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鉴定分析microRNA(miRNA)miR-181a在转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181a在与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本课题组基因芯片结果为基础,设计并合成miR-181a探针,采用Northern blotting检测miR-181a在HepG2.2.15和HepG2细胞(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mRNA表达谱芯片结果预测miR-181a的靶基因,选取靶基因HLA-A2,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LA-A2分子在上述2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North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181a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miR-181a可能的靶基因包括C8A、IDH1和HLA-A等,miR-181a可能通过其种子序列与其靶基因HLA-A的3'-UTR区部分互补结合来调节HLA-A的表达;流式分析也显示HLA-A2分子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量(43.9%)显著低于HepG2细胞(96.6%).结论 miR-181a在HBV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高表达,并可能下调靶基因HLA-A的表达,推测这可能是HBV感染后病毒逃避免疫反应、持续复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彩虹明樱蛤多糖(MIP)对转染HBV的HepG2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 10-2~ 104μg/ml) MI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采用MTT法、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TRHA)和ELISA法检测MIP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及HBsAg、HBeAg、Pre-S1Ag表达的影响,采用FQPCR检测MIP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 MIP在10-2~102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2.15细胞无毒性作用,TC50为4633μg/ml.MIP在10-2~102μg/ml浓度范围内,对HBsAg、HBeAg、Pre-S1Ag以及HBV DNA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相应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29、28、20和83.结论 MIP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彩虹明樱蛤多糖(MIP)对转染HBV的HepG2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10-2~104μg/ml)MI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采用MTT法、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TRFIA)和ELISA法检测MIP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及HBsAg、HBeAg、Pre-S1Ag表达的影响,采用FQ PCR检测MIP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 MIP在10-2~102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G2.2.15细胞无毒性作用,TC50为4633μg/ml。MIP在10-2~102μg/ml浓度范围内,对HBsAg、HBeAg、Pre-S1Ag以及HBV DNA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相应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29、28、20和83。结论 MIP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含DEAD框解旋酶41 (DDX41)基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慢病毒包装将稳定过表达DDX41或特异敲低DDX41的短发卡RNA (shRNA)重组质粒转染至HepG2.2.15细胞系,筛选和建立稳定过表达或敲低DDX41的细胞株;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DDX41的HepG2.2.15细胞株;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DX4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路验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HBV复制相关DNA、RNA以及干扰素mRNA表达水平;Noahern印迹法检测HBV总RNA.结果 过表达DDX41可显著抑制HepG2.2.15细胞系中HBV的复制;而敲低或敲除DDX41可显著促进HepG2.2.15细胞系中HBV的复制.过表达DDX41可显著促进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磷酸化和干扰素β(IFN-β)的表达;而敲低或敲除DDX41可显著抑制IRF3的磷酸化和IFN-β的表达.结论 在肝癌细胞系HepG2.2.15中,DDX41蛋白通过促进IRF3的磷酸化并诱导干扰素β的表达,进而发挥抑制HBV复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靶向HBV C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表达质粒对HepG2.2.15细胞中HBV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构建两个靶向HBV C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S1和S2,以及用于对照的非同源shRNA表达质粒S3。转染HepG2.2.15细胞后,通过RT-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HBV C基因表达和细胞上清中HBV DNA、HBsAg和HBeAg表达。结果在转染后24 h时,HBV C基因mRNA表达量下降58%~83%,HBV DNA下降了2.44~3.36个log值,HBsAg和HBeAg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51%~79%和50%~77%。S1、S2联合运用可以提高对HBV的抑制作用,而S3无抑制效果。结论靶向HBV C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S1、S2及其联合运用,均能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的复制和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分析microRNA(miRNA)miR-181a在转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181a在与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本课题组基因芯片结果为基础,设计并合成miR-181a探针,采用Northernblotting检测miR-181a在HepG2.2.15和HepG2细胞(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mRNA表达谱芯片结果预测miR-181a的靶基因,选取靶基因HLA-A2,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LA-A2分子在上述2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North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181a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miR-181a可能的靶基因包括C8A、IDH1和HLA-A等,miR-181a可能通过其种子序列与其靶基因HLA-A的3′-UTR区部分互补结合来调节HLA-A的表达;流式分析也显示HLA-A2分子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量(43.9%)显著低于HepG2细胞(96.6%)。结论miR-181a在HBV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中高表达,并可能下调靶基因HLA-A的表达,推测这可能是HBV感染后病毒逃避免疫反应、持续复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冰玉  杨爱清  李建英  周钢桥 《军事医学》2021,45(8):572-577,584
