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医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遗传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古代遗传学思想、肾精的现代解释和弥补时代断层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从遗传病含义、遗传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中医遗传学的特点强调其研究的必要性;从“药补先天”、“治未病”和“个体遗传系统”与“治已病”阐述了新颖的研究思路;并以“肾为先天之本”的实验研究和补肾生血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实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肾为先天之本”行为遗传中关于“恐伤肾”的表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以猫吓孕鼠造模恐伤肾,损及先天,研究子代“先天恐惧”水平和程度,为此在研究中移植了亮盒排便等遗传学的经典实验,并新加了插入猫叫测试的手段,以二便的数量(P<0.01)作为衡量情绪的水平,同时新建立了独立钢管测试,通过独立的时间(P<0.01)来表征惊恐情绪的紧张度,这两种表征可以发展为“恐伤肾”的客观指标,并可拓展七情行为遗传研究的新领域,促进“肾为先天之本”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肾本-基因观展望老年痴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催发了有识的中医学者探索中医与这些学科的关系,试图把中医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医学与遗传学结合起来,人们从《内经》肾本出发探索“肾为先天之本”的行为遗传,并深入于即早基因表达和基因差异表达,进而提出中医遗传学(中医的基因学问)的概念与范畴,且有专著《中医遗传学》、《分子中医学》。使得我们能超越旧的模式,提出肾本-基因观的新理念,从遗传基因水平来研究老年痴呆的病因与治疗,对中医治疗老年痴呆(DA)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的遗传学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质的成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方面,遗传因素决定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后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体质的可变可调性。宜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揭示体质的遗传学机制:采用临床家系调查、双生子研究和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探索体质的遗传度及其基因、分子标志物;基于中医先天遗传体质和胎传体质思想复制中医体质的动物模型,构建中医体质的实验动物平台,弥补临床研究时标本采集形式单一的不足。今后应将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有机结合,探索并完善实验动物的体质辨识方法,采用适宜技术揭示中医体质的遗传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亲子用药与中西医互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为先天之本”。系统性红斑狼疮素禀不足或禀赋偏颇 ,有明显的先天遗传因素 ,其发病有家族史 ,近亲发病率高早已是共识。但是 ,许多具体的研究却往往忽视了这个基本背景 ,或因其麻烦而简化了研究因素 ,这是十分遗憾的。在中医遗传学开始走向成熟的今天[1] ,要在实验上、临床  相似文献   

6.
1中医遗传学产生的必然趋势1.1当今生命科学背景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根本属性之。。人类对生命现象的持续关注,必然会将其智慧之光聚集I遗传变异这一重要的生命特征。遗传学是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从“生生化化、品物咸彰《素问·天元纪大论》到肾为先天之本的现代中医学研究,从希波克拉底到当代分子遗传学的最新成就,都时看出遗传思想对中、西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深刻影响。当代生物学口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遗传学的两大重要发现,即DNA和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发现。由此带动厂分子遗传学、免疫遗传学…  相似文献   

