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3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凋亡阳性率及Bci-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放射治疗肿瘤的机理。(放疗后指肿瘤组织剂量至10Gy即DT=10Gy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对30例Ⅰ-Ⅲ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及: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0例患者凋亡阳性率放疗前后的表达分别为76.7%和100%,放疗后显著增高(P<0.05);Bcl-2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46.7%,放疗后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和100%,放疗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放疗的主要机制是放射线诱导细胞调亡的过程,放射线可以通过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增强bax蛋白的表达诱发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疗对宫颈癌FHIT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FHIT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NEL标记法检测5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中(Dt 10、30 Gy)和放疗结束后,宫颈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0例患者在放疗Dt 10、30Gy和放疗结束时FHI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68%和84%,与放疗前的36%相比,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阳性率分别为52%、64%和78%,与放疗前的28%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随着放疗进展,细胞凋亡阳性率与FHI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放疗能增强FHIT蛋白表达,同时诱导细胞凋亡;FHIT蛋白在放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放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放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及凋亡调节基因p53、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为试验对象,采集放疗前和放疗10Gy后宫颈癌组织标本,用原位DNA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宫颈癌放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25.00%和0.11%、75.00%和3.40%,放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2)放疗前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10%和20%,而放疗后分别为25%、60%和25%,放疗后p53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明显增加,bcl-2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放射治疗诱导宫颈癌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凋亡调节基因bax基因表达的诱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癌化疗前后肿瘤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TUNEL法,检测55例宫颈癌单一拓扑替康化疗前后的110个肿瘤样本中Bcl-2、Bax蛋白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子宫颈癌单一拓扑替康化疗后有效率为34.5%(19/55);化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分别为41.8%、50.9%,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蛋白在子宫颈癌化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和49.1%,无显著性差异(P>0.05);Bax蛋白在子宫颈癌化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9%和74.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有效的病例化疗前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为52.6%(9/19),组织学无效病例的阳性率为55.6%(16/3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有效的病例化疗前癌组织中Bax阳性率为63.2%(7/19),组织学无效病例的阳性率为44.4%(20/3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拓扑替康具有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与上调Bax的表达相关.化疗前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量与拓扑替康组织学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化疗诱导子宫颈癌细胞凋亡与癌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经单一拓扑替康化疗的子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癌组织标本60个样本,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癌组织中Bcl-2 mRNA与Bax mRNA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子宫颈癌单一拓扑替康化疗后组织疗效评定,有效率为36.7%(11/30);化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分别为36.7%、66.7%,化疗后凋亡阳性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cl-2 mRNA在子宫颈癌化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和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 mRNA在子宫颈癌化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和8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有效的病例化疗前癌组织中Bcl-2 mRNA 及Bax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3.6%(7/11)、63.6%(7/11),组织学无效病例的阳性率分别为63.2%(12/19)、31.6%(6/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拓扑替康具有诱导子宫颈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与上调Bax的表达相关 .化疗前癌组织Bcl-2 mRNA及Bax mRNA表达量与拓扑替康组织学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as、p53及bcl-2放疗前后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分别检测40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同一位点凋亡阳性率及Fas、p53和bcl-2的表达。结果: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放疗后Fas与p53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1);放疗后p53与Fas及bcl-2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Fas、p53及bcl-2对放射线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p53可能通过上调Fa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参与了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过程中,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与p53、bcl-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宫颈癌病人20例为实验对象,搜集分割放疗前后宫颈癌组织标本,用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宫颈癌放疗前后,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25%和0.11%、75%和2.8%,放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2)放疗后p5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bcl-2蛋白无显著变化;(3)放疗前后,p53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有意义的相关性变化.结论放射治疗诱导了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与凋亡调节基因p53及其表达呈间接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E-cadherin表达丢失与Vimentin的表达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设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因其他原因切除的正常结直肠标本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标本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丢失率与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E-cadherin蛋白表达丢失率与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肠癌临床资料的关系;80例患者均术后通过电话随访2年,统计2年内复发转移情况及存活与否。结果结直肠癌组的E-cadherin表达丢失率(77.50%)和Vimentin表达阳性率(51.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67%,10.00%)(P<0.05);E-cadherin的表达丢失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TNM临床分期、DUCK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P<0.05);Vimentin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P<0.05);生存时间<2年、2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E-cadherin的表达丢失率和Vimentin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2年、2年内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丢失与Vimentin的表达上调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TNM临床分期、DUCK分期、淋巴是否移关系密切,且对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和复发转移的预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p27kip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27kip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凋亡指数(AI)、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测定.结果 6例膀胱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阳性47例,阳性率为61.8%.低表达者55例,占72.4% ;高表达者21例,占27.6%.膀胱癌组织p27kip1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均相关,与Bcl-2、bax、AI亦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27kip1蛋白高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率(90.5%)高于低表达组(67.3%)(P<0.05).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在膀胱癌中具有预后价值,并且有可能诱导DNA受损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放射线治疗宫颈癌诱导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Ir192源对2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腔内后装治疗(观察组),术后取病理标本蜡块,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并与28例单纯手术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对比中,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在观察组Bcl-2基因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Bax基因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呈无相关性(P>0.05).结论Bcl-2和Bax基因的不同阳性表达说明宫颈癌组织在放疗中表现部分程序化凋亡,与宫颈癌的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
