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PAR (peerassessmentrating )指数和牙弓测量方法对正畸治疗后 2~ 8年 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模型测量评估。结果 :治疗后加权PAR分值减少 85 .91% ,保持后加权分值净减少 70 .30 %。极大改善治疗后为 80 % ,保持后为 6 3.33%。牙齿排列、覆盖、覆牙合、颊舌向颊牙合关系保持后PAR分值显著增加。上下 3- 3长度、牙弓长度、基骨长度及下 3- 3宽度减少。结论 :正畸治疗后 ,牙弓长度、下尖牙间宽度有缩小趋势 ,而上尖牙间宽度和磨牙间宽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安氏Ⅱ类错He正畸治疗后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安氏Ⅱ类错He矫治后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AR(peer assessment rating)指数和牙弓测量方法对正畸治疗后2-8年30例安氏Ⅱ类错He患者模型测量评估。结果:治疗后加权PAR分值减少85.91%,保持后加权分值净减少70.30%。极大改善治疗后为805,保持后为63.33%。牙齿排列、覆盖、覆He、颊舌向颊He关系保持后PAR分值显著增加。上下3-3长度、牙弓长度、基骨长度及下3-3宽度减少。结论:正畸治疗后,牙弓长度、下尖牙间宽度有缩小趋势,而上尖牙间宽度和磨牙间宽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的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测量17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磨牙间及尖牙间牙弓宽度.结果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上下尖牙及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大(P<0.05),保持2年后上尖牙及磨牙宽度基本稳定,而下尖牙间宽度明显缩窄.结论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最好用舌侧保持器做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B函数,分析比较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选择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应用SPSS11.0软件包将2组弓形中的尖牙宽度(Wc)、磨牙宽度(Wm)、尖牙深度(Dc)、磨牙深度(Dm)以及e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上、下牙弓宽度在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而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牙弓形态包括牙弓大小及牙弓形状.正畸治疗中,有时需要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的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 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 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牙合)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牙合),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6.
应用PAR指数评价不同安氏分类牙(牙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牙(牙合)方面了解不同错(牙合)分类(牙合)的特征及正畸治疗效果,为今后进行更准确有效的预后判断提供临床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对224例治疗前后模型进行PAR指数各项指标测量评分,样本根据不同安氏分类分组,分别对治疗前牙(牙合)关系及治疗后(牙合)变化量进行评估.结果所有224例病例中,极大改善患者163例,占总病例数的72.76%,其中安氏Ⅲ类错(牙合)极大改善率为89.66%.治疗前安氏Ⅰ类错(牙合)加权PAR分值低于Ⅱ类、Ⅱ类错(牙合),而治疗后安氏Ⅲ类错(牙合)加权PAR分值改变量最大.结论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改善程度相同.PAR指数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正常[牙合]为对照,研究安氏Ⅱ^1类错[牙合]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选择12~16岁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各60例,取标准研究模型,利用3DSS(光栅扫描仪)扫描后,以Geomajic软件进行图像拟合处理,并测量上下颌牙弓前、中、后段长度,分析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牙弓宽度的差异。结果:①.正常[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比女性大,其中上颌牙弓及下颌后段牙弓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安氏Ⅱ^1类错[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大于女性,其中上颌牙弓后段及下颌牙弓前段、后段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安氏Ⅱ^1类错[牙合]无论男女,上颌牙弓后段宽度明显小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小于正常[牙合]牙弓,治疗时应扩展上颌后段牙弓使腭侧倾斜的后牙颊倾,或用牙弓与基骨联合扩展的方法加大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利于下牙弓前移,建立正常的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正畸治疗后牙弓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正畸治疗后 2 4~ 97个月 (平均 5 0 .0 5个月 ) 7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及保持后模型进行牙弓测量。结果 保持后 ,大部分测量项目男性大于女性 ,但减少百分率无显著差异 ;不同的矫治器类型 (除上下尖牙宽度P <0 .0 5外 )、错牙合类型 (除上牙弓长P <0 .0 1外 )和保持时间组间牙弓测量项目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保持后下 3- 3长度减少百分率非拔牙组 (13.4 4 % )和青少年组 (8.93% )分别大于拔牙组 (7.2 2 % )和成年组 (4 .10 % )。结论 保持停止后 ,尖牙间长度、宽度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断减少 ;下颌骨的向前生长和过度扩弓是导致下前牙拥挤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扩弓矫治后的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分别测量17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磨牙间及尖牙间牙弓宽度。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扩弓治疗前后上下尖牙及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大(P<0.05),保持2年后上尖牙及磨牙宽度基本稳定,而下尖牙间宽度明显缩窄。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扩弓矫治后,最好用舌侧保持器做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验扩弓矫治后的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分别测量17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验患者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磨牙间及尖牙间牙弓宽度。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验患者扩弓治疗前后上下尖牙及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大(P〈0.05),保持2年后上尖牙及磨牙宽度基本稳定,而下尖牙间宽度明显缩窄。