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UPRT)对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系统抗瘤作用的增强效应。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GEX-UPRT,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出阳性克隆菌,加入5-FC厌氧条件下培养24h后取其上清,加到B16-F10细胞培养液中,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阳性克隆菌可正确表达UPRT基因。与对照组比较,CD组、UPRT组及CD/UPRT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与CD组及UPRT组比较,CD/UPRT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CD/UPRT组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损伤性改变,而CD组、UPRT组变化不如前者。结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UPRT基因可明显增强CD/5-FC系统对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GEX-CD,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菌,然后加入5-FC厌氧培养,24 h后取其上清液,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与空白对照组和pGEX组相比,CD组肿瘤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3.
厌氧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鼠黑色素瘤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体外杀伤效应. 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GEX-CD,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菌,然后加入5-FC厌氧培养,24h后取其上清,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 成功构建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与对照组和pGEX组相比,CD组的肿瘤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携带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重组婴儿双歧杆菌应用于肿瘤的基因导向酶前药物疗法,利用厌氧菌趋低氧代谢的特性构建一种全新的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系统。方法PCR扩增CD目的基因、酶切后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片段,电穿孔法将重组体转染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抽提质粒,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体外检测CD基因的表达。结果携带自杀基因CD的重组载体成功地被转染进婴儿双歧杆菌,并能表达CD酶活性,当加入CD酶底物5-FC后,显示出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明显的杀伤效应。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自杀基因CD的重组婴儿双歧杆菌,重组菌在体外显示出对B16-F10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系统对黑色素瘤的体内、外抑瘤效果。方法 含重组CD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中加入5-FC.厌氧条件下培养24h后取其上清液.加到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上.观察其对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建立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入含重组CD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腹腔注入5-FC,观察携带重组CD基因的婴儿双歧杆菌联合5-FC对黑色素瘤肿瘤体积及肿瘤体积倍增时间的影响。结果 ①体外实验:实验组肿瘤细胞形态显示出显著的损伤性改变,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对照组肿瘤细胞影响不大。②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经重组婴儿双歧杆菌联合5-FC治疗21d.实验组肿瘤倍增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异越显著。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自杀基因系统对黑色素瘤具有明显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联合pDsRed2-N1-CD/UPRT融合自杀基因在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杀伤作用。方法:提取前期构建的pDsRed2-N1-CD/UPRT质粒,转染肺癌A549细胞,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脂质体+质粒;C组:超声照射+脂质体+质粒;D组:超声照射+微泡+脂质体+质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的转染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Uracil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UPRT)在各组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超声微泡联合CD/UPRT质粒对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超声微泡能提高A549细胞中CD/UPRT质粒转染率达(54.8±2.59)%。免疫细胞化学与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联合超声微泡后CD、UPR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在前体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用下,CD/UPRT质粒转染对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联合超声微泡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声微泡能提高CD/UPRT质粒在肺癌A549细胞中的转染率及CD、UPRT在细胞中的蛋白表达,从而增强CD/UPRT对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介导法将CD基因转染U251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取名为U251/CD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5-FC作用于U251/CD细胞,MTT法测定活性细胞比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5-FC培养液内5-FU的浓度。结果:U251细胞获得了质粒的成功转染。基因转染使G418抗性细胞(U251/CD细胞)对5-FC高度敏感。未转染的U251细胞对5-FC不敏感,IC50 约为6 500 μmol/L,而转染基因后 IC50 约为10 μmol/L。并且加入不同浓度的5-FC后,U251/CD细胞培养液内均能检测到5-FU。结论:5-FC对CD基因修饰U251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在体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融合型自杀基因Fcy::Fur联合5-氟胞嘧啶(5-FC)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作用.方法 构建含有融合型自杀基因Fcy∶∶Fur的荧光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KOV3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cy∶∶Fur表达.以MTT法和FCM法检测5-FC对Fcy∶∶Fur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测序鉴定证实插入片段正确.