雷帕霉素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中Bcl-2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体外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Bcl-2变化在凋亡机制中的意义。方法以5、10、20、30、40和50nmol/L不同浓度的RAP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观察Bcl-2、Bcl-xl和bax等凋亡相关表达变化。结果RAPA可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RAPA作用肝癌细胞BEL-740248h后,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过程中伴有抗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bax上调。结论RAPA可能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而诱导凋亡发生,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Genistein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增殖和诱导凋亡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Y  Mi C 《癌症》2003,22(6):586-591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表明 Genistein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但有关 Genistein对卵巢癌细胞作用的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通过观测 Genistein对人卵巢癌细胞系 SKOV3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机理.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 Genistein对 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吖啶橙 /溴乙锭( AO/EB)荧光染色法及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特征性 DNA梯形带;免疫细胞化学法及 RT- 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调控相关蛋白及其 mRNA的表达。结果: Genistein对 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20 μ mol/L和 40 μ mol/L Genistein作用 72 h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 72. 07%和 74. 93%。 20 μ mol/L Genistein作用 SKOV3细胞 48 h后出现细胞周期的 G2/M期阻滞。荧光显微镜和电镜均观察到用药后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率以 Genistein 20 μ mol/L组最高,达 23. 7%。凝胶电泳观察到特征性 DNA梯形带。 20 μ mol/L Genistein作用 SKOV3 48 h后, bcl- 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而 p21WAF1/CIP1和 bax基因表达增加( P< 0. 05); PCNA、Bcl- 2及 cyclin B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Bax、p21WAF1/CIP1蛋白表达增加( P< 0. 01)。结论: Genistein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系 SKOV3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Genistein可能通过上调 p21WAF1/CIP1基因及蛋白水平、下调 cyclin B1及 PCNA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增殖;通过下调 bcl- 2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 bax基因及蛋白表达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叉头框C2(FOXC2)表达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人正常永生化上皮Hecate细胞和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中FOXC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将体外培养的A431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NC-shRNA组(LV-NC-shRNA慢病毒感染)和FOXC2-shRNA组(LV-FOXC2-shRNA慢病毒感染),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p)-AK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ecate细胞比较,A431细胞中FOXC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NC-shRNA组细胞中FOXC2 mRNA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侵袭数目、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率和FOXC2、p-AKT、CyclinD1、MMP-9、Bc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或NC-shRNA组比较,FOXC2-shRNA组细胞中FOXC2 mRNA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侵袭数目、克隆形成率和FOXC2、p-AKT、CyclinD1、MMP-9、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沉默FOXC2表达可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Fas、bax和bcl-2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7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Fas、bax和bcl-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Fas阳性42例(60.0%),Fas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相关性(P>0.05);bax阳性39例(55.7%),bxl-2阳性65例(91.5%),bax和bxl-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as、bax和bcl-2基因与食管癌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沉默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IL-8小干扰RNA(siRNA)和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转染至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作为实验组和NC组仅转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的细胞作为,未做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L-8、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cleaved caspase 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 A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实验组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中IL-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NC组和空白组细胞,OD值明显低于NC组和空白组细胞(P<0.01)。实验组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NC组细胞(P<0.01)。实验组Hep-2细胞中p-AKT和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和NC组细胞,而促凋亡蛋白B AX和cleaved caspase 3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和NC组细胞(P<0.05)。3组Hep-2细胞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可通过对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促进其凋亡,为喉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及可能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揭示Bcl-2,Bax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联合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Hp(+)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r=0.288);Hp(+)组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ax蛋白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r=-0.536).结论 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与Bax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性,提示Hp感染与细胞凋亡,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Insufficient apoptosis is implicated in many human cancers, including cervical carcinoma.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changes of apoptosis-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cervical cancer.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gulating genes, including five Bcl-2 family and two caspase family members, was evaluated in 43 cervical 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Specimens in which >or=10% of the neoplastic cells showed cytosolic immunoreactivity were considered to be immunopositiv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All seven apoptotic regulators examined were positive in a proportion of the tumors. The percentage of cases expressing Bax was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evidence of disease after treatment than in the patients alive with disease or who died of disease (P<0.05).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sease-free survival was detected between Bax-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P<0.05), and in overall survival between Mcl-1-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P<0.05).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even markers tested was only found for caspase 3 and Bak immunoreactivity in cervical carcinoma (P<0.05).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expression of multiple apoptosis-modulating proteins in cervical cancer. There appears to be complex regulation of apoptosis protein levels in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behavior of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8.
Bcl—2,Bax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对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佩莲  胡家露 《肿瘤》1997,17(4):197-199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促进基因bax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术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3例手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大肠癌组织中bcl┐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统计术后化疗者与未化疗者的复发率和五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化疗者31例,bcl┐2阳性者复发率(34.6%)明显高于bcl┐2阴性者(20.0%)(P<0.05);bcl┐2阳性者五年生存率(69.2%)明显低于bcl┐2阴性者(80.0%)(P<0.05)。bax阳性者复发率(7.1%)明显低于bax阴性者(52.9%)(P<0.05),而bax阳性者五年生存率(92.9%)明显高于bax阴性者(52.9%)(P<0.05)。未化疗组12例,bcl┐2、bax阳性与阴性者的复发率,五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检测大肠癌组织中bcl┐2、bax表达有助于预测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