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衰竭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危险性增加,致死率增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笔者梳理了肝衰竭合并IFD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肝衰竭患者的早期识别、肝衰竭合并IFD的诊断、中医对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等内容。肝衰竭患者凝血机制差,获取病理确诊较为困难,详细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临床特征、及时进行血液/体液微生物学检测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以及不同程度的食管胃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以及下消化道异位静脉曲张是肝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其病情危重,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本文对肝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与单纯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鉴别要点、肝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疾病谱以及诊断进行了简要阐述,重点对其治疗的策略及相关进展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以药物、内镜下治疗、TIPS 等多种治疗方法为依托的综合治疗策略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液病患者IF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最新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IFD的诊断分层为确诊IFD、临床诊断IFD、拟诊IFD及未确定IFD。临床诊疗中确诊病例比较少见,我们医院最近诊治1例确诊IFD患者,并采取有效目标治疗方案,成功达到IFD完全缓解状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症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病(IFD)是影响重症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早期诊断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临床最常见的4种IFDs是念珠菌病、曲菌病、隐球菌病以及肺孢子菌肺炎,在重症肝病患者临床诊疗过程中重视并发IFD的可能,尤其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早发现、及时诊断、恰当治疗,对改善危重症肝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大量应用及器官移植术的开展,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病死率正逐年增加,IFD是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之一。IFI)原称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指疾病一开始即侵犯深部组织器官或病变从局部开始进一步发展,侵犯深部脏器、组织形成感染灶,甚至引起真菌性败血症。恶性血液病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加之大剂量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等高危因素的存在,使血液病患者更易继发IFD。近年来随着高危患者的增多,临床医师对IFD的认识不断提高,诊断方法越来越多,但早期诊断仍较为困难,从而影响早期治疗。IFD进展快,未及时治疗,导致病死率增高,使之成为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从血液病患者继发IFD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衰竭并发症复杂多样、变化多端,主要包括感染、出血、脑水肿、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肝肺综合征等,是导致死亡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肝衰竭一旦合并以上任何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则易继发其他脏器损伤,其他脏器损伤又反过来加重肝脏的进一步损伤,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进程,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成为临床处理中的棘手问题。及时高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降低患者病死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尚须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高效药物,全方位综合战略考虑,对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而言"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钟艳丹  杨永峰 《肝脏》2008,13(6):520-522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肝衰竭诊疗指南的推出为其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指明了方向。肝衰竭时除了肝脏本身的病变,其他脏器也受到影响,例如肾脏(肝肾综合征)和肺(肝肺综合征)。近年的研究显示,肝衰竭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之间也存在着联系,称为“肝肾上腺综合征”。本文对其最新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 syndrome, PSS)相关肝衰竭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例PSS相关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预后。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7.0±5.5)岁,5例患者在肝衰竭发生前PSS病程为2~16年,1例患者诊断肝衰竭时发现PSS。4例诊断为慢加(亚)急性肝衰竭,2例诊断为慢性肝衰竭。临床以肝衰竭及其并发症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特异性血清学改变为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和高球蛋白血症。6例均伴有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好转率为50%。结论?PSS累及肝脏有可能导致肝衰竭,部分患者以慢加急性肝衰竭起病,易并发感染,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近年来, 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使得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IFD的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基于这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本版诊治原则对流行病学部分进行了相应修订;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仍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修订;新增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肝衰竭的诊治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通过建立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方案,将重型乙型肝炎病死率由"十一五"期间的45%左右下降至35%[1]。尽管如此,肝衰竭的诊治仍是临床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1肝衰竭的发病机制肝衰竭时肝细胞大量死亡,伴随炎症细胞浸润和肝脏缺血性损伤,并超过其再生能力,肝功能失代偿,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多脏器功能衰竭。其机制主要涉及直接损伤和免疫介导的间接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