各30例,2周为1疗程。观察血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肝肾功能变化,各症状积分、治愈率、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改善腹痛或不适、排便异常与黏液血便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不良事件。结论:清热补益煎剂联合常规方案治疗ARP安全、有效,可促进受损肠屏障功能恢复,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法对维持血液透析(MHD)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将58例MHD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优质高蛋白饮食及充分透析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活血颗粒治疗,每天2次。对照组28例,饮食及透析治疗同前,但不予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90天,测定2组治疗前后部分营养不良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营养不良评分明显降低,营养状态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营养不良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益肾法能较好地改善营养不良状态,可作为MHD患者临床治疗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清安眠汤治疗失眠症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三清安眠汤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解郁安神冲剂治疗,两组治疗28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三清安眠汤治疗失眠症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有确切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并探讨推拿疗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引入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入组30例,分别采用推拿疗法和电针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推拿疗法的综合疗效、改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效果、即刻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效果均优于电针疗法(P<0.05)。推拿疗法的综合总有效率为90%,镇痛总有效率为100%,改善功能活动总有效率为86.67%,均优于电针疗法(P<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具有镇痛、改善功能活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高尿酸血症,拟定清肝化浊饮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清肝化浊饮每日一剂,对照组苯溴马隆50mg/d,各治疗4周。结果:降尿酸作用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93.3%;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治疗组用药和对照组用药都没有明显作用;血脂:治疗组用药有降血脂的作用,而对照组用药没有降血脂的作用;安全性评价: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结论:清肝化浊饮具有降低血尿酸、血糖、血脂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以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偶齐刺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有良好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岚云 《针刺研究》2000,25(4):302-304
笔者多年来运用针刺配合耳穴按压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 ,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对不同年龄及不同病程患者的疗效 ,笔者对上述不同患者人群疗效进行了比较。分别按年龄将其分为 4组及按病程分为 4组 ,观察其体重、体重指数、腰髋比值等指标 ,并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结果 :其总有效率 ,年龄 2 0岁以下者 ,93 1 % ;2 0~ 30岁者 ,84 4% ;31~ 40岁者 ,80 0 % ;40岁以上者 ,6 3 0 %。病程在 1年以下者 ,95 2 % ;1~ 5年者 ,86 0 % ;6~ 1 0年者 ,80 0 % ;自幼肥胖者 ,2 0 0 %。提示其疗效年龄小者优于长者 ,病程短者优于长者。因此对于该病宜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39例OS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时照组20例;两组均行ESS嗜睡量表(ESS)评分后,时照组轻度患者采取一般治疗30天,中、重度患者予以经鼻持续气道压力支持(n-CPAP)治疗10天后给予一般治疗20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再服用化痰止鼾汤30天.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 AHI)明显下降(P<0.05),夜问最低Sa02( Sp02 LOW)值明显上升(P<0.05),中、重度患者E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OSAS能明显改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探讨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60名,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E2、T和PTH。结果:①E2、T:两组治疗后血清E2、T均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PTH:两组治疗后血清PTH均无明显变化,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脾俞、肾俞穴位埋线或针刺治疗6周都能使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血清E2、T升高,对PTH的影响不明显,表明提高血清E2、T是脾俞、肾俞穴位埋线或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内分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