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焦虑障碍的中医治疗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占清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1):56-56
1.1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与传统针法相比,他可以根据治疗需要,准确、连续地调整刺激量,从而提高疗效。采用主穴:神门、百会、印堂、三阴交、足三里、大椎。配穴: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心脾血虚,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溪;肝阳上亢,配肝俞、太冲。 相似文献
2.
焦虑障碍的代表疾病主要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等,该组障碍的共同特征是过度害怕和焦虑的心境,以及相关的行为紊乱。广泛性焦虑障碍表现为对多种主题、事件或任务感到严重的焦虑与担心。惊恐障碍是指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反复出现惊恐发作并担心再次发作。场所恐怖症是指个体对某些场合的强烈恐惧、焦虑与回避,患者常担心无法逃离、得不到帮助或健康受到威胁。社交焦虑障碍表现为回避社交环境,过分担心他人的负性评价。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等。 相似文献
3.
4.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 (GAD) ,惊恐障碍 ,强迫症 (OCD) ,社交恐怖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M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其中 MAD在 ICD- 1 0中的定义是 :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 ,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但又不符合特定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 ,也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无关[1] 。焦虑和抑郁障碍在诊断标准中是相互独立的疾病实体 ,但通常在同一个体共存。当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 ,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这种情况称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这种共病在初级保健人群中的患病率达 1 9% ,与单一焦虑或… 相似文献
5.
6.
7.
8.
马菁张岚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5):773-775
焦虑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多个研究提示认知行为疗法对焦虑障碍的有效性。近年来随着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也发展出针对焦虑障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本文对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的新发展做一综述,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发现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常常同时存在,虽然二之间的具体关系尚在进一步的研究探讨阶段,但已有研究显示,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是双相障碍患最常见的共病形式。Boylan等研究发现,至少有55.8%的双相障碍患和一种焦虑障碍共病,大约31.8%的双相障碍患与多种焦虑障碍共病。根据DSM-Ⅳ的分类,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 disorder,GAD)、恐怖障碍(phobia disorder)、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tic stress disorder,PTSD)等。Boylan等指出双相障碍与上述几种类型的焦虑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20.8%、30%、7.8%~47.2%、3.2%~35%、40%。有研究指出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时焦虑障碍对双相障碍的病程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与焦虑障碍共病的双相障碍患较无焦虑障碍共病的双相障碍患发病年龄会提前3~4年;与焦虑障碍共病增加了双相障碍患的自杀行为和物质滥用的发生率;与焦虑障碍共病降低了双相障碍患的生活质量,对患的家庭、工作和社会功能均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加大了治疗难度,也加重了患的经济负担。有献报道双相障碍Ⅰ型较双相障碍Ⅱ型与焦虑障碍共病率高,即双相障碍Ⅰ型患更易伴有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数十年,神经刺激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疾病的临床治疗。神经刺激治疗主要包括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经颅直接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本综述将简要回顾神经刺激治疗在焦虑障碍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1.
咨客,男性,30岁左右,已婚,育有一子。最近,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感到越来越焦虑。作为一名动物检疫员,他主要负责家禽或其他动物食品的质量控制。近来,总是认为自己因为在工作中接触动物而患上了感染性疾病,即使经过多家医院就诊后已经排除感染,仍会寻找其他的原因。例如,认为自己通过接触他人使用过的按摩椅或街边的流浪动物而患上某种疾病。这种担心非常强烈,虽然他从未被诊断为狂犬病,也没有被任何动物咬过,但仍多次就诊于医院并接种狂犬疫苗。每天都会仔细检查身体,寻找是否有咬痕或其他污染源。通过本次咨询,他被诊断为疾病焦虑障碍,并开始接受抗焦虑药物治疗。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减压治疗,用于对抗闯入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13.
14.
广泛性焦虑障碍 (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 ,GAD)作为一个单元诊断 ,始于 1980年的DSM - 3,它以对生活环境过分的或无端的焦虑为特点 ,若发展至慢性阶段可明显影响生活能力。由于患者在生活中常常有焦虑发作 ,所以对焦虑反而习以为常 ,一般很少主动就诊。一直到其它精神疾患如抑郁症、物质滥用等出现后才来就诊。因为它常与其它精神疾患同病 ,故造成了临床对GAD诊断的复杂性 ,也导致一些学者对GAD作为一个单独诊断表示异议[1] 。尽管目前对GAD的有关认识尚未明 ,各家意见尚不统一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就是 ,有效治疗的必要性。认为… 相似文献
15.
于晶妮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4):318-320
双相障碍患伴发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伴发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伴发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伴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伴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伴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6.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CBGT)的方法和初步结果。方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SAD患者中自愿参加CBGT者,符合DSM-IV关于SAD的诊断标准,性别年龄不限。每个治疗小组6-8人,治疗8周,每周1次,每次2.5小时,内容包括认知重建、放松训练、社交技巧训练、系统暴露、现场暴露和家庭作业。治疗期间患者均未服用治疗SAD药物。疗效评定由两位心理治疗师进行,主要工具为Liebowitz社交焦虑评定量表(LSAS),计总分、恐惧因子分、回避因子分,统计分析用配对T检验。结果符合入组条件58例,年龄16-48岁,起病年龄11-34岁,病程6个月-19年。LSAS总分治疗前后75.89±28.82和47.00±23.71(t=12.60,p<0.01);恐惧因子分治疗前后39.28±13.12和25.39±12.42(t=8.267,p<0.01);回避因子分治疗前后36.39±16.44和22.17±13.29(t=8.067,p<0.01),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CBGT治疗SAD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SAD的回避行为效果似更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崔克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7,(4):302-304
正焦虑谱系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等多种疾病,因其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1-2]),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目前对焦虑素质与焦虑障碍的关系、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焦虑障碍与个性因素关系密切,而其中焦虑素质与焦虑症状最受关注。焦虑素质是相信与焦虑有关的感觉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评价有危害,从而产生的对焦虑症状的害怕和担心,是反映个体对自身发生焦虑的恐惧程度的一个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自愿参加认知行为集体治疗者,每个治疗小组6~8人,治疗8周,每周1次2.5小时,内容包括认知重建、放松训练、社交技巧训练、系统暴露、现场暴露和家庭作业。疗效评定工具为Liebowitz社交焦虑评定量表。结果 58例患者中社交焦虑评定量表总分、恐惧因子分和回避因子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在研究可能影响治疗的20种因素中有19种因素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结论 认知行为集体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但影响疗效因素较多,应用该治疗方案时应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