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角度快速心包穿刺硅胶管引流经验总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将经穿刺并硅胶管引流的108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尖部刺的35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35例(35/40)肿瘤性积液、25例(25/29)结核性积液、16例(16/16)特发性渗出性积液、2例(2/2)化脓性心包炎经引流与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引流组其余病因的积液也获得有效缓解;而单纯穿刺组仅暂缓解症状,大部分积液及压塞未缓解而转入引流组.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以后者为多.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在床边不需两维超声指引,安全可靠.硅胶管与组织相容性好,可长时间保留心包引流(1~82天).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快捷,可有效引流及治疗心包积液.Seldinger导管法用于心包穿刺引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心包穿刺硅胶管引流10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 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 将经穿刺并硅胶管引流的 10 3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尖部穿刺的 30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引流组 30例 (30 / 35 )肿瘤性积液、2 5例 (2 5 / 2 9)结核性积液、16例(16 / 16 )特发性渗出性积液、2例 (2 / 2 )化脓性心包炎经引流与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 ,引流组其余病因的积液也获得有效缓解 ;而单纯穿刺组仅暂时缓解症状 ,大部分积液及压塞未缓解而转入引流组。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以后者为多。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 ,在床边不需两维超声指引 ,安全可靠。硅胶管与组织相容性好 ,可长时间保留心包内引流(1~ 82天 )。结论 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可有效引流及治疗心包积液。Seldinger导管法用于心包穿刺引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引流液量控制和引流的体位。方法 患者半坐位或平卧位 ,根据超声心动图定位的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 ,1 6例采用剑突下进针 ,36例采取左侧胸壁进针 ,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内 ,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52例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穿刺均获得成功 ,无明显并发症 ,52例患者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 1 4 .68± 4.66(8~ 48) d,平均引流量为 790±2 78(32 0~ 2 90 0 ) ml,心包穿刺引流后 ,心包填塞症状缓解或消失 ,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和平均压明显升高 (P<0 .0 5)。结论 采用超声心动图定位 ,床边行心包穿刺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安全可靠 ,引流彻底 ,疗效可靠 ,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 将经2D超声定位后穿刺并动脉鞘管留置持续引流的48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包穿刺的20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引流组16例(16/20)肿瘤性积液,23例(23/24)结核性积液,4例(4/4)特发性渗出性积液经引流与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其余5例症状获得有效缓解;而单纯穿刺组2例心包积液消失,其余18例仅短暂缓解症状,全部转入引流组。操作相关并发症以后者为多。2D超声定位后在床边循穿刺点穿刺置管引流,安全可靠;动脉鞘管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可较长时间保持引流(1—65天)并注药治疗。结论 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可持续保留并有效引流及治疗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5.
心包积液持续导管引流穿刺部位的新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胸骨左缘第 3、4肋间穿刺放置心包积液引流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 2DE) ,探测 38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剑突下、心尖部及胸骨左缘第 3、4肋间距胸骨左缘 2cm处 3个部位的舒张期最大积液厚度和预定进针深度 ;在 2DE引导下 ,以胸骨左缘第 3、4肋间为穿刺点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2DE探测 3个部位的舒张期最大积液厚度差异无显著性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处预定进针深度最小 ;3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留置导管成功 ,其中36例 ( 94 8% )经超声证实引流导管位于后心包。无穿刺相关并发症 ,无导管脱出心包腔及积液渗漏至胸腔或皮下 ,1例于放置引流导管后第 3天发生神经介导性晕厥。结论 经胸骨左缘第 3、4肋间途径行心包引流导管留置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优于剑突下和心尖部途径  相似文献   

6.
留置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留置静脉导管引流是治疗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有效方法,本旨在探讨心包穿刺引流的并发症。方法 本对36例中6例发生了心包穿刺引流并发症的住院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在6例并发症中,有2例因导管前端刺激发生神经介导性晕厥,1例因引流过速而猝死,1例发生急性右心室扩张并死亡,1例发生心包积液经穿刺孔漏入左侧胸腔,1例发生心包积液经穿刺孔渗漏入皮下。结论 应充分认识留置引流所产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危重病人应行床边血液动力学监测。同时应注意引流导管本身对患可能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对10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加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置管后做好体位、留置导管、心理及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并密切观察病情。结果10例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置管术均穿刺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20d,中位时间12d。置管后2例出现穿刺处渗液,1例出现导管松脱,2例发生导管堵塞。结论心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和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Seldinger技术指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中到大量心包积液48例,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心包腔并内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48例患者均1次穿刺并留置导管引流成功.未出现因继发感染、出血、气胸、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穿破及与心包穿刺置管导致的死亡。留置时间时间5~42(10.7±4.7)d,平均引流量为280~1750(590±160)ml。结论 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9.