细胞转染24 h后,60%转染细胞发出绿色荧光.经G418筛选,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到Fey::Fur 表达.加入5-FC后,MTT法检测到明显杀伤效应,FCM法检测到显著凋亡峰.结论 融合型自杀基因Fey::Fur联合5-FC驿人卵巢癌细胞SKOV3有明显的刹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融合型自杀基因Fcy∶∶Fur联合5-氟胞嘧啶(5-FC)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含有融合型自杀基因Fcy∶∶Fur的荧光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KOV3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cy∶∶Fur表达。以MTT法和FCM法检测5-FC对Fcy∶∶Fur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测序鉴定证实插入片段正确。细胞转染24h后,60%转染细胞发出绿色荧光。经G418筛选,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到Fcy∶∶Fur表达。加入5-FC后,MTT法检测到明显杀伤效应,FCM法检测到显著凋亡峰。结论融合型自杀基因Fcy∶∶Fur联合5-FC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感染膀胱癌细胞株Mb49细胞,RT-PCR检测CD及TK表达,MTT法测定感染病毒Mb49细胞对GCV和/或5-FC敏感性及旁观者效应。结果RT-PCR可检测到腺病毒感染的Mb49细胞中CD及TK表达,腺病毒感染的Mb49细胞对GCV和/或5-FC敏感性增强,且细胞存活率随前药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联合应用杀伤效果更强。在混合培养细胞中转染细胞为10%时,GCV组、5-FC组、GCV 5-FC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9.55±0.88)%、(77.17±3.38)%、(49.21±1.78)%,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结论腺病毒载体能有效转导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在膀胱癌细胞中表达,CD-TK融合双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有更强杀伤效果和更明显的旁观者效应,优于单基因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取雄性Wistar大鼠,分四组,即正常组,糖尿病组(DM组),人参茎叶皂甙(GS)+DM组(简称GS组),大豆皂甙(SS)+DM组(简称SS组)。观察其血糖、SOD、LPO的变化,结果,DM组血糖明显升高,GS组和SS组,血糖明显下降。DM组SOD含量明显减少,GS和SS使DM大鼠的SOD含量明显增加。DM组LPO含量增高,而GS组和SS组的LPO含量均明显降低。提示了GS和SS能通过自身调节增加DM大鼠SOD的含量,降低LPO,清除自由基,减轻了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对DM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0例IDDM病人皮下注射胰岛素后作了7.5小时动态观察,测定了BG、FI、G、F和GH。基础BG高者,胰岛素最大降糖作用延迟,降糖过程中,GH的升糖效应最敏感,G和F升高与血糖回升时间相一致,在BG高者,呈延迟反应。这种延迟反应可能是由于血糖高,使到达刺激后二种升糖激素分泌阈值所需的时间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高效液相与荧光分光光度计联机检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方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87例多囊卵巢(PCOS)妇女,进行放射免疫测定激素T、PRL、FSH和LH,并与35例正常妇女进行对照,结果87例PCOS的T、LH值升高,而LlH/FSH比值并不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年来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实验观察大鼠侧脑室内加入外源性乙酰胆碱(Ach)后,蓝斑核(Locus ceruleus,LC)痛反应神经元的电变化,以及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的激动效应,进一步研究Ach和LC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 1)侧脑室注入Ach能够使正常大鼠LC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潜伏期缩短,痛抑制神经元(PIN)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诱发放电完全抑制时程延长,而后逐渐恢复;2)侧脑室注入毛果芸香碱能够产生与Ach相似的效应.结论 外源性Ach可使正常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表现为致病效应;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可使正常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与Ach产生相似的效应;揭示了Ach的这种致痛作用主要是通过M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12月60例HFMD患儿(病例组),分为轻症组(n=32)和重症组(n=28);选择同期2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进行多细胞因子及hs-CRP的检测。结果 HFMD重症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TNF及GM-CS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症组(P0.01),而轻症组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除IL-8外的其他多种细胞因子及hs-CRP可作为判断HFMD病情、监测疾病进展、指导早期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电泳地分离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参素(DSS)、原儿茶醛(PAH)和原儿茶酸(PA)。分别考察电渗流改向剂十六烷基三在溴化铵(CTAB)的浓度、电泳缓冲液pH值及电解质浓度、有机添加剂种类及浓度、运行电压、样品溶剂组成,以及检测波长等因素对有机阴离子类分析对象的峰迁移时间、分辨率、柱效的影响,优化选择的分离条件为:以pH为7.0,含5mmol/L CTAB,浓度为2mmol/L的磷酸盐溶液与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AFP、AFU和GPDA -F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1例肝癌和 85例良性肝病(肝硬化、慢性肝炎 )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 (AFP)、α -L岩藻糖苷酶 (AFU)、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同工酶 (GPDA -F)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 :肝癌组的AFP、AFU、GPDA -F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 (P <0 .0 1) ;AFP、AFU和GPDA -F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 70 .4%、62 .0 %和 77.5 % ,特异性分别为 82 .4%、87.1%和 84 7% ;肝癌患者血清AFP、AFU、GPDA -F之间无相关性 ,对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 ;在AFP <40 0mg/L的 2 1例肝癌患者中 ,单项GPDA -F和AFU的阳性率分别为 71.4%与 47.6% ,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 85 .7%。结论 :联合检测AFP、AFU和GPDA -F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第三脑室微量注射人工合成的ACTH(1-24),能显著降低垂体前叶PRL的静息分泌,并能抑制限制性应激时ACTH和PRL及LH的释放;对ACTH、LH和FSH的静息分泌及FSH的应激释放无影响。脑室注射ACTH结合静脉注射人工合成的CRF(1-41),使血浆ACTH浓度明显升高,表明上述激素释放的抑制性作用点可能在下丘脑,而不在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