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各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各疾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互影响。方法以2型糖尿病(DM)、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和代谢综合征(MS)为例,筛选符合各组条件的患者,以及符合条件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生活指标,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各项生化指标。用放免法测定脂联素。用最小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公式为: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岛素(mU/L)/22.5。结果 DM、AS和MS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并且各组的两个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血浆脂联素与DM、AS和MS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对代谢综合征组163例,对照组124例受试对象通过血糖(Glu)、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脂联素等指标的检测,分析血清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组各组分,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血清脂联素与MS组各组分,体重指数(BM I)、FPG、TG,与HDL-C呈正相关;与MS病理生理的核心IR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将进一步阐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平  王砚青  卞茸文  赵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1982-198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压、体质指数、血糖、血脂及胰岛素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7.70±2.03)mg/L vs(10.83±2.58)mg/L,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与舒张压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及正常足月妊娠孕妇30例,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压、体重指数、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脂联素与孕周、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r=-0.4037,P<0.05;r=-0.9638,P<0.05;r=-0.9557,P<0.05;r=-0.9558,P<0.05;r=-0.9477,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且与血压、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糖耐量人群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240例受试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DM组)104例,糖耐量减低者(IGT组)46例,对照组(NGT组)90例,各组按体质量指数(BMI)分成肥胖和非肥胖亚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FIN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脂联素 45位T/G基因多态性.结果 ①IGT组脂联素水平(5.29±1.13) mg/L和DM组脂联素水平(4.15±0.76) mg/L较NGT组脂联素水平(8.08±0.45) mg/L明显降低(均P<0.01);②与NGT组相比,IGT组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下降(P<0.05~0.01);DM组的FBG、胰岛素抵抗指数(IRI)、TG的水平高于前两组,HDL-C明显低于NGT组(P<0.05~P<0.01);③脂联素与WHR、IRI、SBP、FBG和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④IGT组、DM组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和11.6%,显著高于NGT组(4.5%),GG基因型携带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①脂联素水平在IGT和DM患者中明显降低,提示脂联素在2型DM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作为2型DM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②各组中肥胖亚组IRI明显升高,说明肥胖人群存在IR,而各组肥胖亚组脂联素水平也明显降低,提示脂联素可能是联系肥胖、IR和2型DM的一个纽带;③循环中的脂联素水平与脂联素 45位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GG基因型携带者循环中的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④脂联素 45位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GG基因型可能是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瘦素、脂联素、游离脂肪酸水平,探讨2 型糖尿病与瘦素、脂联素、游离脂肪酸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60 例未经药物治疗的T2DM 患者和60 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病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瘦素、脂联素、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同正常组比较,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的瘦素水平、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升高(P<0.05)。2 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游离脂肪酸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正相关(均P<0.05);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负相关(P<0.05)。结论瘦素、脂联素、游离脂肪酸与2 型糖尿病有较为密切的相关性,或可作为判断2 型糖尿病进展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不同血糖水平人群脂联素血清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240例受试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DM组)104例,糖耐量减低者(IGT组)46例,正常对照组(NGT组)90例,各组按体质量指数(BMI)分成肥胖亚组和非肥胖亚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FIN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结果①IGT组和DM组脂联素水平较NGT组明显降低,(5.29±1.13)mg/L,(4.15±0.76)mg/Lvs(8.08±0.45)mg/L,DM组降低最显著(P<0.05)。②与NGT组相比,IGT组的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G)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下降(P<0.05或P<0.01);DM组的收缩压(SBP)、BMI、WHR、FBG、胰岛素抵抗指数(IRI)、TG的水平均高于前两组,HDL-C明显低于NGT组(P<0.05或P<0.01)。③脂联素与WHR、IRI、SBP、FBG和TG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脂联素水平在IGT和DM人群中明显降低,提示脂联素在2型DM发病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可以作为2型DM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②各组肥胖亚组中IRI明显升高,说明肥胖人群存在IR,而各组肥胖亚组脂联素水平也明显降低,提示脂联素可能是联系肥胖、IR和2型DM的一个纽带。  相似文献   

8.
王欣  王战建  任巧华  张建平  郭静霞 《临床荟萃》2008,23(14):1012-1015
目的测定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异常(IGT)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观察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变化;分析内脂素、脂联素与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内脂素、脂联素在T2DM的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2DM、IGT、NGT各30例,留取血清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内脂素,并检测有关项目。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内脂素;用放免(RIA)法测定脂联素和FINS。结果①NGT、IGT、T2DM3组血清内脂素,分别为(55.07±16.58)μg/L、(65.01±14.57)μg/L、(80.61±19.28)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分别为(20.84±4.52)mg/L、(16.08±5.19)mg/L、(12.17±3.76)m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血清内脂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呈正相关(R=0.352,0.405,0.291,0.248,0.250,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与内脂素、BMI、FPG、FINS、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R=-0.296,-0.345,-0.610,-0.422,-0.630,-0.228,-0.215,-0.548,0.368,P<0.05或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HR、FPG是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FPG、BMI、FINS、LDL-C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内脂素是与肥胖、糖代谢有关的一种激素,内脂素与内脏脂肪之间存在密切联系,T2DM胰岛素抵抗的产生与低脂联素血症有关,内脂素、脂联素可能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NGT)、糖耐量减低组(IGT)、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组(IFG/IGT)各100例,测定各受试者血清脂联素、hs-CRP、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 IGT组、IFG/IGT组血清脂联素均显著低于NGT组(P<0.01),IFG/IGT组的脂联素水平低于单纯IGT组(P<0.05)。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值均小于0.01)。单纯IGT组、IFG/IGT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1),IFG/IGT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单纯IGT组(P<0.05)。血清hs-CRP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OMA-IR呈正相关(P值均小于0.01)。结论血清脂联素、hs-CRP可能是加重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糖调节受损期即可能存在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前期,脂联素、hs-CRP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290例受试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DM组)124例、糖耐量减低者(IGT组)66例、正常对照组(NGT组)100例,各组按体重指数(BMI)分成肥胖亚组和非肥胖亚组。测定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FIN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1)IGT组和DM组脂联素水平较NGT组明显降低,分别为5.31±1.20mg/L,4.12±0.73mg/L和8.09±0.39mg/L,DM组降低最显著(P<0.05)。(2)与NGT组相比,IGT组的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下降(P<0.05或P<0.01);DM组的收缩压(SBP)、BMI、WHR、FBG、胰岛素抵抗指数(IRI)、TG的水平均高于前两组,HDL-C明显低于NGT组(P<0.05或P<0.01)。(3)血清脂联素与BMI、WHR、腰围(YW)及体脂含量(FAT%)呈显著负相关,与血胆固醇(TC)水平无相关性,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在本年龄段中,与年龄关系不大。结论(1)脂联素水平在IGT和DM人群中明显降低,提示脂联素在2型DM发病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可以作为2型DM发病的一个预测指标。(2)各组肥胖亚组中IRI明显升高,说明肥胖人群存在IR,而各组肥胖亚组脂联素水平也明显降低,提示肥胖是影响该脂肪因子的重要因素。脂联素可能是联系肥胖、IR和2型DM的一个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