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验扩弓矫治后,最好用舌侧保持器做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矫治结果.方法 采用PAR指数对19例上颌单颌拔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后的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PAR总分值减少17.83±6.94,减少百分率为83.08%±9.72%;加权PAR分值减少29.87±10.15,减少百分率为86.01%±12.63%; 19例患者中矫治后矫治等级为改善2例,占10.53%,极大改善17例,占89.47%.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对颊廊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安氏Ⅰ类错(牙合)拔牙矫治患者和不拔牙矫治患者各25例,在其矫治前后的牙(牙合)模型上,分别对上下尖牙区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的测量,同时在其矫治前后面部正位像上,测量笑容宽度和上颌可见牙列宽度,计算颊廊系数.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拔牙组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拔牙组矫治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分别增加了2.87 mm和1.30 mm(P<0.05),但上下颌磨牙间宽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颊廊系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对颊廊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错牙合成年女性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安氏Ⅱ1错牙合需拔牙矫治的成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2颗第二前磨牙,B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指标的变化。结果:正畸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病例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仅下颌尖牙和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颌尖牙宽度增加量大于A组,B组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减小量小于A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例在面宽、口裂宽、下颌角间宽、容貌面长和鼻下颏下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牙弓宽度与软组织正貌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正畸矫治后成年女性软组织正貌的变化不受拔牙模式影响,不同拔牙模式仅影响矫治后牙弓宽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改良下颌螺旋扩弓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方法 将下颌传统固定式螺旋扩弓器进行了改良,并使用这种改良式下颌扩弓器对89例患者进行上下颌联合扩弓正畸治疗,其中安氏Ⅰ类42例,安氏Ⅱ例37例,安氏Ⅲ类10例.错(牙合)问题有:牙齿拥挤、深覆(牙合)、反(牙合)、深覆盖、牙弓前突等.并对89例患者的下颌牙弓的宽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 89例正畸患者下颌尖牙、前磨牙、磨牙宽度均明显增宽,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第二双尖牙间的宽度增加最大,平均6.14±2.56mm.结论 这种改良式下颌扩弓器将其所释放的力量同时施在下颌后牙和牙槽骨上,以期让后牙和牙槽骨都产生颊向移动,扩弓效果更为明显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国内外所有已发表的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 2000-01-01至 2018-03-30,对文献语言没有限制。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之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后得到955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8篇文献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上颌前、中、后段宽度均小于安氏Ⅰ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下颌前、中、后段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牙弓宽度小于安氏Ⅰ类,而下颌牙弓宽度与安氏Ⅰ类相比无差异。因此,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考虑上颌扩弓治疗,注意上下颌牙列弓形的匹配。  相似文献   

16.
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牙弓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猞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验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mm和3.04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猞减少3.37mm、覆盖减少4.42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验,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17.
刘柳  杜熹 《广东牙病防治》2012,20(6):334-336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较正常者狭窄,且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狭窄的情况自乳牙列期即已开始并持续至成年,不经正畸治疗不会自行调整.由于狭窄的上颌牙弓与宽度正常的下颌牙弓不匹配,上下颌牙弓后牙段存在横向关系不调.多数研究认为狭窄的上颌牙弓对下颌后缩有影响,但下颌是否处于功能性后退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且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19.
安氏Ⅱ1错(牙合)是口腔正畸临床中发病率高,对牙、颌、面形态影响较大、治疗较为复杂的一种错(牙合)畸形.临床中发现许多骨性安氏Ⅱ1错(牙合)儿童存在上颌前突,下颌骨发育不足,并常常伴有上颌骨狭窄,当下颌前移后,出现上颌后份牙弓相对于下颌变窄,即上下牙弓宽度不匹配.故对于某些生长期儿童的骨性安氏Ⅱ1错(牙合),在使用固定矫治器前进行上颌扩弓配合生长改良治疗显得十分必要,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面型,同时保证治疗效果的稳定.本文介绍一例生长期儿童的骨性安氏Ⅱ1错(牙合)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牙弓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三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三个时间点结合模型分析对牙弓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双尖牙和尖牙间宽度在T1、T2和T3相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T1-T2,T1-T3)和下颌尖牙间宽度(T1-T2)有显著性增加.上颌牙弓周径、上颌第一磨牙及第一双尖牙颊倾度有显著性增加(T1-T2),但有少量复发(T2-T3).下颌牙弓周径、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一双尖牙颊倾度随治疗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快速扩弓能够通过改变上颌牙弓宽度增加其牙弓周径,下颌舌弓配合固定矫治也能显著增加下颌牙弓周径.因此可以较好地解决边缘型牙列拥挤中牙量/骨量不调问题,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疗效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