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中心双百研究比较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常规两性霉素B治疗隐性浸润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702例隐性浸润性真菌感染病人随机接受本品(一日3.0 mg/kg,343例)或常规两性霉素 B(一日0. 6 mg/kg,344例)。所有病人均因病情需要至少接受过5天的抗生素经验治疗。 本品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日剂量为30±0.9和06±0 2 mg/kg。两组病人的用药天数类同( 10.8± 8.9和10. 3± 8.9天)。在治疗的最后 3天,本品组与对照组分别有51%和 56%的病人仍延用初始剂量,同时分别有15%和…  相似文献   

2.
将脂质体制霉菌素对100株重要的丝状真菌和皮肤真菌临床分离株的活性与游离的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胆甾醇硫酸盐复合物、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相比较。脂质体制霉菌素的几何平均MIC为4.09mg/I,其它对照抗真菌药的几何平均MIC为1.03mg/L(伊曲康唑)~201mg/L(氟康唑)。脂质体制霉菌素对镰孢菌的活性尤为突出,对烟曲霉和黄曲霉的活性强于两性霉素B的各种制剂。在脂质体制霉菌素及其它抗真菌药对60株曲霉分离株(其中12株对伊曲康唑耐药)的体外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首次剂量5mg,每天增加5—7.5mg,如能耐受则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25—45mg/d,疗程20—52d。结果24例患者中,16例有效(66.66%)。痊愈11例,显效5例,进步8例。结论两性霉素B抗菌谱较广,且疗效好,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高效药物。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但只要合理用药,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产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18例患者,给予Lipo PGE110μg/d,共2周。对照组22例给予维生素B1 10mg、维手素B120.5mg/d。结果:治疗组应用Lipo PGE1治疗2周后,患者主观太和体征有效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8.9%,而对照组有效率仅达40.9%  相似文献   

5.
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42例每日肌注α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100万单位连续6d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并和34例口服无环鸟苷200mg,5次/d,共7d以及48例常规维生素B12、B1和B2疗法作对比,结果显示干扰素组、无环鸟苷组至比维生素组,在缩短病程和控制症状有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与常规剂量地塞主松在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重度颅脑外伤病人81例,男性65例,女性16例,年龄37±s17a,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及地塞米松对照组,伤后6h内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30mg/(kg.d)×1d,随后10mg/(kg.d)×3d,以后7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5d,以后2wk内逐步停药,结果:治疗组死亡率19%,对  相似文献   

7.
兰索拉唑每日15mg与每日30mg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兰索拉唑15mg/d和30mg/d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比较。方法:63例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成15mg/d组33例,30mg/d组30例,疗程均为4wk。疗程结束后3d内复查胃镜。结果:用药4wk胃镜下溃疡愈合率(疤痕期或溃疡消失)15mg/d组为85%,30mg/d组为87%。2组总有效率各为100%(P>0.05)。服药后中上腹疼痛消失及反酸症状消失,15mg/d组与30mg/d组依次为5.9±s1.8d,4.5±1.8d与3.2±1.4d,3.0±1.0d。2组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口服兰索拉唑15mg/d总有效率与口服30mg/d相仿,但疼痛和反酸症状消失30mg/d组比15mg/d组更快  相似文献   

8.
肌注转移因子(2U/d,im)治疗大疱性鼓膜炎39例,7d为一个疗程,并与肌注维生素B1(100mg/d,im)31例作对照。结果表明用药后鼓膜疱疹停止发展的无数,用药至痊愈的无数,发病至痊愈的无数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提示转移因子对该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在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重度颅脑外伤病人81例,男性65例,女性16例;年龄37±s17a,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及地塞米松对照组,伤后6h内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30mg/(kg·d)×1d,随后10mg/(kg·d)×3d,以后7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1]×5d,以后2wk内逐步停药。结果:治疗组死亡率19%,对照组死亡率42%(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0.
赵清新 《新药与临床》1994,13(5):298-299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合并惊厥31例(男性19,女性12,年龄3.6±s2.3a),用氯硝西泮0.05-0.1mg/kg,iv缓注1次,再同剂量im,qd×3d。另外29例患儿(男性17,女性12,年龄3.3±1.9a),用地西泮0.3mg/kg,iv缓注,苯巴比妥5-9mg/kg,im,均qd×3d。结果前组显率87%,后组38%,止惊时间前组2.2±0.5d,后组2.7±0.6d,前组优于后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慢性乙肝病人及携带者共40例。随机分干扰素组20例,舌下含服200IU/次,每日一次,疗程3个月;单磷酸阿糖腺苷组10例,第1天~5天按10mg·kg ̄(-1)·d ̄(-1),2次肌注。第6天~28天按5mg·kg ̄(-1)·d ̄(-1),1次肌注。两药联合组10例,两药剂量和疗程同上。疗程结束后,经6个月追踪观察,干扰素组HBeAg转阴8例,伴抗-HBe转阳7例;单磷酸阿糖腺苷组HBeAg转阴2例,伴抗-HBe转阳。追踪期部分标记回升,远期效果不及两药联合组。两药联合组血清病毒复制标记转阴早,有6例HBeAg转阴伴抗-HBe转阳。有4例HBV-DNA转阴。其近期和追踪期效果均比两药单用好。初步提示两药联合治疗组抗病毒效果优于两药单用组。  相似文献   