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积液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心包积液患在心尖部、左侧第5-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1.5-2cm处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患的心包积液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完全置管引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1例并发感染。结论:Seldinger技术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静导管引流是安全、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治疗心包渗液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置入导管引流心包渗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 4例中量至大量心包渗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置管行心包闭式引流。结果 :5 4例患者均置管成功 ,置管时间平均 10d( 5~ 2 0 )d ,均无脏器、组织损伤或感染等。 2例发生导管堵塞 ,经肝素盐水冲洗后再度通畅 ;1例有症状性低血压 ;1例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结论 :经皮穿刺置入导管行心包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包渗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心包引流方法。方法  1995 - 0 1~ 2 0 0 4 - 0 1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应用动脉鞘管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 4 0例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 ,连接负压引流袋 ,断续吸引 ,至没有引流液 ,观察 1~ 2d ,拔除引流管。结果  4 0例心包积液患者都得到有效引流 ,临床有效率 10 0 % ,没有观察到与动脉鞘管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应用动脉鞘管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以常规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2.
经皮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心动图的定位下应用Seldinger穿刺法,分别从心尖部及刽突下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间断或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结果20例心包积液均一次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未出现与导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引流时间:3—17d,平均5d。引流量305—3000ml,平均908.3ml。结论Seldinger穿刺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中-大量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在治疗结核性心包炎伴有大量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予以全身规则抗结核治疗。A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心包腔内注药,B组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及心包腔内注药。结果A组与B组相比,两组间在消除心包填塞症状时间,退热时间,心包积液消失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可迅速消除心包填塞症状,能及时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疗效明显,降低了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超声定位下留置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超声定位下对40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经皮将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心包腔内引流积液治疗。结果 40例病人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引流1h后病人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心功能得到相应改善;引流量200mL~1 600mL;31例非恶性心包积液病人均成功拔管,9例确诊恶性心包积液后,带管转入肿瘤科进一步治疗。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超声定位下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是临床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心包穿刺放液与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我院1996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两种心包穿刺法治疗中量至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穿刺放液过程中一般并发症(胸痛)的发生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复穿病例数及发生率的比较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心包穿刺法技术安全、明显减少了操作的危险性、反复穿刺的几率,是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可以替代传统心包穿刺。  相似文献   

16.
导管持续心包引流加白介素-2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导管持续心包引流并白介素-2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5例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恶性心包积液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心包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 100-200万U。结果 5例中,4便心包积液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除1例失去随访,4例心包积液未再生长。最长达11个月,结论 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方法对4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加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置管后做好体位、留置导管、心理及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并密切观察病情。结果 4例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置管术均穿刺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20 d,平均10d。置管后2例出现穿刺处渗液,1例出现导管松脱。结论心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并分析202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心包积液性质。结果:除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不及进行心包穿刺外,191例均成功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漏出液12例,渗出液179例。渗出液中,肿瘤性77例,结核性62例,医源性18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结缔组织疾病10例。77例肿瘤性心包积液中,肺癌42例,乳腺癌7例,原发灶暂时不明确的转移性腺癌6例,淋巴瘤7例,肝癌4例,纵隔瘤3例,胃癌、膀胱癌、直肠癌、心包肉瘤、横纹肌肉瘤、黑色素瘤、恶性胸腺瘤和心脏血管瘤各1例。18例医源性心包积液中,心律失常导管消融者1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6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并发医源性心包积液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房颤患者高于非房颤患者。9例导管消融者行心包穿刺和引流即可,余9例医源性心包积液还需外科修补。15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在住院期间均死亡。结论: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多为渗出液及血性,肿瘤和结核为主要原因,注意识别和鉴别医源性心包积液和急性心肌梗死,积极心包穿刺和引流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心包引流合并症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持续性心包穿刺引流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常用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心包穿刺引流的合并症。方法 本文对5例发生了心包穿刺引流合并症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5例合并症中,有2例因导管前端刺激发生神经介导性晕厥,1例发生急性右心室扩张并死亡,1例发生心包积液经导管管侧孔漏入左侧胸腔,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包积液经穿刺处漏入皮下组织。结论 应充分认识持续心包引流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危重患者应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时应注意引流导管本身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48例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心包积液病人行B超检查,并在B超引导下进行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 48例心包积液病人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症状迅速缓解,可长期保留(4~16天)。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积液置管法简单、安全、有效,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