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医证候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讨论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中医证候的研究状况以及蛋白质组学应用于中医证候的实质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在中医证的本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还没有揭示证的本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结论:蛋白质组学的广泛应用将对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带来契机,从而揭示疾病和生命活动的最终机制。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是中医论治思想的精华所在。将现代医学理论同中医证本质联系,是实现中西医理论结合的基础。以往学者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激素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第二信使分子类物质(如cAMP和cGMP)、微量元素含量等各方面对中医证的本质进行研究,发现其都不能全面地解释与代替证的内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难发现中医的证反应的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综合功能的变化,因此证的本质应是患病时机体各方面变化的基础反应。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认为其基本发病机制是由于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物学—证实质研究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衡  黎杏群 《中医药学刊》2002,20(4):475-476
证是中医对疾病的本质认识。而中医对证的认识历来都是采用不打开人体黑箱的方法来认识的,导致中医证实质研究停滞不前。分子生物学引入中医证实质研究,将使人们从微观层面,即打开了人体黑箱的方法来认识证的本质,为中医证实质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医证型的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因此对于证的研究,一直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证的本质研究与证的规范化研究两个方面,而证的本质研究亦离不开证的规范化,所以如何对证进行规范化就成了首要而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静云  顾赛红  周仲瑛  叶放 《中医杂志》2014,(14):1171-1175
对50多年来中医开展的有关证本质与特异性微观指标、病证结合框架下证本质的研究和证的诊断标准化、引进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证的研究等方面的思路与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认为表现于外的证候信息与机体内部微观的分子、细胞和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都是中医视角下证的表征而非本质,中医证的现代化研究应立足于中医基本理论及思维之上,提出对证本质的研究需重视证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首先开展对中医基本病机辨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所说的“证”,是对疾病中机体整体反应状态的阶段性病理本质概括。中医辨证的思维规律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成证名,从而形成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贝叶斯网络是用于不确定性推理,对信息进行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算法,将其运用于中医辨证的研究,探讨证候-证素-证名问关系,结果表明其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但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证本质”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中医证的本质在我国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至今对于中医证本质的科学内涵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哲学原理等,对于中医证本质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中医证的本质与单一证候的物质基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从西医疾病的基本发病学过程等方面探讨了证有本质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8.
中医证候本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锋  王宗殿 《中医药学刊》2005,23(1):131-133
证候本质研究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的主要领域。简要回顾了证候研究的历史。分析了近年来证候本质研究的现状与困惑,从证候规范化、病证结合、严格的科研设计、合理利用动物模型及多学科研究等角度对证候本质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应坚持中医自主发展道路。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证名与证候规范的基础上,引入微观分析,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并举.以证本质的研究为突破口,推进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医证本质研究中的血清蛋白质组学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证候间存在不同证候标志物,表现为差异蛋白质的表达。血清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以往运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的本质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中医临床证候、方证结合的应用方面进行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找到证候标志物,探明中医的证本质。  相似文献   

10.
肾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肾阳虚证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证候,肾阳虚证的本质一直是中医的研究重点。中医肾进行现代医学的研究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许多学者已经通过多种的研究手段,从整体功能到形态学变化,从组织器官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对肾阳虚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各方面的研究表明,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探讨高维数据内在规律的一种综合数理统计学方法。中医证候不仅是一个高维高阶、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同时还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因此借助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证候特点、本质等核心问题进行研究是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中医证候研究中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医证本质研究现状的分析,引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认为蛋白质组学方法在证本质研究中从认知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有独特的优势;并提出了方证结合、以方测证、以方验证等研究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中医证本质研究的活跃期,基于机械还原论方法的研究成为研究的主流,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客观指标的异常,以及细胞因子紊乱研究没有解决证本质问题,九十年代末以后,中医证本质的研究进入迟缓反思期。最近,基于有机论的量子理论,提出中医证是机体电磁辐射形成的量子叠加态的观点,有望推动证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临床辨证现代化研究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辨证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是中医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而辨证之关键首先在于识证,诚如《类证治裁·序》所言:“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证即证候,是疾病本质的反映,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证候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是中医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生物学角度探讨其对证本质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证候是中医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用基因芯片探讨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近况,主要包括肾阳虚证、虚寒证、心阳虚证、肺虚证、脾虚证和寒热证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研究,从而为从基因水平上阐释中医证候的本质特征和进一步建立中医证候的基因组学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和心脉瘀阻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证候归属中常见的3个证候,从临床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及分子生物学前沿探讨3个证候外在表现和内在的物质变化基础及证候本质,实现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证候的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是循证心血管医学的根本要求和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证候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上世纪50年代开启了证候研究的序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证本质研究、证规范化研究以及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其中以证本质研究最为广泛、深入。将证本质研究以时间为纵轴分为4个阶段来回顾与分析,总结每个阶段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分析证候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机体电磁辐射理论提出中医证候假说,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者们把证本质的研究,作为中医研究的重要方面,力图通过该项研究揭示中医学术的奥秘,使中医证和辨证施治更加科学化、客观化。特别在五脏本质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采用了生化学(酶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证"本质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研究中医证本质的重点在于寻找证的具体物质基础,这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要确定证的实质也是难以做到的。应当将中医证的本质和某种具体疾病的证候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