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58岁。因胸痛7天伴咯血2天入院。体检:T36.7℃,P75次/min,R26/次min,BP90/60mmHg。神志清,高枕卧位,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5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4cm,有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双侧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P波规律出现,Ⅰ、Ⅱ、Ⅲ、aVF、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振幅、时间均正常,其后均有相关的QRS-T波群。QRS形态Ⅰ导联呈qrs型,且s波粗钝;aVL导联呈qrsr'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其r波纤细,S波伴切迹;aVR…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 (DCG)作为 1种长时间观察心电变化规律的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更好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VR)对预后的影响 ,对 78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18例AMI中 ,男 62例、女 5 6例 ,年龄 (5 6± 17 5 )岁。AMI部位 :前间壁 3 5例、广泛前壁 2 3例、下壁3 0例、下壁 +后壁 19例 ,前壁 +下壁 7例 ,心内膜下 4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 2 方法 采用DMS -P5DCG分析系统 ,在AMI后 6h~ 4W接受检查 ,采用CM1、CM2 、CM3双极导联 3通道记录。1 3 随…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75岁 ,主因阵发性胸闷、气短 1个月 ,持续性胸痛 5h就诊入院。入院前 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 ,发作持续 2~ 3min ,可自行缓解 ,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治疗 (药物不详 ) ,好转后仍间断发作。于 5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睡眠中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大汗 ,阵发性加重 ,伴头晕眼黑 ,急送我院急诊科 ,并在诉说病史过程中 ,突然头部后仰 ,意识不清 ,立即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并急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Ⅱ°Ⅰ型房室阻滞 (AVB) (平均心室率 42bpm) ,室早、房早 ,约 5min后意识转清。既往体健。入院查体 :BP 13 0 90…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更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是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102例老年人AMI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象为1995年1月~2001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AMI者102例,男80例、平均年龄68岁,女性22例、平均年龄70岁。均符合1979年WTO诊断标准,均未对心律失常作预防性治疗。 采用日本产Kenza-cardic 12道电脑  相似文献   

5.
1996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住院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4周内)死亡患者40例,现将其心电图变化特征及严重并发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较少见,一旦出现,短期内迅速出现顽固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患者有望获救.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DCG)作为一种长时间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规律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如何改善AMI的预后,日益引起重视。笔者收集到26例AMI者的DCG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评价.方法 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3例,将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定义为观察组,未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75例并发心律失常,占72.8%.②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103例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性均为阳性,两组患者的cTnI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密切相关,但心肌酶学指标定量、cTnI定性不能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是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早和多形房速等。窦速多数因为交感神经活力增强.特别是合并高血压患者。窦速持续存在超过数天表明心力衰竭和预后不良.可以是原发性室颤的先兆。心动过缓的原因多半是窦房结的急性缺血,可由于阻塞右冠状动脉或左旋支动脉近端的窦房结动脉的分支所致。AMI中孤立性房早常见。  相似文献   

10.
39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是引起AMI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90年至1998年AMI10日内住院患者394例并发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394例AMI中,男性261例,占66.3%。女性133例,占33.7%,年龄31~87岁,平均59岁。心律失常341例,占86.6%,死亡75例,病死率为19%。 2 结果 AMI几乎可以并发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而往往患者可导致2种或2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出现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病情情况,特收集2000年-2006年我科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心电图变化 ,从我院1996年~ 2 0 0 1年期间住院的脑血管疾病者 4 0 6例中查出合并AMI2 8例进行心电图及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2 8例中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38~ 82 (平均 6 0 )岁 ,所有病例均经CT证实为脑血管疾病 ,其中脑出血 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AMI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 7%。其中急性前间壁 6例 ,局限前壁 4例 ,前侧壁 1例 ,广泛前壁 5例 ,单纯下壁 3例 ,侧后壁 1例 ,急性广泛下壁 +右室 2例 ,心内膜下 6例。2 结果2 8例均以脑血管症状而发病 ,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了解此期间心律失常表现征象,对指导临床实践、提示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史、心脏功能等。但心律失常仍是重要的因素且发生率很高,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1992年~2002年AMI患者9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与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我院自1990年至1997年门诊及住院共2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AMI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临床资料1.200例AMI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诊断为AMI,男性126例;女性64例,男女之比大致为2∶1;年龄30至93岁,平均年龄61.5岁,60岁以上160例(80%)。2.梗死部位:前壁105例;下壁50例;下壁 正后壁5例;前壁 下壁31例;前壁 正后壁5例;心内膜下1例;前间壁 右心室1例;下壁 右心室1例;前间壁 下壁 右心室1例。结 果1.1200例AMI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69例(34.5%),其中室性早搏59例(29.5%);非阵发性室性心…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5 5岁。入院前 1d活动后感心慌、心前区不适 ,休息数分钟后症状消失 ,未予重视。此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2次 ,均休息后缓解。入院前 30min ,晨起后突然感心前区不适 ,较前明显加重 ,有紧缩感 ,并感头昏、眼花、心悸、胸闷、大汗 ,休息后上述症状未缓解来院急诊。以冠心病、心律失常。于 2 0 0 1年 5月 19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 ,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心电图 (急诊室 8∶10 )示 :二度Ⅰ型AVB(图 1A)。心肌酶谱 (5月 19日应用阿托品后 ) :CK 4 3U L ,AST 83U L。 5月 2 0日CK 116 4U L…  相似文献   

17.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近期 (4周内 )死亡患者12 0例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心电图变化特征及其与严重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 (Af)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束支传导阻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及ST段形态的相关联系。对象与方法对象  1984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收治的AMI4周内死亡患者 12 0例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 70例 ,女 5 0例。年龄 4 8~ 96岁 ,平均70 10± 10 10 ,其中男性年龄 4 8~ 90岁 ,平均6 9 5 8± 9 71,女性 5 0~ 96岁 ,平均 70 84± 10 73。心肌梗死部位为 :前壁梗死 6 …  相似文献   

18.
1996~ 2 0 0 0年住院病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死亡 3 0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①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持续 3 0min以上 ;②病理性Q波及损伤型ST段抬高持续 2 4h以上伴T波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者ST段下降伴有或不伴有T波倒置 )并有动态演变 ;③心肌酶谱升高 ,并符合AMI演变曲线。有任何两项即可确诊。1 2 一般资料 男 13例、女 17例 ,年龄5 2~ 88(平均 72 )岁。 <60岁 2例 ,>70岁 19例 ,60~ 70岁 9例。发病至死亡时间 :<2 4h 12例 ,2 4h~ 1W 10例 ,>1W 8例。1 3 临床表现 剧烈胸痛 >3…  相似文献   

19.
传导阻滞(CB)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并发症,是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AMI的预后因素。本文就我院自1988年3月~1998年3月156例AMI患者的心电图,其中CB 46例,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56例AMI患者中男112例、女44例,年龄47~76岁,>60岁者92例,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实验室血清肌酶检查。156例中前壁(含广泛前壁、前间壁)62例,下壁  相似文献   

20.
自1974年Cohn等采用心电图等无创性检查方法,首先描术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表现以来,心电图在早期诊断右室梗死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回顾性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