目的 探讨RNA相关蛋白LSM家族成员14A(LSM14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功能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慢病毒包装方法构建稳定敲低LSM14A的HepG2.2.15细胞株和稳定过表达LSM14A的HepG2.2.15细胞株,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SM14A敲除的HepG2.2.15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印迹)检测敲低、过表达和敲除效果.利用RT-qPCR和Northern印迹杂交检测HBV RNA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HBV D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下游分子,RT-qPCR检测干扰素的分泌.结果 在HepG2.2.15细胞中过表达LSMJ 4A可显著抑制HBV的复制,而敲低或敲除LSM14A可显著促进HBV的复制.过表达LSM14A后,p-TBK1、p-IRF3、Ⅰ型和Ⅱ型干扰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 在HepG2.2.15细胞中LSM14A蛋白通过促进IRF3的磷酸化诱导Ⅰ型和Ⅱ型干扰素的表达,进而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靶向HER-2基因、具有不同活性的反义硫代寡核苷酸(S-ODNs)在SK-BR-3细胞内的微观分布差异,以及与靶基因转录和翻译抑制作用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对细胞靶基因转录和翻译抑制的时相性变化,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观察6-羧基荧光素标记S-ODNs在靶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反义S-ODNs能够在mRNA与蛋白水平抑制HER-2的表达.不同序列的抑制活性各不相同,但最大抑制强度均出现于转染后48~72 h之间,此后靶基因表达逐渐恢复.高活性序列主要均匀分布于细胞核,且持续时间长,低活性序列呈点状分布于胞质,少量分布于细胞核且持续时间短.结论:活性不同的S-ODNs亚细胞分布有显著区别,且分布变化与对靶基因的抑制效应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泛昔洛韦等3种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泛昔洛韦、膦甲酸钠及氧化苦参碱的体外抗HBV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种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o),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后第3、5、7和9天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及HBV DNA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药物抗HBV的效果.结果泛昔洛韦和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有明显的抗HBV活性,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抗HBV活性增强;膦甲酸钠对HBV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泛昔洛韦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体外抗HBV活性,而膦甲酸钠体外对HBV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乙肝病毒(HBV)基因组核苷酸(nt)A1846T变异对病毒体外复制力及核心启动子(CP)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385例研究对象包括116例轻中度慢性乙肝(CHB-M)患者,123例重度慢性乙肝(CHB-S)患者和1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PCR扩增HBV全长基因组,统计A1846T变异的发生率.挑选代表性A1846T变异株HBV全长序列克隆至pGEM-Teasy载体中,并通过定点突变获得野生型对照.BspQⅠ/ScaⅠ双酶切HBV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检测病毒复制力和HBsAg表达水平;用PCR分别扩增含nt1846变异型和野生型的HBVCP区片段,构建pGL3-CP双荧光素酶真核报告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分析检测A1846T变异对荧光素酶表达的影响.结果 HBV A1846T变异发生率随疾病程度加重依次增高,CHB-M、CHB-S和ACLF患者的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1.03%、42.27%和55.48%(P<0.01).A1846T变异株的复制力、分泌的HBsAg水平和核心启动子活性较野生株分别提高了320%、28%和85%,常见的CP区A1762T/G1764A双联变异株分别较野生株提高了67%、9%和72%,A1846T变异对提高病毒复制力的影响更强.结论 A1846T变异可显著增加HBV复制力,提高HBsAg表达水平,增强启动子活性,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转录表达,提示该变异可能与慢性乙肝重症化发生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设计的siRNA对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siRNA基因序列,化学修饰合成3种stealth siRNA,脂质体转染带有HBV的2.2.15细胞,EMSA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结果:3种stealth siRNA对HBV的复制和表达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HBV在2.2.15细胞中的复制和表达被stealth siRNA抑制。  相似文献   

12.
PCR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的感染情况及其与血清HB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和血清中HBV。结果:PBMCsHBV-DNA检出率为69%(38例/55例),血清HBV-DNA检出蓄为36%(20例/55例),PBMCsHBV-DNA与血清HBV-DNA无一致性,P<0.05,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PBMCs检出率优于血清检出率,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BMCs存在HBV-DNA。  相似文献   

13.
半乳糖受体介导的拉米夫定肝细胞导向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修饰后拉米夫定(lamivudine,L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及肝细胞的靶向性。以半乳糖苷为载体,构建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GSLN),将其导入2.2.15细胞,用免疫荧光法及ELISA观察2.2.15细胞内HbeAg及用免疫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将LAP-GSLN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用RP-HPLC测定LA在血清、肝、肾、肺及脾中的分布。结果显示,LA及LAP-GSLN对2.2.15细胞HbeAg的表达和对HBV-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LAP-GSLN组肝脏的含药量为LA组的3.3倍。表明LAP-GSLN能有效地抑制HbeAg表达和HBV DNA的复制,在体内具有明显靶向性。  相似文献   

14.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hepatitis C and HIV infections among drug abuse-related fatalities in Hamburg (1985–1997) was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epidemiological, forensic and morphological asp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1)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HBV), hepatitis C (HCV) and HIV infections among drug abuse-related fatalities (drug deaths) in Hamburg from 1985 to 1997, (2) to assess the rate of multiple infections and (3) to analyze the liver histomorphology in 100 autopsied drug deaths. Furthermore, we discuss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forensic aspects. In this period 1469 drug deaths were registered with a prevalence for HBV of 35% (1997: 39%), for HCV 51% (1997: 58%), and for HIV 7% (1997: 15%). Co-infections were common (28%) and 19% of all cases were infected with HBV and HCV. The liver histology showed that hepatitis was frequently diagnosed (74%)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HBV and/or HCV infections (77% of all hepatitis cases). Only 9% showed a normal liverhistology. Forensic autopsies and monitoring of HBV, HCV and HIV infections in drug death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tool to g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dividual case and the situation among i.v. drug abusers.  相似文献   

15.
