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痰论治血脂异常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学痰证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即、审痰识脂,衷中参西;由痰致瘀,痰瘀互结;症见多端,追本溯源;理脾调脂,治痰求本.对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做出分析判断.认为痰是血脂异常之标,脾的相对运化功能不足是血脂异常之本,从而为血脂异常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以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定向障碍和人格异常等表现为主要特征。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1肾虚是AD发病之本中医认为,脑髓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海论》中明确指出:"脑为髓之海"。王清任在《医林改  相似文献   

3.
范小宇  刘康 《光明中医》2011,26(3):561-562
痰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继发的致病因素,是临床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古今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风的形成与发展,与痰有密切关系。1 痰在中风发病中的地位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痰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高粱之痰也。”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痰”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对"痰"的研究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文整理归纳历代医家论痰,治痰的学术思想以及现代学者的学术成果;并探讨"痰"的致病性;希望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韩立杰 《光明中医》2009,24(8):1416-1418
中医脑病是指六淫、七情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脑,导致脑主神明功能失调或髓失其养,思维、情志、感觉、认识、记忆、运动等功能失调,表现以动风、神机失用、思维呆滞、麻木、拘挛、疼痛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具体包括中风、眩晕、昏迷、头痛、厥证、脱证、闭证、癫证、狂证、痫证、颤证、痴呆、郁证、失眠、耳聋等病症.中医脑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其中某些病(如中风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致病因素较多,包括六淫、七情、痰饮、瘀血、饮食、劳倦、毒邪、外伤等.其中,痰是导致多种脑病发生、发展,且与其预后转归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论述痰火这一致病因素与中医脑病各个病症的关系,探讨中医脑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便使传统医学更好地发挥作用,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痰证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痰证理论的历史发展角度,探讨了各历史时期痰证论治的特点和成就,经历了从痰饮论治发展到杂病治痰,再到温病治痰;从水、饮、湿的论治到百病治痰,再到从痰论治急性热病等不断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中医"痰"的内涵逐渐丰富,痰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论哮喘与痰     
张伟  郑建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1):2375-2376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痰为其主要病理因素,是哮喘发病的潜在"夙根",哮喘的分型及其治疗均与痰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痰液与哮喘的发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治疗与预防都应以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8.
从痰论治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医家朱丹溪阐明哮喘的病机专主于痰,现代多数学 者认为哮喘的发病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受外邪或其它因素引 发,以致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最终肺管 狭窄,肺气宣降失司,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可见,痰在哮喘的 发病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医学认为,哮喘的发 病是各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浸润为主的气道变态反应性炎 症。诸多学者对具有化痰作用的方药进行了实验或临床研究, 现根据方药功效分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从多个方面阐释了哮喘的病因病机,认为六淫侵袭、七情内伤为哮喘发作的外、内在诱因,体质、气候、饮食都对哮喘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且从脏腑的角度剖析哮喘与肺、脾、肾诸脏的紧密联系,最终指出阳气扰动是哮喘的根本因由。  相似文献   

10.
风,毒,痰,虚是哮喘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传统观点认为哮喘的基本病机为痰饮留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反复不已。而造成痰饮留伏主要是人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以在临床上普遍应用调补肺脾肾,强调化痰化瘀等方法,以图能解决难治及根治的难题。但是,按照传统观点,无论是发作期治标,还是缓解期治本,患者长期大量服药,结果疗效甚微,使患者失去信心。因此,笔者认为治疗此病,要有所突破,必须打破传统观点,提出新的看法,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体会,笔者认为:风、毒、痰、虚是哮喘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明确指出: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基础是气道过敏性炎…  相似文献   

11.
1痰瘀同源 痰瘀同源是建立在“津血同源”的理论基础上,津血都来源水谷之精微物质,从生理上讲津血既是同源,流行于经脉之内为血,布散于经脉之外组织间隙之中的则为津液,而且可相互生化,故《灵枢》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从病理上讲,津液代谢障碍,停聚生痰,则气血运行不畅,血络涩滞为瘀,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痰滞下焦络脉病机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晨  陈萍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9):522-522
子宫肌瘤是人身之有形肿块,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滞也。缘何而生?脾虚、肾虚、肝郁导致水湿痰饮结聚,随经脉流注于下焦络脉,交阻于子宫,凝结成瘤,从而阻滞气血,影响子宫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探析子宫肌瘤痰滞下焦络脉的病机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21,36(17)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症之一。历代医家多责之于热(阳盛血热、阴虚血热、肝郁血热)、虚(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瘀3个方面。但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及临床实践,我们认为痰在崩漏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故本文基于痰邪导致崩漏的理论,探讨崩漏的病因病机、中医治则治法,以期为临床治疗崩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邓老"痰瘀相关"理论与冠心病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原》说:“湿微则物受其滋,甚则物被其腐,物如此,人可知矣”。适当的湿气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湿气过量,则会导致人体发生各种疾病。我们通常将这种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过量湿气称之这“湿邪”。湿邪虽只是六淫之一,但在一些地区(如广东)湿邪是临床上常见  相似文献   

15.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重要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集中在风、痰、瘀、虚及脏腑功能不调等方面,现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及导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风、湿是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风邪主要包括内风与外风,湿邪主要由体质特点和脏腑功能失常,水液运化不及产生的病理产物。故在治疗时针对“风”、“湿”的特点,及肺、肝、脾、肾脏腑的功能进行论治,通过论述小儿CVA因风、湿致咳的理论来源、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提出风邪、湿邪是小儿CVA发病及缠绵难愈的重要病理基础。根据病理因素在不同的脏腑,可发展为不同的病因病机,故提出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温肾化气除湿、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以期在治疗与预防儿童CVA上提供新思路,防止迁延,发展为难治的典型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6.
1 概念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属于中医哮病范畴^[1]。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18.
论痰之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镇星 《新中医》1998,30(4):5-7
因痰具有许多特性,不易被人理解,以致得不到及时诊治,将其特性归纳为:病因的多因性,隐匿性,因果性;致病的遏阳性,凝滞性,流动性,阻塞性,兼杂性,多样性,严重性;症状的广泛性,怪异性,重浊性,季节性,诊断的模糊性,推测性,规律性,治疗的异治性,试探性,难移性,用药的灵活性,臆测性,轻重性,认识痰的这些特性,有助于加深对痰的理解,更好地提高诊治痰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痴呆痰蒙神窍的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痴呆 ,是一种以记忆力进行性减退为本质的疾病 ,属于中医“痴呆”或智能减退的范畴。祖国医学在两千多年前就对与痴呆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对老年性痴呆痰蒙神窍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1 痰浊来源痰浊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 ,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 ,  相似文献   

20.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又称咳嗽型哮喘、隐性哮喘.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改变,近几年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