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面部走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面部走罐治疗。观察比较2组面神经分级2.0评分(FNGS 2.0)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FNGS 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FNGS2.0评分在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面部走罐配合针刺可加快周围性面瘫功能恢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结合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走罐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均为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2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痊愈率77.8%;对照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痊愈率5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面瘫发作半年以上未治愈的可称为陈旧性面瘫,或者称面瘫后遗症。我们采用针刺配合面部走罐治疗陈旧性面瘫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面部走罐在治疗陈旧性面瘫中的作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薄氏腹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ouse—Brachmann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0use—Brachmann积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康复手法可以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红外线、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红外线、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红外线、走罐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50例,显效19例,有效1例,愈显率98.57%;对照组临床痊愈26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愈显率78%。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红外线、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走罐治疗周围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0例确诊为周围面瘫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走罐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治疗优于针刺走罐治疗。 相似文献
7.
薄氏腹针配合挂针疗法治疗面瘫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配合挂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薄氏腹针配合挂针疗法治疗66例面瘫患者。结果:治疗后愈显率男性患者为83.8%,女性患者为86.2%,总有效率均为100%,男女性别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愈显率风寒袭络型为87.0%,风热袭络型为89.5%,风痰阻络型为84.6%,气虚血瘀型为72.7%,总有效率均为100%。4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配合挂针疗法治疗面瘫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运用沿皮浅刺结合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并设常规针刺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2年1月-2009年1月,笔者采用针刺配合闪罐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5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在针灸门诊运用透刺加走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走罐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采用面部推拿结合患侧走罐治疗,每天1次,10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1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3%。结论:推拿结合走罐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面部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67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从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5):1452-1452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病 ,笔者经过 10多年的临床探索 ,总结出采用面部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独特方法。现收集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患者 2 32例 ,分为2组 ,比较两组疗效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将 2 32例患者分为 2组。透刺组 16 7例 ,男 91例 ,女 76例 ;年龄 3~ 6 7岁 ,以 2 0~ 6 0岁多见 ;左侧面瘫6 9例 ,右侧 97例 ,双侧面瘫 1例 ;病程 1d~ 11个月。对照组 4 5例 ,男 2 6例 ,女 39例 ;年龄 7~ 6 8岁 ,左侧面瘫 2 9例 ,右侧面瘫 36例 ;病程最短 1d~ 9个月。2 治疗方法2 1 透刺组。取穴 :取患侧丝竹空、四白、迎香、地… 相似文献
14.
15.
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其发病急速,导致“口眼喁斜”,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面瘫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少部分患者因未及时治疗,或失治误治,导致患侧表情肌纤维化,经久不愈,治疗较为棘手。临床上常将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面瘫称为陈旧性面瘫,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穴位刺激。笔者自2008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沿皮浅刺法为主治疗陈旧性面瘫1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常见为Bell氏麻痹和Ramsay-Hunt综合征,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中医又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2]。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笔者采用电针加上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 相似文献
17.
药源性色素沉着见于长期服用抗生素类、抗疟药、胺碘酮等药物,致皮肤出现蓝黑色或深紫色瘀斑样色素沉着。笔者采用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药源性色素沉着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病史摘要患者某,女,60岁,面部色素沉着3年。于2013年6月5日初诊。病史:患者于2011年因急性胰腺炎就诊于某医院,行胆囊摘除术。术后2个月自觉两眼干涩,口干舌燥,于某医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予以口服羟氯喹对症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闪罐旋提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针刺后局部加用温和灸或雀啄灸,并面部行闪罐旋提手法治疗。结果:治愈率93.3%,总有效率98.3%。结论:针灸配合闪罐旋提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闪罐组)与对照组(单纯针刺组),观察疗效。[结果]经20次治疗,两组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均有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针刺风池(双)、翳风(双)、颊车(患侧)等穴,加闪罐疗法。对照组48例,只用针刺,留针30s’。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93.75%(P>0.05);显愈率分别为60.42%和47.92%(P<0.05)。提示: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使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水肿的消除和吸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