IgA抗-HBc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克隆抗体建立的ELISA检测各型HBV感染者179例血清IgA抗-HBc。急性乙肝14例和重肝7例均为阳性,慢活肝50例阳性率为94%,慢活肝并肝硬化12例为83.3%,慢迁肝46例为56.5%,HBsAg无症状携带者50例为4%。提示IgA抗-HBc与肝损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在乙肝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上有一定实用价值。此外,IgA抗-HBc在慢性肝炎中与HBeA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3例乙肝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LP、Pre-S1蛋白及HBV M,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LP的检出阳性率与HBV DNA的检出阳性率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 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 表达具有相关关系(r=0.902);LP检出阳性率与Pre-S1蛋白检出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HBV M模式检测LP检出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26例HBeAg阴性患者血清LP检测为阳性.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中HBV-LP的检测是对HBV M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膦甲酸钠治疗重度黄疸型乙型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膦甲酸钠对重度黄疸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用膦甲酸钠治疗 11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和2 0例重度黄疸型乙型肝炎 ,并选择同期的 11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和 2 0例重度黄疸型乙型肝炎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作对照。结果 :治疗结束时 ,膦甲酸钠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4 2 1%和 6 1 3% ,显著高于对照组 (5 3%和12 9% ) ;重度黄疸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HBVDNA阴转率 (75 0 %和 80 0 % )均显著高于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8 2 3%和 2 7 3% ) ;治疗结束后 3个月膦甲酸钠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2 9 4 %和 4 0 7%。结论 :膦甲酸钠对重度黄疸型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350名自然人群的“乙肝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又于8年后加疫一次,该对该人群及HBsAg阳性人群进行了11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40例HBsAg阳性者11年总阴转率为15%(6/40),其中绝大多数(5/6)在半年内阴转,半年至11年间阴转者仅1例)1/35)。而单项抗-HBs阳性检出率由11年前的12.86%上升至目前的68.29%(P<0.0001),HBV总感染率由60.29%降至25.71%,从而表明,自然人群(大部分为成人)“乙肝易感者”经乙肝疫苗免疫后听说对少可维持8年。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可大幅度降低人群的HBV感染率。而慢性HBsAg携带者自然转阴率极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CXCL10(IP-10)启动子区G-201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及重症化的关系.方法 采集302医院792例HBV感染患者血样,包括急性乙型肝炎(AHB)20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M)20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B-S)192例和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DNA载量及HBV前C/C变异与临床病变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4 6例 ,其中轻度 10 2例、中度 88例、重度 5 6例 ,分别应用ELISA、实时PCR法检测其血清中的HBV免疫学标志及HBVDNA含量。同时对HBeAg阴性而HBVDNA含量高拷贝的 3例轻度、6例中度及 8例重度患者血清 ,应用巢式PCR方法分离前C/C区全长基因 ,纯化后克隆入T载体 ,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10 2例轻度、88例中度及 5 6例重度患者中血清学标志HBsAg ,HBeAg,抗 -HBc阳性模式分别为 5 3例 (5 1.9% )、4 6例(5 2 .3% )、33例 (5 8.9% ) ;HBsAg ,抗 -HBe,抗 -HBc阳性模式分别为 37例 (36 .3% )、32例 (37.5 % )、2 1例 (37.5 % ) ;单独HBsAg阳性为 8例 (7.8% )、5例 (5 .6 % )、1例 (1.7% ) ;其他模式分别为 4例、5例、1例。HBVDNA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10E 5 .5 3拷贝 /ml、10E 6 .0 3拷贝 /ml、10E 6 .5 8拷贝 /ml。HBeAg阴性而HBVDNA含量 >10E 6拷贝 /ml的病例数分别为 3例、6例、8例。统计分析表明 ,轻、中、重慢性乙肝患者间血清学标志及HBVDNA含量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 ,而HBeAg阴性HBVDNA含量高拷贝的患者出现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17例患者血清的HBV分离株的前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