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春  龚园  孙德海  石波  冯雪刚 《四川医学》2007,28(11):1274-1275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手术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气道异物的患儿分别以异丙酚1mg/kg或γ-羟丁酸钠80mg/kg诱导,然后行表面麻醉,完成手术。术中监测小儿的麻醉诱导时间(T1),术毕苏醒时间(T2),患儿手术过程中的心率、术毕15min呼吸道梗阻和SpO2〈95%的例数,术中呛咳例数。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组的患儿的所有监测指标与γ-羟丁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较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的麻醉方法均可完成手术,但异丙酚组有显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属苯环己哌啶类静脉麻醉药 ,具有镇痛效果好 ,对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轻等特点。羟丁酸钠系γ -氨基丁酸的中间代谢产物 ,可产生明显的催眠作用 ,但注射速度过快或剂量偏大时容易产生呼吸抑制。二药复合使用可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笔者观察氯胺酮与羟丁酸钠复合麻醉 80例 ,麻醉效果满意 ,苏醒平稳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选择ASAⅠ~Ⅱ患儿 80例 ,其中男 45例 ,女 3 5例 ,年龄 8个月~ 10岁 ,体重 7.5~ 2 6kg。术前 3 0min肌肉注射苯巴妥钠2mg/kg ,阿托品 0 .0 2mg/kg。入手术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 5~6…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6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曲马多+γ-羟丁酸钠复合麻醉方法方法的临床观察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克服了以前采用的某些麻醉方法的不足之处,可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媛  梁郑 《中原医刊》2005,32(24):37-3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微泵持续输注、γ-羟丁酸钠、恩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的方法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γ-羟丁酸钠及高浓度(3~5%)恩氟烷持续吸入复合麻醉,Ⅱ组采用异丙酚微泵持续输注、γ-羟丁酸钠及低浓度(0.5~3%)恩氟烷持续吸入复合麻醉,比较两组病人术中SP02的变化和支气管痉挛及术后舌后坠的发生。结果 Ⅰ组:手术开始、支气管镜经过隆突和术毕时SPO2、HR、SAP与麻醉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中在支气管镜经过隆突时与麻醉前相比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术后30minSPO2与麻醉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Ⅱ组:术中、术后SPO2、HR和SAP与麻醉前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支气管痉挛和术后舌后坠发生率与Ⅰ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结论 异丙酚微泵持续输注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易于控制麻醉深度,减少γ-羟丁酸钠和恩氟烷的用量,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在颅脑手术中应用利多卡因-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28例,本组颅内手术的病例术中循环稳定,颅内压不高,手术结束后无呛咳、躁动,清醒较彻底,此法对颅脑手术有一定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2年2月 ̄2005年3月在颅脑手术中应用利多卡因-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28例,本组颅内手术的病例术中循环稳定,颅内压不高,手术结束后无呛咳、躁动,清醒较彻底,此法对颅脑手术有一定的优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全麻下行择期颅脑手术病人28例,ASA评级为Ⅰ ̄Ⅱ级,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9±15.8岁(11岁 ̄71岁),平均体重58.4±11.5(26 ̄70)kg。半球肿瘤18例,垂体肿瘤3例,后颅窝手术3例,颅咽管肿瘤1例,听神经肿瘤1例,左颈内动脉交通支瘤2例。1.2麻醉方法麻醉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g/kg、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氯胺酮及羟丁酸钠在小儿烧伤整形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 12 8例行四肢及躯干部位烧伤整形手术患儿 ,年龄 0 8~ 6(3± 2 3)岁 ,体重 6~ 2 0 (11± 6)kg ,以氯胺酮 4~ 6mg/kg肌注行基础麻醉 ,术中间断推注氯胺酮和羟丁酸钠维持麻醉 ,记录 12例大面积烧伤的血常规、电解质、术前术后血气 ,术中监测心率、血压、SpO2 。结果 :12例大面积烧伤患儿术前术后血气、血常规、电解质无显著差异(P >0 0 5 ) ,心率增减在 2 0次 /min之内占 4 1 3% ,增快大于 2 0次 /min ,占 5 1 9% ;呼吸频率变化小于 5次 /min ,占 62 5 % ,增快大于 5次 /min ,占 2 3 1%。SpO2 为 96 3± 1 5 %。结论 :四肢及躯干部位行烧伤整形手术选择静脉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安定、羟丁酸钠、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徐洪刚(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1临床资料与结果本组复合麻醉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5岁,按年龄分为三组,4岁以下29例,5~9岁39例,10~15岁32例,包括唇、腭裂39例,...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患者常伴有颅内高压及合并多发性损伤,因此,麻醉有其特殊性.我院1991年1月~1997年1月,共行颅脑外伤开颅手术179例,现将麻醉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严重颅脑外伤病人病情变化较快,由于颅内压增高等原因易发生脑疝压迫呼吸、循环中枢,麻醉期间和放置特殊体位易造成循环功能紊乱,发生心律失常^[1]。我院近年来有8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在麻醉期间发生心律失常,就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脑外伤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芬 《中外医疗》2009,28(17):57-57
脑外伤病人一般病情比较复杂,合并症比较多,急性脑外伤可以引起很多全身性并发症,包括呼吸道阻塞,误吸血液,脑脊液或呕吐物,呼吸暂停,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休克等。  相似文献   

12.
羟丁酸钠氯胺酮合用在儿童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鲍蕴宜 《广州医药》1992,23(6):48-50
  相似文献   

13.
自体输血在急性颅脑外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卫平  王华庆  徐晖 《浙江医学》2004,26(5):381-383
随着临床血液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血源不足现象日益严重,异体输血造成的并发症也使人们对输血观念发生改变,自体血回输及血液稀释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日渐广泛.本文旨在研究自体血回输在急性颅脑外伤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术在颅脑外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收集 3家医院颅脑外伤院前急救需气道插管的 5 4例患者资料 ,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程度、插管的方式与方法。提示院前气道插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减少致残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动态颅内压(ICP)变化进行总结,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颅脑外伤手术且术后行ICP监测的患者60例,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或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通过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对监测结果对患者预后进行初步判断。结果短期内颅内压升高对预测术后再出血有积极意义。对患者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的预后关系进行观察,发现颅内压越高,其预后就越差。持续颅内压重度升高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还可准确评估预后,同时对治疗措施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整,起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甚为广泛。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镇静、催眠药,其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恢复平稳,苏醒迅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儿麻醉,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患儿60例,随机分为A组(异丙酚组)与B组(羟丁酸钠组)接受四肢、下腹部或肛门会阴部手术的麻醉,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显著性,年龄最小为8个月,最大为13岁。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5mg/kg,然后…  相似文献   

18.
张爱萍 《大家健康》2013,(6):181-18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7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基础护理上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焦虑评价以及日常能力评价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恢复速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氟-芬、羟丁酸钠、氯胺酮复合应用于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动过速的烧伤病人的麻醉,其结果可使血压轻度上升,脉率减慢,对呼吸无明显抑制,且药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