12.
环孢素治疗掌跖脓疱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1.25~5mg/(kg·d)]环孢素(cyclosporine)治疗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pustulosis,PPP)的效果。方法:40例患PPP病人,年龄43±s13a(17~70a),随机分为环孢素组和安慰剂组各20例。第1阶段口服环孢素2.5mg/(kg·d)或安慰剂,bid,共4wk。第2阶段进行开放研究,40例病人在12wk内口服环孢素1.25,2.5,3.75,或5mg/(kg·d)。第3阶段为停药后随访8wk以上。结果:经第2阶段1.25mg/(kg·d)治疗,治愈率18%(2/11),有效率36%(4/11),复发率45%(5/11)。经2.5mg/(kg·d)治疗,治愈率67%(14/21),有效率19%(4/21),复发率14%(3/21)。3.75和5mg/(kg·d)的治愈率分别为67%(4/6)和100%(2/2)。结论:环孢素治疗PPP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期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共纳入患者25例。总有效率为84.0%,症状好转率为68.0%,22例发生不良反应,12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以低钾血症、骨髓抑制、肾功能损伤和肝功能异常为主。结论 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使用时应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14.
在平行条件下,测得两性霉素B毫微米及注射用两性霉素B的LD50分别为(26.5±4.4)mg/kg,(3.22±0.68),g/kg;ED50分别为(1.00±0.27)mg/kg,(0.69±0.16)mg/kg,TI分别为27和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纳洛酮、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7±1.0d)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先静脉推注纳洛酮0.2mg,再以0.05~0.1mg/h静脉滴注(静滴)维持至呼吸衰竭纠正或好转。继之用胞磷胆碱125mg/d加脑活素5mL/d静滴,qd,10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9±1.5d)用综合疗法及胞磷胆碱125mg/d静滴,qd,10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对照组52%,P<0.05。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纳洛酮、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应用转移因子治疗大疱性鼓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新药与临床》1995,14(1):50-50
肌注转移因子(2U/d,im)治疗大疱性鼓膜炎39例,7d为一个疗程,并与肌注维生素B1(100mg/d,im)31例作对照,结果表明用药后彭膜疱疹停止发展的天数,用药至痊愈的天数,发病至痊愈的天数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提示转移因子对该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d无效且被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病患者。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泊芬净组(32例)静脉滴注卡泊芬净(d170mg,d2起50mg/d);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静脉滴注脂质体两性霉素BE3mg/(kg·d)]。两组治疗时间持续至中性粒细胞恢复和症状消失后5d,或者疗程大于10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60例患者接受评估,卡泊芬净组32例,总有效率65.6%,不良反应率25.0%;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总有效率67.9%,不良反应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卡泊芬净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结论 对血液病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的疗效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相当,但耐受性较脂质体两性霉素B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卡泊芬净在老年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时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COP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85例,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静脉滴注卡泊芬净,首剂量为70mg/d,之后为50mg/d;对照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量为3mg/(kg·d)。两组治疗时间持续至症状消失后5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42例,总有效率为45.2%,不良反应发生率30.9%;对照组43例,总有效率48.8%,不良反应发生率72.1%。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后采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更强,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使用化疗药物、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常出现严重感染.反复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易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我科对2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庄宇德 《新药与临床》1996,15(4):246-247
目的:观察纳洛酮、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7±1.0d)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先静脉脉推注纳滴注(静滴)维持至呼吸衰竭纠正或好转。继之用胞胆碱125mg/d加另脑活素5mL/d静滴,qd,10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9±1.5d)用综合疗法及胞磷胆碱125mg/d静滴,qd,10d为一个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