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全面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的原因及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避免藏药行为的再次发生。方法:对我院40例有藏药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长期跟踪与观察,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与无藏药行为的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性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展开健康教育及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藏药的原因有自知力缺失、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经济因素、消极自杀观念、被害妄想等6个方面,两组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针对患者藏药的不同原因,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和杜绝患者藏药行为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藏药的原因和方法,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杜绝患者藏药,保证治疗安全.方法:对本院30 例有藏药现象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及原因分析,并与无藏药现象的30 例进行对比,找出两组患者中有差异性的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和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藏药的原因有:受精神症状影响、药物副作用、经济因素等方面,在两组病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者藏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或杜绝患者的藏药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原因、部位、方式、时间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从精神症状、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藏药的原因。结果:自知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的首位原因,其次为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藏药部位以舌下、两颊、水杯、指缝多见。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不同原因、方式,及时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01~2011-12间,住院的服药患者531例进行检查,有藏药行为的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有藏药行为的68例,藏药者占12.8%,藏药原因多种,手段繁多。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的服药行为必须予以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的藏药心理,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查阅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出院病历54例,针对病历中记载的藏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藏药行为54例,其中,偏执型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比例明显偏高,以将药物藏于舌下、颊部、牙龈为主。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不同的藏药情况及心理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加强发药时的管理,可使藏药行为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将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是否有暴力行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职业、性格内向、易激惹、入院非自愿、重大生活事件及既往有攻击行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在敌视、猜疑、幻觉及BPRS总评分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应对相应因素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83-1583,1592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护理对策.方法:对住院期间服药患者236例进行检查,对有藏药行为的患者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藏药行为24例.结论: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原因多、形式呈多样性,针对不同原因、形式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证药物的服入.  相似文献   

8.
李颖  邵志彦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311-2312
目的: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有效避免冲动行为发生的目地。方法对我院46例发生冲动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发生冲动行为的原因: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无自知力,拒绝住院及治疗,对住院环境及医护人员不满,与家属有矛盾。针对发生冲动行为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降低发生率。结论针对冲动行为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避免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促进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资料对我院住院治疗的82例藏药病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由于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对药物治疗有其消极的态度。结论:护理工作应该根据病情发展不同阶段的藏药原因和个体的心理、生理特点,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针对性地做好护理。  相似文献   

10.
蒋凤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550-550,55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危险行为的主要原因及如何进行护理。方法:患者人院时由责任护士与医生一起采集病史,或详细听取医生病情介绍,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危险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精神症状,占64.9%;其次是患者拒绝住院及治疗,占32.4%。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角色的转变,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当危险行为发生时,使用语言或药物治疗,若患者仍不能平静,则用保护性约束。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行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可减少精神分裂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和藏药的原因与对策。方法:以住院病历医嘱和护理交班记录为依据,调查分析103例精神病患者的服药行为,对其中有拒服和藏药行为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拒服和藏药的原因为无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对服药不依从,护理干预后可有效减少拒服和藏药行为。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和藏药的原因多样,护理干预是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干预的护理缺陷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和  李小琼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630-630,633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干预护理缺陷的原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近五年来我院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干预的护理缺陷进行归类分析,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我们发现37例护理缺陷均与护理方法不当、护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有关。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专科护理知识、沟通技巧的教育,是减少护理缺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秋玲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434-1436
目的:针对精神病患者的高危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有效避免各种意外医疗事故发生的目的。方法:设置长沙市精神病医院男病室2009年3月至9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60例,作为非护理干预组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66例(因提前出院20例),实际146例,作为护理干预组,观察4周;将两组患者的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暴饮暴食、拒药藏药、体位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等症状列为高危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这些行为与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病程、病种、用药等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高危行为比较,护理干预组中的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等均比非护理干预组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因素对照显示:30岁以下,初中文化以下,首次住院者,病程4年之内者,病种精神分裂症,联合用药者的高危行为得分更高(P<0.01);经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显示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不同病程,不同用药患者的高危行为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护理业务素质,高危行为风险知识,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病室内的环境和设置要适应精神科患者的需求,这样有利于预防和有效避免精神病患者的各种意外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定期测量体重方法做自身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19例病人在服药6周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重4.06kg。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必要地预防和避免体重增加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133例出现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分为针对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61例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常规护理,针对护理组7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针对患者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情绪波动,占43.61%;病友是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目标,占66.46%;攻击方式以徒手为主,占59.40%;干预4周后针对护理组的BPRS评分和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积极的药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及稳定患者的情绪,防止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妇产科护理质量中存在缺陷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150例妇产科患者,对所有患者在临床护理质量中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对临床妇产科护理质量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得知,造成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以及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等。结论针对妇产科护理质量中存在的缺陷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拉近护患之间的友好关系,使护理质量缺陷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将相应的护理措施融入其中。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比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便秘或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坠床或跌倒的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机率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当中,针对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对于患者的康复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刘亭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108-109
目的:研讨如何避免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走行为的发生.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出走风险评估表,对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在60例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出走病史者10例,不安心住院者15例,具有被害妄想者、被控制感者40例,无自知力者40例,伴有智能障碍者2例,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判断患者出走风险大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论:通过对开放病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入院时进行出走风险评估,并进行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了患者出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和应该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抑郁指数≥0.5分的入组,并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共入组32例,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7.61%,危险因素为家庭经济状况差,病程长,非医疗保险,个性特征等.结论 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个别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减少自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杨智慧 《大家健康》2014,(7):285-286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攻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护理实施要点。方法:对312例发生过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及受幻觉妄想支配等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另外性别、年龄等方面也是导致其出现攻击行为的因素。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避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