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病症,约3%-4%小儿有过高热惊厥,一般发生年龄为6个月至6岁(以6个月至3岁为最常见)春秋季多发,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配如急救护理不当会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2006年1月份至7月份共收住高热惊厥患儿10例,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以6个月-5岁小儿多见,一般只发作一次,很少超过两次,相比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热惊厥发作时间短,抽痉时程度较轻。由于小儿脑细胞的发育还不成熟,高热、引起中枢N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发作后患儿一般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小儿热性惊厥(FS)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患。儿童期患病率3%~4%,首次发作年龄于出生后6月龄~3岁之间,平均18~22个月,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患儿常有FS家族史。患儿若急救及治疗不当易造成损害,重者引起脑损伤,特别是对学习记忆有影响。我院儿科在院前急救中及出院时指导,利用电话和出院医嘱的形式及随访对热性惊厥患儿家长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急救及预防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0月对76例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6个月~3岁多见,6岁后发病较为少见。绝大多数的患儿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之后,预后较好,仅有2%~7%的患者转变为癫痫[1],因此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本院儿科2005年1  相似文献   

6.
小儿惊厥或称抽风,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它不是一种疾病,是一症候群,在婴幼儿多见。其临床表现为大多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四肢强直,痉挛或不停的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数分钟或更长,有时反复发作,甚至是持续状态,分析其发作原因为高热惊厥和无热惊厥,如脑膜炎、败血定及新生儿破伤风、脑水肿及手足抽搦(低钙)等。尤以高热惊厥为多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高热惊厥(FC)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致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之一。绝大多数预后良好,高热惊厥与癜痫存在某些遗传学联系。1985年的国际癫痫及癫痫综合症分类中,将高热惊厥分类归属特殊类型的癫痫。我院2000年1月-2006年3月60例高热惊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指颅外感染发热引起的惊厥,多发于3个月~6岁小儿。热惊厥持续30min以上或者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的2次或2次以上的连续发作持续30min以上,均称为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2005年3月13日我院急诊门诊成功抢救了1例热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现将抢救经过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萍 《华西医学》1996,11(4):403-403
小儿高热惊厥100例临床分析李萍广西南宁市儿童康复中心(530000)高热惊厥(Fedrile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形成脑损伤,出现癫痫,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对1989~1992年我科收住的...  相似文献   

10.
21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及随访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儿科(521000)林孟森高热惊厥(简称FC)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在5岁以下小儿,约2%~3%曾患过FC。其预后及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至今仍有争论。作者对我科1982~1993年住院病人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小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41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年龄分布、性别比、发病季节、惊厥次数、原发疾病、家族史、脑电图特征、头颅CT、治疗方法等。对所有患儿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随访中是否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其中复发组74例,对照组167例。对复发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复发次数、复发时间等。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儿首发高热惊厥时的年龄、体温、持续时间、类型、家族史等。结果 241例高热惊厥小儿中,6个月~3岁者206例(85. 48%)占比最高;单纯性惊厥149例(61. 83%),复杂性惊厥92例(38. 17%);家族惊厥史117例(48. 55%),癫痫遗传史11例(4. 56%);原发疾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146例(60. 58%)。随访中,228例(94. 61%)高热惊厥小儿预后良好,7例(2. 90%)患儿转为癫痫,3例(1. 24%)患儿发生脑损伤,74例(30. 71%)复发。年龄≤3岁、复杂性惊厥、有惊厥家族史、有癫痫遗传史、首发时惊厥发生次数≥2次、首次发作体温≥39℃均为导致高热惊厥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高热惊厥小儿一般预后较好,对于首次发生高热惊厥后复发风险较高的患儿,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时对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及急救知识普及,以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儿科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约2%~5%的5岁以内儿童发生过Fs,其中30%~40%会反复发作。FS分为单纯性FS和复杂性FS,由于FS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高,尤其复杂性FS可能造成脑损害,易导致癫痫发生,因此如何及时控制高热患儿体温,避免FS发作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从护理角度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其发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常见于5—6岁以下的儿童,尤以6个月-3岁多见,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文对我院神经科近半年来收治的24例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并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4.
热性惊厥(FC),又称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首次发作年龄一般为出生后6个月至3周岁间,平均18~22个月[1],部分患儿会导致儿童癫痫的发生[2].我国儿童发病率约为3.9%[3].脑电图(EEG)是FC的常规检查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FC患儿108例,男76例(70.4%),女32例(29.6%),男女比为2.4∶1;年龄3个月~10岁,平均3.6岁,其中3个月8例,4个月~1岁13例,~3岁42例,~6岁24例,~10岁21例;首次发作41例,反复发作67例.  相似文献   

15.
<正>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在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起病年龄多数在6个月至3岁之间。FC反复发作时将有可能引起脑功能损伤,因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发病后早期的脑电图,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83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3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550004贵阳医学院附院刘长兰,叶晓芬,朱荣兰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约占5~8%。发病在6月~6岁之间,发作多在体温骤升之时,38.5℃~40℃或更高,多由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颅内感染所致惊厥不称为高...  相似文献   

17.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1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经验。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以1—3岁最多见,占69.8%;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占70.7%,其次为支气管炎,占15.5%。本组116例患儿中,治愈114例,好转2例。结论早期发现惊厥先兆可减少惊厥的发生,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儿科急诊中,经常可以遇到小儿惊厥。其中最常见的是高热惊厥。但也可由其它疾病引起。(如癫痫、化脓性脑膜炎等)。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小儿带来很大影响。现将38例典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患儿中有4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47.9%,患儿年龄3岁、有高热惊厥家族史、发作体温≥39℃且发作时间超>10min、惊厥类型为复杂型的热性惊厥是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由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要降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20.
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危急症状。发病率为3%~5%。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共收治小儿高热惊厥患儿5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