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玉梅  王雁 《西部中医药》2012,25(10):71-72
目的:调查甘肃裕固族人群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现状。方法:随机抽查1 526例甘肃裕固族人群,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1+2),同时进行相关感染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1 526例甘肃裕固族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率分别是9.03%、2.11%、1.15%、0.00%;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7.35%、30.35%、29.13%、14.92%。结论:甘肃裕固族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率均低于其他地区的报道,但是相关知识知晓率太低,积极地进行检测和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孕妇进行乙肝、丙肝、艾滋和梅毒四项传染病的检测,了解本地区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在孕妇中的发病率。方法:用快速金标法对围产期保健科建卡的孕妇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1+2型)和梅毒抗体(TPAb)检测,并对金标法阳性及弱阳性标本使用ELISA方法复检进行确证。结果:3280例孕产妇HBsAg阳性183例,感染率为5.58%;丙肝阳性16例,感染率为0.49%;梅毒阳性30例,感染率为0.91%;艾滋病阳性1例,感染率为0.03%。结论: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在孕妇中均有一定的患病率,积极对孕妇进行传染病检测和相关传染病知识的宣教,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将母婴垂直传播切断,使新生儿的感染率尽可能地降低,进而减少医患纠纷和节约有限的卫生资源,对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查各类准备输血人员感染标志物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322例受血者或各类人员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查。结果:1322例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Trust的阳性率分别为10.74%、1.13%、0.076%、1.74%、。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清感染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有预防治疗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方小桂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02-103
目的:明确血源性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医疗损伤性感染防护和规避医疗纠纷的重要意义,探讨其流行趋势及意义。方法:对在潜江市中心医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的血液传染性标记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相关资料进行阶段性回顾。结果:在88 669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血清为12 857例,阳性率为14.5%,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丙肝抗体阳性率为0.42%;艾滋病病毒抗体1/2初筛阳性率为0.06%,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阳性率为1.08%。结论:潜江地区病原体感染以HBV为主,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HCV、HIV和TP感染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和输血前病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四项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感染情况,做好手术过程中的防护,避免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检测4922份病人标本的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4922份标本中HBsAg阳性198份,占4.2%;抗-HCV阳性93份,占1.9%;抗-HIV阳性2份,占0.04%;梅毒抗体阳性38份,占0.8%,总阳性率为6.94%。结论:手术和输血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对防止交叉感染、术中医务人员防护以及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656例输血前患者,按常规操作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5项、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艾滋病病毒*ZCf(抗-HIV1/2)。结果:2656例患者输血前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总异常率为29%。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检查对减少和防止输血后患者出现血清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作,可作为分析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市现阶段表面抗原携带率以及乙肝表面抗体的接种状况,为我市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地区2008年1月-2009年12月31184名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了HBV的检测。结果:受检31184名人员中,患病率5.3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16%,女性患病率为2.22%,差异显著(P〈0.005);孕妇检出率4.5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检出率21.46%。结论:2008—2009年度呼和浩特地区表面抗原携带率显著低于全国水平的9.09%;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检出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孕期艾滋病乙肝表面抗原免费检测的结果和意义。方法:选取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博济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艾滋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根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阴性进行分组,疑似HIV阳性,有2例,HIV阴性有78例。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80例孕妇中艾滋病患者2例,占2.50%;乙肝患者16例,占20.00%;正常孕妇62例,占77.50%。疑似HIV阳性孕妇乙肝表面抗原各指标均高于正常孕妇乙肝表面抗原指标。结论:孕期艾滋病乙肝表面抗原进行免费检测对于临床有重要意义,可准确明确艾滋病孕妇乙肝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近年我院临床上的检验病例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检测14005例,没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错误的记录以及被投诉的记录。结论:严格遵循检验操作规程,注重乙肝表面抗原检验前、中、后的细节质量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乙肝表面抗原的检验错误的发生,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乙肝表面抗原作为传染性指标之一被列入血站血液检测项目,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检测,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适合大批标本的检测,但由于ELISA方法学特点,批内批间的CV值较大。因此,做好此项检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可靠的基础,也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现就本实验室开展此项室内质控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住院病人介入术、手术、输血前检测病毒标志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介入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血液乙肝标志物(HBV)、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抗梅毒抗体(TP)的检测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提醒医务人员特别是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要注意操作中的自我保护,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我院各科介入性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患着血液进行HBV、抗HVC、抗HIV、抗TP检测,共483人。