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阐释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一对范畴,在对中医发展的指导过程中逐渐渗透于理论之内,并成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所以,几千来中医学便被中国哲学包裹着发展至今,乃至理论发展难以深入,更不可能有创新和突破。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导致中医理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中医学的发展受中国哲学影响至深,阴阳的应用到了“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程度,但是,哲学的“阴阳”和中医学中的“阴阳”在含义上是否就完全是一回事呢?严格地说,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客观地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我们寻找突破哲学层面、走向具体科学的中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原始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1]。古人认为阴阳是宇宙间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现象又可以表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自古以来阴阳学说不仅在天文、历法、地理、人事等各个领域起着广泛的指导作用,而且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我们认为阴阳有哲学和医学的两层含义。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卷中,有两部、光辉灿烂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5.
6.
论述了络脉,尤其是孙络,是经络系统“阴阳相贯”的重要部位,在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目前对传统意义上的十二经脉阴阳相贯说的解释存在的缺憾不足之处。认为在教学、科研、临床上和经络标准化研究中对以上两个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阴阳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中的许多概念由此衍生,即所谓"数之可十,推之而百,数之可百,推之可千……",故阴阳的概念非常重要.而一个概念的如何表述,关系到该概念的如何理解.中医学形成并发展于中国古代 ,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学科,故其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这一特征也表现在中医的概念思维上,表现在阴阳的表述与理解上.如果学过现代科学,再来学中医学,对此可能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现代科学的概念思维相比,阴阳概念的表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9.
阴阳学说由于其在中医学中的特殊意义,古今备受重视。六十年代甚至有人把它视作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然而,这一带有深刻传统文化印记的学说人们有时却颇难接受,教学反馈信息也表明它常是初学者的最大拦路虎。这除了与阴阳学说自身有着某些抽象和不确定等 相似文献
10.
金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3):154-15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此为《内经》阴阳学说之总纲,旨在强调阴阳是包括人体在内的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到临床诊断治疗,无不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如:《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相似文献
11.
刘汉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14-16
试论阴阳的涵义及其研究中的误区刘汉春(河北省宣化县人民医院宣化075100)1涵义中的误区阴阳二字有三种含义:其一指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事物属性。如天、地、日、月、水、火、牝、牡、气、血等等,与现代辩证法中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颇类似,今人谈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内经》阴阳总纲这段原文做了内容和结构上的分析,认为这段文字从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角度完整地阐述了自然界阴阳规律的作用,并相应对“神明之府”一句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14.
阴阳学说首创于易经,概括的说明宇宙万物存在着一个统一的运行规律。内经以天人合一的理论观点,以人体功能现象,用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以比类取象的来说明人体复杂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认识到人体有形脏腑的运动和发展,受无形气化阴阳离合运动的主宰,人体阴阳的失调是导致一切疾病的基本内因。阴阳辨证的哲理是概括说明宇宙万物存在着一个统一的运动规律,中医学把它做为辨证论治的理论纲领,用人体脏腑实质性的生理功能来说明阴阳离合运动的变化规律及阴阳的对立、阴阳的依存、阴阳的消长、阴阳的转化等不同性质复杂的辨证关系,来认识了人体生命的运动规律,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有形脏腑的功能现象,并于脏腑实 相似文献
15.
16.
阴阳学说对事物的阴阳属性有其严格的规定性,基于《黄帝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需要,在广泛应用属性层面“阴阳”概念的同时,将其严格限定于人体每个脏腑组织都蕴含的、与精气血津液同时存在的两种(或“类”)特定物质及其机能。这就是《中药学》“补益药”为何要区分为“补气、补血、补阴(滋阴)、补阳(温阳)”类药物,《方剂学》“补益剂”为何有“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生津”等类方剂,《中医学诊断》“脏腑辨证”中脏腑之虚证为何各有“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理论基础。显然此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就是严格规定性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