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189例正常妊娠妇女和50例同龄非孕妇女舌象及甲皱、舌尖微循环的对照观察发现:淡红舌薄白苔是正常妊娠的基本舌象;部分孕妇以此为基础出现蓝斑、蓝带;甲皱、舌尖微循环呈血细胞聚集、张力减退、襻数增加及流态改变。本文讨论了以上改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17例肺心病患者和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和肺动脉压进行同步观察。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甲皱微循环视野清晰,血管排列整齐,异形管袢出现率较低(5.8%);肺心病患者有半数甲皱微循环视野不清晰,异形管袢出现率较高(29.5%)管袢数减少;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与肺动脉压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γ=-0.8095)。  相似文献   

3.
40例糖尿病患者与56例对照组甲皱微循环观察表明,糖尿病患者普遍具有较严重的微循环改变:甲皱微血管管袢模糊不清(45%),异型管袢(52.5%),管袢输出支扩张(27.5%),红细胞聚集(37.5%)及微血流显著缓慢。提示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糖尿病临床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拟扶正化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32例,观察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治疗后甲皱微循环清晰度、畸形率、袢顶瘀血、流态、流速、渗出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管袢数、管袢直径无明显改变(P>0.05).对肝硬化引起甲皱微循环的病理机制和扶正化瘀改善甲皱微循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规律,评估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循环恢复的参考标准。方法使用末梢微循环检测仪,分别对切割伤和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 d、365 d时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等变化进行分析,寻找其变化规律。结果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 d、365 d时再植指与各自对侧手健指组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等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 d、365 d时切割伤组与挤压伤组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的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等各项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甲皱微循环的恢复与患者的伤情有关,可试应用甲皱微循环的各项加权积分值来评估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液循环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6.
观察72例气血两虚、血淤和阴虚血热血液病人的甲皱微循环,并以25名正常人为对照。采用济南医用光学仪器厂802—A 型体表多部位微循环观测仪。结果40例气血两虚病例管袢不清24例,管袢缩短0.11±0.058,管径变细18例,色淡28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14例血淤组袢顶淤血7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指出甲皱微循环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7.
观测结果表明,健康成年人甲皱襞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女性组甲皱管袢的数目、长度、管径和顶宽值均小于男性组,但微血流速度增快显著;甲皱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及加权积分值明显低于男性组,且以管袢模糊、袢周渗出和出血为其变化特点。此外,对上述甲皱微观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WZD-1型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尿毒症肾阳虚患者同一次血透前、后的舌尖和甲皱微循环。结果表明: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含量升高和水潴留是尿毒症肾阳虚的病理基础;舌尖微血管管袢渗出是舌胖大有齿痕的形成原因之一;血透前甲皱微血管管袢流态明显异常,血透后微循环障碍明显好转,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由中度异常(4.99±1.52)下降到大致正常(1.98±0.97)范围(P<0.01)。微循环是反映尿毒症肾阳虚病理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家永  郭进  林敏 《当代医学》2009,15(31):1-2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甲皱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0例)加服血脂康治疗,对照组(30例)加服氟伐他汀治疗。连续用药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甲皱微循环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调节血脂方面,两组均具有明显降低TC、LDL-C及改善HDL-C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降低TG上,血脂康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甲皱微循环方面,两组对管袢流态、袢周状态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在改善袢周状态方面,血脂康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康对降低血脂疗效确切,并有改善甲皱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40例,梅尼埃病30例,均于清晨空腹抽血作血液流变学检查,同时观察其甲皱微循环情况。选择1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作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检查。结果显示:突聋和梅尼埃病组的甲皱微循环血管袢与对照组相比,最有意义的是袢顶明显增宽及异常袢出现比率明显增加(P<0.001),并且有2/3患者的血管袢属于重度异常;血流状态二者均属于粒流或粒缓流,红细胞呈粒团或絮团状,所以导致血流速度变慢,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明显(P<0.001)。说明该类患者微血管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老年度性支气管炎与健康老年人甲皱微循环的对照观察,发现管袢密度、畸形管袢、输入枝管径、管袢长度、流态积分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提示临床应注意血管、血流因素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120例Ⅱ型糖病尿人血液流变性及甲皱微循环的研究显示,有血管并发症组血液流变性及甲皱微循环改变较无血管并发症组更显著,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及聚集率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液流速减慢,血细胞聚集、瘀血、泥沙样流态增高。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与血管并发症三者呈平行关系。结果提示,糖尿病属—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血液高粘滞状态与糖尿病血管病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患者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清  孙美华 《医学综述》2009,15(1):155-15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单纯糖尿病患者(47例)和糖尿病足患者(39例)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糖尿病足组患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管襻模糊、迂曲、畸形、管径异常、血流缓慢,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积分及总积分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并及时予以处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妇宝方配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流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妇宝方并配合离子导入治疗,妇宝方药物组成:川续断12 g,生地黄15 g,忍冬藤12 g,延胡索15 g,白芍12 g;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配合金刚藤胶囊,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甲襞微循环FNM检测结果。结果:采用妇宝方煎汤口服并进行离子导入治疗后,患者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均有很大程度改善,甲襞微循环FNM检测结果、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宝方汤剂口服并配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和消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降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55例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多项指标明显异常;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甲营养不良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甲皱微循环障碍,经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后,甲营养不良患者的甲皱微循环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愈好转率100%,提示: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甲营养不良的诊断指标之一。甲皱微循环异常是该病发病的病理学基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5例肿瘤患者半身经一次800radx—射线照射后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和照射部位、非照射部位容积脉波的测量,照后6小时和3天,照射部位容积脉波显示微血管舒张,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加。照后25~35天局部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非照射部位容积脉波出现类似变化,甲襞微循环观察在照后3天显示微血管舒张,血管运动性增强。照后25~35天,微血管管径变细,管袢变短等血管构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脾气虚证患者甲襞微循环状况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58例脾气虚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状况,发现脾气虚患者存在明显甲襞微循环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明显等。服用健脾益气方药后,脾气虚证消失,上述变化得到纠正,说明甲襞微循环可以做为评价药物疗效、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凝血象变化与微循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唇、甲壁微循环,结果表明均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P<0.01)。甲壁微循环多见管拌短细、稀少,唇微循环则以管拌扩张、充盈为主。两者均见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瘀血、流态异常,甲襞微循环异常率高于唇粘膜微循(P<0.01)。同时检测多项高凝指标发现TAO患者TXB_2升高,6-Keto-pGF_1α下降,伴VWF、Fn、FDP升高,AT-Ⅲ下降,提示TAO血小板功能亢进,聚集性升高,凝血亢进,抗凝能力下降,是造成或加剧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甲襞微循环技术观测手针合谷穴面咽止痛穴治疗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目的在于观测手针组与对照组治疗MPD前后管袢长度、管径、血流速的变化,并与正常组管袢各值比较来判断疗效。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手针治疗后管袢的各变化值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临床也观察到MPD患者经手针后疼痛症状逐渐消失,下颌开闭及侧向运动逐渐恢复正常。结果证实手针合谷穴和面咽止痛穴治疗MPD和改善血液循环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可作为临床保守治疗MPD的首选方法。甲襞管袢值可作为鉴别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