结果:住院患者介入性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HBV一项或多项阳性者的感染率为19.05%;抗HCV阳性率为1.86%;抗TP阳性率为0.21%;乙、丙肝重叠感染率为1.86%。结论:介入治疗前、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乙、丙肝染是严重的;明显高于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说明住院病人介入术、手术、输血前检测血液病毒标志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对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保护有利,也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输血疗法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该疗法能引起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经血传染的疾病 ,是国内外输血界倍加关注的问题。鉴于我院用血量大的实际情况 ,自 1999年对所有献血者 (需采集血小板患者的亲属 )及受血者均行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梅毒、艾滋病抗体检查。现将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所有受检者的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上述时期献血者 16 2 7例 ,受血者 5 12例 ;年龄 (30± 2 5 )岁。1 2 方法 采用奥地利产anthos - 2 0 10全自动酶标仪、上海实业科华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试剂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患者输血前相关血液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状况及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拟输血的896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HIV抗体(抗HIV1+2)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10.60%,抗-HCV阳性率0.67%,抗HIV1+2阳性率0.0%,抗-TP阳性率0.22%。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避免和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止出现输血医疗纠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探讨患者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从而预防因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对临床2500例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500例受检者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55例,阳性率为10.20%,HIV抗体阳性检出3例,阳性率为0.12%,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9例,阳性率0.76%,HCV抗体阳性42例,阳性率为1.68%。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男性阳性率(11.78%)明显高于女性(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许国新 《四川中医》2000,18(1):31-32
本文报告以健脾泄浊汤治疗%例乙型肝炎,为病原学检测或体检时发现的病例,大部分病人症状明显,少数病人无明显症状,有效率达N.8%,其治疗特点为泄浊解毒为主,辅以健牌蔬肝和血。1一担资料全部病例为门诊和住院病人,均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lop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三.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半个月,平均l.5年。病原学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体阳性功例,表面抗原及e抗原阳性14例,表面抗原及核心抗体阳性12例,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00例需要输血的病人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1800例患者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者为238例,阳性率13.22%,其中,HBsAg阳性率11.06%,抗-HCV阳性率1.17%,抗-HIV阳性率0.11%,抗-TP阳性率0.89%;HBsAg、抗-HCV阳性率最高的为40岁-60岁组,为13.18%,抗-HIV阳性率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抗-TP阳性率最高的是〉60岁组,为1.36%。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能够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并能降低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发生,从而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孕产妇来说,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艾滋病抗体(抗-HIV)都经过胎盘垂直传播,因此对围产期孕产妇进行产前血清标志物检测,能够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了解乙型、丙型肝炎在我区饮食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的流行程度,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本区15 646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抽取血液检测乙肝两对半与抗-HCV。结果:本区饮服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4.64%,乙肝、丙肝病毒重叠感染率为8.54%,不同性别、不同职业间HBsAg阳性率和乙肝、丙肝病毒重叠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丙肝阳性患者中"大、小三阳"比例高于丙肝抗体阴性患者。结论:应继续加强饮服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行自愿体检的患者10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两种方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ELISA检测,共检出49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4.79%,经GICA检测共检出45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4.39%,两种方法阳性检测率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O.05);以ELISA检测结果为标准,可见GICA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1.84%;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9.61%;结论:ELISA与GICA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均比较可靠,但GICA灵敏度相对较低,在临床应用中需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包括血清病毒抗原或抗体阳性)约6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也就是说全中国有1.2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因此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性疾病——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率亦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当然大多数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如果注意个人调养,可以处于终生携带状态,一般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影响。为了让人们正确对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消除恐慌心理,笔者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概念、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