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男51例(67.1%),女25例(32.9%);中位病程30 d;头痛(97.4%)、发热(84.2%)、恶心呕吐(76.3%)是3大最常见的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8.2%)、精神异常(27.6%)及颈项强直(17.1%)相对少见,但出现这3种体征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症状者(P<0.05)。49例(64.5%)患者颅内压升高,其中26例(34.2%)颅内压>330 mmH2O,其病死率高于颅内压<330 mmH2O者(P<0.05)。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5±49)个/μl。脑脊液中葡萄糖轻微降低[(2.0±1.1)mmol/L],蛋白轻微升高[(65±40)mg/dl]。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96.1%,印度墨汁染色阳性率为86.8%。头颅CT扫描异常者占34.2%,其中表现为局灶性低密度影10例,脑膜斑片强化7例,脑实质低密度影伴边缘强化2例,脑积水伴脑室扩大2例为相对典型影像学改变。本组CM的病死率为21.1%,复发率为28.9%。结论 CM是AIDS严重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李爱新  王莉琳  姜太一  张彤  汪雯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97-100, 130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5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8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9±10.8岁。存活组70例,死亡组25例。死亡组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以及脑脊液(CSF)压力、中性粒细胞(N)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08,P=0.035),而ALB和CHE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4,P=0.004和OR=0.072,P=0.030)。预后模型logit(Y)=2.866+2.760×意识障碍-5.417×ALB-2.632×CHE。所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19~0.996,P=0.000),敏感度88.0%,特异性97.1%。预后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ALB、CHE是预测AIDS合并CM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近期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相似文献   

4.
5.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柏 《广西医学》2009,31(10):1486-148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发热,热型不规则,头痛28例,恶心呕吐29例。不同程度颅内压升高30例,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新型隐球菌均阳性;体重减轻29例。经抗真菌治疗,好转14例,死亡16例(其中6例放弃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在临床诊治中应注意鉴别。一旦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提示疾病进入终末期。  相似文献   

6.
赵川  许利军  唐坤伦  李毅  周红 《西部医学》2012,24(10):1955-195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有明显的免疫缺陷,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033×109/L。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中枢感染症状及体征,尤其颅内高压症状突出。脑脊液中均查见新型隐球菌,而脑脊液炎性反应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一种或多种机会性感染,主要有细菌性肺炎,霉菌性口腔炎、败血症(其中1例为新型隐球菌性败血症)。抗真菌治疗有效,但病死率仍高。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情复杂且较危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以及适时开展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周锐峰  王印  刘霞  毕雷  杨彤彤  何盛华   《四川医学》2019,40(6):562-566
目的总结四川地区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不同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5例AIDS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监测的颅内压分为中-重度颅高压组和非中-重度颅高压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出院时结局。结果中-重度颅高压组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非中重度颅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比较头部影像学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是存在CT和MRI检查结果不一致;中-重度颅高压组中采用和未采用腰大池引流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加强中-重度颅高压患者管理以减少住院期间病死率。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尽可能行头部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王立敏 《现代医学》2012,40(6):731-73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消毒隔离。结果:经过对患者对症治疗和整体护理,38例患者因病情好转而出院,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生命。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配合,确实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元琴 《大家健康》2016,(4):217-217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对2005年10月到2015年10月10年间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4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有34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发生不良反应9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护理,能够降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AIDS) 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常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新型隐球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与鸽粪中,鸽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1].被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中,有72%~90%的病例将发展为脑膜炎.AIDS如果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 AIDS患者 86例,其中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 52岁。因头痛、呕吐 1个月,加重 10天,于2004年 6月入院。患者无诱因,于 1个月前出现头痛、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低热,在当地行胃镜示霉菌性食管炎,拟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和霉菌性食管炎而给予抗结核、抗霉菌及脱水对症处理,病情时好时坏。入院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资料患者男 ,45岁 ,干部 .因右胸痛 1月加重伴咳嗽 1周 ,发热 3d ,于 2 0 0 3年 1月 6日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胆石症、双下肢牛皮癣病史 .否认输血、吸毒史 .常年出差经商 ,夫妻分居 ,高危性行为史不详 .否认家庭中曾有重症感染患者 .入院查体 :体温 3 7 8℃ ,血压 1 9 9/1 4 6kPa,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右下肺呼吸音减弱 ,可闻少许湿口罗音 .胸部X线摄片报告 :右下肺炎、右下胸腔、右叶间裂积液 .右肺门影浓密增大 .水平裂与斜裂交界区可疑小团浓密影 .胸水常规 :白细胞1 0 3 0× 1 0 6/L ,红细胞 85 0× 1 0 6/L ,蛋白 (+++) ,多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9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自卑率、恐惧率、孤独率、焦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护意识、对药物治疗的知晓率及对消毒及隔离措施的知晓率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80.0%。结论针对于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取科学的健康教育,能够确保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有助于患者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2008年收治的14例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CD4均〈100/ml,均为艾滋病晚期病人;病例易误诊,误诊率达到57%,其中误诊结核性脑膜炎最多。结论: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高、预后差,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6.
隐球菌性脑膜炎系隐球菌侵犯脑膜引起的,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常导致深部感染,也是艾滋病(AIDS)并发的一种机会性感染j现将我院2004年9~11月收治的2例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AIDS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8岁。主因发热、头痛10余天于2011年6月19日入院。患者缘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40.6℃,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非喷射性,食欲减退,自觉四肢无力,走路需人搀扶,无寒战,无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当地诊所输液治疗,症状无好转,门诊以"发热待查"收住神经内科。既往3年前曾诊断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1.5年停药。1个月前因咳嗽、咯痰在当地疾控中心复查胸片提示  相似文献   

18.
19.
颜建辉  农莉晓 《广西医学》2007,29(3):424-425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临床综合征.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常可并发各种致命性的机会性感染,其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也较为常见,而且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临床上依据国内病例资料报告不多见.我院2001年10月至2006年5月间共收治HIV/AIDS病人625例,其中发现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隐脑)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感染性脑膜炎所致的脑积水的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博茨瓦纳仰加奎医院收住的经内科和我科确诊的42例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性脑膜炎所致的42例病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37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2例患者因经抗真菌治疗,脑积水症状改善,3例因腰穿测压为非高颅压性脑积水.术后予抗真菌治疗,总疗程3个月.3个月后36例均恢复良好,仅1例因原发病加重死亡.结论 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Ⅰ级1例,Ⅱ级0例,ⅢI级1例,Ⅳ级40例.VP分流术及术后大剂量足疗程使用抗真菌治疗在艾滋病并发隐球菌感染性脑膜炎所致的脑积水效果确切,在非洲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