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药凝胶介入治疗耐多药空洞肺结核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纤支镜灌注含药凝胶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用纤支镜灌注含药凝胶治疗和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 6月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 73.1%,病灶治疗有效率 85.4%,空洞治疗有效率 81%,明显高于对照组 51.3%,56.7%和 51.4%(P<0.05 ),治疗组痰菌阴转时间 36.3d,比对照组 61.8d明显缩短(P<0.01 )。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经纤支镜含药凝胶灌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DR-TB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2008年痰液经BACTECMGIT 960系统快速培养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并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MDR-TB住院患者161例,记录人口学资料、年龄分组、抗结核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时间、主要并存病及并发症、肺部病灶影像学改变等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及随访结果。通过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最终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患者类型、是否使用二线药物、基线耐药种类和肺结核病情)。结果161例MDR-TB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45例(年龄15~87岁)。161例MDR-TB患者中,曾使用二线药物者108例(67.08%)。肺部病灶程度中度者45例(27.95%),重度者111例(68.94%)。MDR-TB化学治疗方案其中氨基糖苷类注射剂[包括链霉素(部分对链霉素敏感患者)及阿米卡星(95/161)]或多肽类注射剂[主要为卷曲霉素(34/161)]使用率占80.12%(129/161),口服氟喹诺酮类使用率占95.65%(154/161),丙硫异烟胺使用率占72.67%(117/161),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使用率占81.37%(131/161),吡嗪酰胺使用率占62.11%(100/161)。治疗结果显示:153例患者(失访8例)治愈45例(29.41%,45/153),死亡19例(12.42%,19/153),治疗失败89例。不同年龄组治愈比例为<30岁69.57%(16/23)、30~岁18.75%(15/80)、50~岁31.71%(13/41)、≥70岁11.11%(1/9)。是否使用二线药物、肺结核病情及年龄对MDR-TB治疗成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3,P<0.05;χ2=14.417,P<0.05;χ2=14.969,P<0.05)。结论年龄、是否使用二线药物以及肺结核病情对MDR-TB患者治疗成败有影响;MDR-TB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应积极研发作用强、毒性低的新一代抗结核药物,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调查地区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耐多药肺结核诊断和治疗现状,分析其在耐多药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查医院和访谈结核病控制关键人物了解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耐多药肺结核服务提供情况;通过调查耐多药和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住院病历了解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情况,分析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耐多药肺结核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 政府对5家医院的财政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在5.0%~30.2%不等,能开展药敏试验的医院所占比例仅为1/5。住院期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方案规范率仅为13.3%,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6 d,住院总费用10 893元,日均住院费用362.2元,住院费用自付费用比例59.0%,出院后转诊到结防机构的比例仅为6.6%。 结论 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较低,医院实验室耐多药肺结核的诊断能力较低。住院期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化疗方案规范率较低,住院费用过高但医保报销比例低。出院后患者绝大部分没有及时转诊到当地结防机构,处于无人管理的自服药状态。 相似文献
5.
耐多药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及方法。方法:对1994年10月~2000年10月间收治的56例耐多药肺结核手术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耐多药肺结核手术病人,46例(82%)术后痰菌转阴,10例(18%)持续排菌,均为微量排菌。结论: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耐多药空洞肺结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耐多药空洞肺结核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采用36例临床培养的耐药菌株作耐药结核菌抑制试验、临床对照观察的方法。180例耐多药空洞肺结核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用3DLOZA/18DLOZ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86例配合抗结核药物凝胶介入治疗并完成疗程。结果 提高抗结核药物浓度,可有效控制耐药结核菌生长,而所需浓度远远低于药物凝胶的含药浓度。临床观察治疗组比对照组痰菌阴转率高(88.4%),痰菌阴转速度也快,空洞闭合率高(43.0%),空洞闭合速度快,疗效较好。单发空洞、干酪空洞的疗效比多发空洞、纤维空洞的疗效较好。未发现与介入药物凝胶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经纤支镜引导灌注抗结核药物凝胶,是治疗耐多药空洞肺结核的有效方法,其有净化空洞,促使痰菌转阴,空洞闭合的作用。并且有安全无创,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69例耐多药肺结核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与分析69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耐药情况将病人分为3组,HR耐药组(Ⅰ组)、HR+1药耐药组(Ⅱ组)和≥HR+2药耐药组(Ⅲ组)制定个体化方案,观察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结果 3组6、12及24月的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各为Ⅰ组:76.5%,94.1%,94.1%,94.1%;Ⅱ组:60.0%,65.0%,70.0%,80.0%;Ⅲ组:46.9%,50.0%,46.9%,56.3%。Ⅰ组、Ⅲ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而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个体化方案治疗失败与耐多种药物、肺部不可逆性病变及病变广泛有关。根据药敏结果及早建立个体化的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对MDRTB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现阶段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和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接受二线抗结核药物个体化治疗的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男性75例,占64.7%;女性41例,占35.3%。年龄在20~84岁之间,平均年龄(44.26±17.57)岁。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愈率55.2%(64/116);失败率25.0%(29/116);因结核病死亡8例,因其他疾病死亡5例,死亡率11.2%(13/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规则治疗(OR=13.745;95%CI:3.147~60.034)、化疗方案不合理(OR=9.897;95%CI:2.528~38.747)、肺部空洞性病灶(OR=10.295;95%CI:2.002~52.949)是现阶段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和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药敏结果和肺部空洞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强化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督导管理,可以降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率和病死率,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耐多药肺结核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远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效果。