7.
从先天补肾实验谈中医遗传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医遗传药理研究的新思路。方法 以“恐伤肾”原理造先天肾虚模型 ,以补肾方金匮肾气丸进行反证 ,进行初生鼠翻身、成年鼠取食芝麻行为测试和胆碱酯酶活性、DNA及RNA含量的生化检测。结果 不论是行为测试还是生化检测 ,其结果模型组较之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而用肾气丸补益的反证组则多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 在中医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 ,深入中医遗传药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生命科学的发展集中于四大"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其发展速度之快无法比拟。而"恐伤肾"先天肾虚证作为中医遗传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传统的方法、手段、角度去研究这类复杂问题都有其局限性,而四大"组学"的发展为"恐伤肾"先天肾虚证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中医遗传学走向世界科学找到了突破点。我课题研究组在四大"组学"与"恐伤肾"做过一定的研究,特别是在转录组学方面,而其研究又必须借鉴系统生物学,充分应用信息融合、数学模型等方法,将DNA、RNA、蛋白质、代谢等分子、细胞等实验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以期揭示"恐伤肾"先天肾虚证的系统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肾为先天之本”的涵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为先天之本”作为中医遗传学的传统理论命题,必须对其涵义和界线进行勘定。揽括古今,它的内涵有四种意义,即“天—之源”(遗传物质)、“先天之生”(生殖过程)、“先天之用”(本能行为)、“先天生身”(影响成长发育),分析如下。1“天—之源”——遗传物质 李中梓在《医案必读·肾为先天之本》中,首先强调“天—之源”,认为:“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之源”。明代虞搏《医学正传·肾分左右》说:“常闻有生之初,胚胎未成之际,先生二肾,即造化天—生水之义。”王圻的《三才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清以前医籍中以“禀”为词素的先天体质术语及其内涵进行研究。方法:以《中华医典》光盘为检索对象,以“禀”为关键字检索,共检索出6 480篇,逐篇阅读后,筛选出清代以前具体论述先天体质的文献,提炼出9个用来表述先天体质的词汇。结果:1. 隋朝最早出现以“禀”字组成的先天体质术语。至明末,依次出现了“禀气”、“禀质”、“禀受”、“禀赋”、“所禀”、“赋禀”、“气禀”、“禀体”、“素禀”9个先天体质术语,出现率高的先天体质术语是“禀受”(33.27%)与“禀赋”(32.99%)。2. 构成先天体质的要素有5 个,至明末依次出现了形体、父母遗传、寿夭、气血、地域,出现率最高的是形体(32.11%)。结论:1. 清以前,表述先天体质的术语带有“禀”字。2. 用多个词汇来表述先天体质,意在表述先天体质的不同要素,同时也体现了先天体质的认识过程。3.最先认知的先天体质要素不是父母遗传,而是形体、气血是位居第2 的先天体质要素,表明观察先天体质不仅涉及身体的结构———形体表现,也涉及身体的功能———气血表现。古代中医有关先天体质的探讨对当今的健康认知与健康维护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表观遗传指的是不改变基因DNA序列,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强调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重视外界环境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作用,所以二者在人体-环境-疾病之间的联系上不谋而合,均可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支持。从注重先天固根本、顺应自然以养生、调养性情以养神、调摄饮食存正气四方面探讨表观遗传现象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有机融合方式,从而开拓中医养生和疾病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医有关遗传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国医论坛》2002,17(3):18-19
中医有关遗传学方面的论述由来以久 ,上可追溯到《内经》,其中有许多深刻的遗传学思想 ,后世医家也有诸多发挥。时至今日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推进 ,人类遗传学的发展处于整个生命科学的领先地位 ,中医遗传学作为人类遗传学的一部分 ,越来越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此就中医遗传学思想探讨如下。1 中医有关遗传学的名词“肾精”:《灵枢·决气》篇云 :“两神相搏 ,合而成形 ,常先身生 ,是谓精。”这个“精”来自母体和父体 ,是在新个体产生之前就出现的。一个新个体产生和发育的一切遗传信息以及在此遗传信息指导下推动生命的个体发…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人类普遍关注的永恒主题。祖国医学对生命寿限、生命规律、生命本质及保养生命的问题极为重视,二千多年前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即详尽地论述了该专题,确定了“天年”的概念及期限,并强调先天禀赋是决定人类寿夭的主要因素,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寿限学说。既往由于历史的局限,对此缺乏微观的科学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生物学、遗传学、老年病学的研究成果已  相似文献   

14.
1天癸的含义及其功能与形态“肾为先天之本”是著名的中医遗传学思想,包括四种含义:天一之源(遗传物质)、先天之生(生殖过程)、先天之用(本能行为)、先天生身(生长发育)[2]。李中梓在《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中提到:“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其意在用肾精“天一”推测遗传物质。从字面上理解,天癸中“天”即天真,天然,先与身生之先天,非人力所为;“癸”是十天干中最后一位,与壬同属水,十天干中阳以丙为最,阴以癸为极,癸水之性至柔,而又并非纯阴之死水,而是蕴涵阳气生发之机的物质,故又作“揆”,有揆然萌芽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中医遗传学与个体遗传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斌  林乔  王米渠 《中医杂志》2004,45(3):167-169
个体遗传系统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维护好个体遗传系统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中医遗传学角度探讨肾为先天之本、胎儿发育、生、长、壮、老、死与个体遗传系统的关系,并提出孕前养肾精、孕期重视胎教胎养、小儿需优育、成人应养生的维护个体遗传系统正常表达的方法,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中医遗传学的观点,对孙思邈(唐代)、王焘(唐代)、朱丹溪(元代)、万全(明代)、陈复正(清代)等五大著名医家在妇幼方面论述的深层次研究。可见古代大师们,要求从父母先天的择偶交合开始,即重视孕妇的情志、禀赋、体质、心理、德行等各个方面对子代的影响(正面与负面)。五位名家分别论述了对先天(遗传)因素的认识,对母子两代病因病机的影响,对胎疾胎毒的记载,对先天性疾病的治疗,对出生缺陷预防的重视,以及胎教胎养的重要意义。温故知新,可为当今中医遗传学的发展提供较好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证候的动物造模对研究结果极为重要,而某证的动物模型必须遵从中医基础理论本身的原则,其病因病机必须有理可循,这样动物实验研究才称得上科学的中医现代研究。笔者现从中医基础理论中“气”的相关理论辨析讨论“阴虚发热”证动物造模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界,生、长、壮、老、死是生命发展之自然规律。人何以有寿夭?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当决定于先天遗传、后天保养和社会条件。人若要善其天年,除遗传因素外,“后天保养”当为重中之重。说到后天保养,不能不涉及到“进补”。  相似文献   

19.
中医“和法”思想植根于先秦诸子,研究先秦“和”思想,有助于从发生学角度认识中医“和法”的理论基础,先秦儒家、道家、墨家、杂家等都有关于“和”的大量记载,“和”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