方法经痰结核菌培养确定的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采用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果满疗程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涂片与培养)、病灶显著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2年,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能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在DOTS策略下使用一线抗结核药治疗的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后的远期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2004年黑龙江省耐药监测期间确诊并成功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暴露组,随访194例患者,访视到111例)及按1:1比例为存活MDR-TB患者配对的非MDR-TB患者(对照组,选择并访视患者71例,其中对所有药物均敏感41例,耐多药以外耐药30例),观察其4年来复发情况,分析存活病例中耐多药(71例)与非耐多药(敏感41例,耐多药以外耐药30例)、治疗分类(初治80例,复治62例)及治疗方案(规划方案124例,科研方案18例)对患者成功治疗后4年复发情况的影响。 结果 暴露组,4年复发率为46.85%(52/111)。在暴露组患者中死亡40例,4年复发率为67.50%(27/40);存活71例,4年复发率为35.21%(25/71)。对照组71例,复发17例,4年复发率为23.94%(17/71)。存活MDR-TB的复发风险高于对一线抗结核药完全敏感患者(χ2=4.19,P=0.041;RR=2.06,95% CI:0.98~4.34)。复治患者的复发率(40.32%,25/62)高于初治(21.25%,17/80)(χ2=6.10,P=0.014;RR=1.90,95%CI:1.13~3.19)。采用规划方案、科研方案患者的4年复发率分别为29.84%(37/124)和27.78%(5/1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94)。结论 对MDR-TB患者采用DOTS策略治疗成功后的4年复发率高,复治患者复发风险高于初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患者不规则治疗的原因和转归,探讨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率。方法比较上海市2001-2003年333例不规则治疗肺结核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对不规则治疗原因进行排序分析。结果不规则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与同期新登记结核病人性别比男性多于女性(X^2=12.5,P〈0.001);不规则治疗原因中以药物不良反应(64.3%)及不配合(26.7%)为主;初治菌阳病人治愈率略高于复治菌阳病人治愈率(X^2=0.077,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化疗方案,加强对重点病例(尤其是男性、高龄、菌阳病人)的督导管理,妥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将减少病人的不规则治疗率,提高肺结核病例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初治空洞肺结核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初治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短程化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初治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中发热49例,咳嗽50例,乏力、盗汗32例,白细胞总数升高40例,痰涂片结核菌阳性17例。X线胸片表现为单发、薄壁、干酪性空洞46例,病变累及3个以上肺野40例。完成6个月化疗后,病程10~30d者空洞治疗有效率77.8%(28/36),病程30~60d者空洞治疗有效率44.4%(8/18)。结论 初治空洞肺结核多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X线胸片以单发、薄壁、干酪性空洞为主,病变累及多个肺野,早期治疗有利于空洞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患者不规则治疗的原因和转归,探讨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率。方法比较上海市2001—2003年333例不规则治疗肺结核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对不规则治疗原因进行排序分析。结果不规则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与同期新登记结核病人性别比男性多于女性(χ2=12.5,P<0.001);不规则治疗原因中以药物不良反应(64.3%)及不配合(26.7%)为主;初治菌阳病人治愈率略高于复治菌阳病人治愈率(χ2=0.077,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化疗方案,加强对重点病例(尤其是男性、高龄、菌阳病人)的督导管理,妥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将减少病人的不规则治疗率,提高肺结核病例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索适宜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化疗结局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利用登记治疗的11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构建了适用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化疗结局数据模型:ln(p/1-p)=4.135—3.963·Z3—2.319·Z11—3.686·Z13—2.058·Z14,预测准确度为79.2%。结论该模型的建立为广东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评价、预测化疗结局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初治涂阳肺结核短程化学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查昌平区1992—1994年155例经6个月短程化学治疗的疗效及1、2、10年的随访结果 。结果 治疗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肺部病变吸收好转率各为96.8%和97.0%,治疗结束后1、2、10年的随访未见复发病人。结论 全程督导下短化具有很好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166例住院复治涂阳肺结核社会经济学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社会经济学状况,为防止慢性传染源产生,促进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2006年1—9月间收治入院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做问卷调查分析。结果(1)无收入或低收入者占79.5%(132/166);(2)自费治疗者占79.5%(132/166);;(3)60.2%(100/166)患者觉得就医不便;(4)疗程中未见到医生来访者占85.5%(142/166);(5)有中断用药史者占43.9%(73/166),用药时间不足1个疗程者占25.9%(43/166),停药时间在2周以上者占80.8%(59/73);(6)27.1%(45/166)患者未接受过任何结核病健康知识教育;(7)耐药检测结果:耐H者占69.6%(80/115),耐R者占61.7%(71/115),同时耐HR者占47.8%(55/115)。结论应重视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加强对菌阳患者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贫困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农村贫困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供需双方因素对就诊延迟的影响,为提高病人发现提供参考.方法 福建、河南、辽宁和新疆4省各3个经济欠发达县,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调查就诊延迟及其影响因素.对象包括病人、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首发症状到就医的时间在14 d以上为就诊延迟.结果 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有33.6%的病人存在就诊延迟.综合分析供需方的因素:(1)农民群众普遍存在结核病知识的缺乏.(2)医疗服务供给方健康促进工作不够.结论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还普遍存在结核病就诊延迟的现象,应该通过有针对性地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结核病知晓率,并采用多种方式改变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农村贫困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供需双方因素对就诊延迟的影响,为提高病人发现提供参考。方法福建、河南、辽宁和新疆4省各3个经济欠发达县,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调查就诊延迟及其影响因素。对象包括病人、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首发症状到就医的时间在14 d以上为就诊延迟。结果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有33.6%的病人存在就诊延迟。综合分析供需方的因素:(1)农民群众普遍存在结核病知识的缺乏。(2)医疗服务供给方健康促进工作不够。结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还普遍存在结核病就诊延迟的现象,应该通过有针对性地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结核病知晓率,并采用多种方式改变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